濒湖脉学白话解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972966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濒湖脉学白话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濒湖脉学白话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濒湖脉学白话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濒湖脉学白话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濒湖脉学白话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濒湖脉学白话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濒湖脉学白话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濒湖脉学白话解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干出理论教研室 编研习中医,发扬国粹日 录四言 诀2一、经脉与脉气2二、部位、诊法4三、五脏 平 脉7四、辨脉提纲8五、诸脉形态0六、诸脉 主 病3七、杂 病 脉 象19八、妇儿脉法35九、奇经八脉诊法37十、真脏绝脉4五七 言 决2一、浮42二、沉44三、迟46四、数47五、滑50六、涩5七、虚5八、实54九、长56十、短5十一、洪58十二、微60十三、紧61十四、缓62十五、芤64十六、弦6十七、革8十八、牢68十九、濡6二十、弱71二十一、散72二十二、细74二十三、伏5二十四、动二十五、促78二十六、结79二十七、代80濒湖脉学白话解北就中医学院中

2、医系中医基本理论教研室 编四. 言 诀 一、 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此段讲经脉的生理。 经脉即脉管,又叫做血脉,是人体内运载血液环流自成系统的品管。全身的气血运营,必须通过经脉的“先导”作用才干完毕,凡经脉气所在的地方,就是气血所到的地方,因此经脉不光是血液流行的隧道,并且是与气息(即呼吸时所出入的气,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息有关的。以脉在人体内生理地分布着,与地面存在的大小河流很相似,内面直接和心脏配合,外面遍及于皮肤、肌肉之间,使全身血液都得到容纳,从而便形成了整个的血液循环。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营

3、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此段讲脉气的生成。 脉搏之因此可以搏动不休,重要是由于“脉气”的存在。“脉气”,可以理解为经脉自身的一种机能。这种机能不仅要获得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胃气”的不断供应而存在,还要与营气、卫气互相结合起来,才是“脉气”搏动的主线。从“脉气”的性质来讲,它是属于“阳中之阴气”。因“气”本来属阳,但脉属阴,它又存在于经脉里面,便决不是单纯的“阳气”,而有一部分“阴气”在其中了。营气与卫气均产生于脾胃,营气具有化生阴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卫气具有保卫体表的功能。营气是存在于血液里的,因此它和阴血一块在经脉里运营,卫气是阳气的一种,因此它便循环于经脉的外边。这样内、外

4、阴、阳互相作用,就维持了“脉气”的正常活动。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橐瑶 ,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此段讲“胃气”和“宗气”引导血行,经脉随气运动的道理。经脉自身不能自己单独的运动,一定要随着“胃气”和“宗气”的运动才干运动。经脉随着“胃气”、“宗气”运动的道理,可以概括为“阴经”、“阳气”互相作用的成果。脉属阴,气为阳,阴脉阳气配合起来,便发生无休止的运动。阳气的运营,有似风箱的鼓动作用,经脉中血液受到阳气即“胃气”和“宗气”的鼓动,便会掀起波澜,上下来去,往复无穷地循环着。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

5、,四到为则。日夜一万,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此段讲“寸口”诊脉的意义及呼吸和血行的关系。全身正经十二经脉,每一经脉均有可以功诊脉动的地方,为什么一般都单独在手太阴肺经脉所在的寸口部位诊脉呢?手太阴经是肺脏所属的经脉,它上从喉咙下连于肺,合适呼吸气的要道。全身的营气、卫气以及吸入的天阳之气都在肺脏会合,因此,肺经脉所过的“寸口”部位,便能反映各经脏气的盛衰变化。其因此叫做“寸口”的因素,重要是这个部位全长一寸九分(同身寸,即以本人身体某一部分的长度,作为测量本人体表某部长短度的原则。例如:以中指中节两侧横纹头之间的距离定为一寸,用以测量本人手足、背、腹各部的长知宽窄

