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725516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人力资本开发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对经济成长的意义是以短期或长期的回报来体现。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丰裕的主要秘密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角度已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特别是一些资源不充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起飞的事实,表明除了使经济增长的已知物化要素外,一定还有一个秘密的要素人力资本。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的价值体现的总称,是未来生产的基础。也有人认为,“资本是一种未被消费掉的劳动”,“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各学派基于不同的历

2、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或多或少地都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二、古典人力资本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人力资源之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观念。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明确地表述了人力资本思想,成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术源头。斯密崇尚劳动是财富之源,把人力要素和人的劳动技能作为资本看待。斯密将资本按使用方法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他对固定资本的描述是:人的能力是一种资本,人们经过学习得到的有用的才能,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全民所

3、有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得才能需要花费费用,所以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形成的才能可以认定是固定资本。而且该投资“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按照斯密的解释,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即:一般劳动技能的“流动资本”和特殊才能的“固定资本”。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增加,特别是在一个劳动现场中人数高度密集,必将引起分工。由于分工的细化,使人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从而提高效率。二是生产性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财

4、富的增长。在斯密的这些观点总,已经触及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确定、收益分配和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收益等问题,它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有着奠基意义。后来,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和收入的性质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经典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学并没有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一种资本。在人、资本和土地三中要素中,他们把人看作是非资本的。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由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逐步转向教育和培训的投资。由

5、此而产生了两个理论,其一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之谜”,即经济产出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这个“谜”是首先由丹尼森(E.F