6、,便叫做“中指同身寸法”。)“口”是出、入往、来的意思、因而便把这个部位叫做“寸口”。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古人计算在一天一夜里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血液在经脉中的流行,一呼一吸大概迈进六寸,在一天一夜里约共流行八百一十丈,这呼吸数字与目前的记录颇有出入,正常人一昼夜的呼吸数约为二万四千至二万门千息。但是,一息脉来四至,基本上还是对的的。二、部位、诊法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寸口无脉,求之臂外,是谓反关,本局限性怪。 此段讲寸、关、尺三部的辨别。 开始诊察脉搏的时候,让患者伸出手臂,掌心向上,很自然地平摆着,一方面看准掌后高骨隆起的

7、地方,这就是“关脉”所在的部位。“关部”的前方为“寸部”,属阳;“关部”的后方为“尺部”,属阴。医生覆手取脉,先把中指头精确地按在“关部”,前后两指尖自然地落在“寸部”和“尺部”的部位上,这是便可以进行仔细地切按了。,有的又有少数在“寸”口部摸不着脉的搏动,却在手臂外侧,即“寸口”的上方,可以摸到脉的搏动,这叫做“反关脉”,有的一只手“反关”,有的双手“反关”,一般属于生理现象,用不着怪异。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此段讲三部分主脏腑以及男女脉象差别 肮脏气机的

8、变化,都可以在“寸口”反映出来,并各有它一定的部位。如:左手“寸部”属心,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肝(涉及胆),“尺部”属肾(涉及胃),“尺部”属命门(涉及大肠)。这是左手寸部叫“人迎”,凡属外感表症都在这里诊察;右手寸部叫“气口”凡属内伤里症都在这里诊察。这种说法来源于王叔和著的脉经,后世医家因得不到临床验证,多不表达批准,因此,这里只存作参照。此外,在内经里称结喉两旁的动脉叫“人迎”,左右手三部脉都叫“气口”,这是古人从全身诊脉的措施之一。脉经还把两手“尺部”叫做“神门”,专在这里诊察肾阴、肾阳的变化。肾阴肾阳强,主身体强健;肾阴肾阳弱,主身体虚衰。如果两手“尺部”的脉都没有了,阐明肾

9、阴肾阳十分衰竭,是病情严重的表达。至于男女异性,阴阳各有盛衰,反映在左右两手的脉搏亦略有差别。左为阳,右为阴,男子阳气偏盛,当以左手脉稍大为顺;女子阴血偏盛,当以右手脉稍大为好。再把“寸部”和“尺部”互相比较,寸为阳,尺为阴,男子阳气偏盛,当以寸脉盛尺脉弱为宜;女子阴血偏盛,当以尺脉盛寸脉弱为宜;女子阴血偏盛,当以尺脉盛寸脉弱为宜。如果两都相反,便阐明是有了病变。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此段讲“七诊”与“九候”两种诊脉措施。诊法中所有所谓“七诊”的,即浮、中沉、上、下、左、右七种诊脉的手法。浮取能观测有无外威表证,中取能观测脾胃

10、机能的变化,沉取能观测有无内伤里症。上,指寸部;下,指尺部。左即左手,右即右手。诊有脉时既要上下互相比较,也要左右互相对照。运用“七诊”手法来体察病情、寻找病因。这样,对疾病的观测和分析就较全面了。诊法中尚有所谓“九候”的,即在寸、关、尺三部,每诊一部时,都必须通过轻手浮取、稍重中取、重按沉取三种手法,每用一种手法时,都必须候到脉搏五次以上的搏动。一只手分做寸、关、尺三部,每一部又分做浮、中沉三候,“三三得九”,这就叫做“九候。候,仔细观测的意思。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踝。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 此段讲从“寸口”观测全身病变。 在“寸口”观测全身病变的措施是:

11、凡属胸膈以上至于头顶的疾病,都可以在“寸部”观测。凡属胸膈如下至脐以上的疾病,都可以在“关部”观测。凡属脐如下至于足跟的疾病都可以在“尺部”观测。左半身的病变还可从左手三部观测,右半身的病变还可从右手三部观测。因此可以“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左心候左,右以候右”,就是由于“病随所在”的缘故,也就是说某一部分有病变,脉搏相应地在寸口的某一部位上反映出来;某一部分没有病变,相应地寸口的某一部位的脉搏,也就正常,并不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左胁疼痛,左关脉便现弦或紧,这就是:“病随所在”;右胁正常,右关脉也就没有不正常的变化,这就是”不病都否(即“不”的意思)。三、 五脏 平 脉 浮为心肺,沉为

12、肾肝。脾为中州,浮沉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长弦。肾脉之沉,沉实而软脾肾脉来,总宜和缓。命门元阳,两尺同断。 此段讲五脏正常脉象的不同体现。 五脏的正常脉象,都可以通过浮、中、沉三侯来观测。浮部可以观测心和肺,沉部可以观测肾和肝。浮与沉之间,也就是中部可以观测脾和胃。但这都是从大体上来说的,仔细分析,还各有所不同。心脉的浮,浮中显得大而散,就是指尖稍微着力,便觉得脉体粗大;在稍着力,便觉得脉体阔大软散。肺脉的浮,浮中显得涩而短,就是指头稍微着力,便觉得脉的搏动带有滞涩的感觉;在稍着力,更显得脉有一种短促的感觉。肝脉在沉中浮现、不仅脉形显得较长,还具有张力较大

13、的弦象;肾脉也在沉中浮现,但有壮实兼软滑的感觉。至于脾生胃的脉象,总以不快不慢、和缓为上。第二部分部位、诊法的第二段会说;“肾与命门,居两尺部。”即是左尺部候肾,右尺部候命门。但后世医家的经验觉得;命门部位本在两肾的中间,大体上虽然分了左右,实际命门中元阳的盛衰变化,在左右两尺部都可以判断出来。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1.)毛:这里作“浮而轻虚”解。2)石:这里作“沉而有力”解。 )病生于内:本句后,原有“春得秋脉,死在金日,,等四句,根据五行生克推算死日。 此段讲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于人体是有一

14、定的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为了适应它,必然要随时进行调节,来维持健康。这种调节作用,在脉搏上同样有所反映。春季阳气渐次上升,脉搏相应地张力较强而见弦;夏季气候炎热,脉搏相应地来去充沛而见洪;秋季阳气爱渐衰退,脉搏相应地轻虚浮软而见毛;冬季气候寒冷,脉搏相应地沉潜有有力而见石。在一年四季里,无论见到弦脉、洪脉、毛脉,石脉,只要带有一种和缓的脉气,这就阐明是身体健康,正常脉象的反映。相反,在洪、弦、毛、石不同的脉搏中,都浮现了太过而强实的状况,一般是外感,邪气有余的病变;如果在弦、洪、毛、石中浮现了虚弱细微的脉气,大多是内伤,属于正气局限性的病变了。总之,无论是诊察四时脉也好,或其她疾病的脉搏也好,

15、最主线的就是要诊察脉搏中与否有“胃气”的存在。脉中有“胃气”,就是脉来“有神”。所谓“有神”,就是脉来和缓。例如:脉虽单薄,却是搏动均匀,这就叫做“有神”、有“胃气”,这就阐明身体的正气还存在,病变虽重,仍易治疗。如脉来无“神”、无“胃气”,阐明正气已极度衰竭,应当加以注意,不可稍有疏忽。四、 辨脉提纲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到,平和之则。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到为数,数即热证。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人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之浮,则为表症。沉里迟阴,数则阳盛。办在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冷,数热何疑。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表、里、阴、阳,风、气、冷、热。辨内外因,脉证参别。脉理浩繁,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触类。 ) 数(shuo);晋朔。即:“快”。 2) 晦明:原作晦“冥”,今据左传,:“天有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灾。”故作“晦明”晦,是黑夜;明,是白天。 此段讲浮、沉、迟、数为脉的四纲。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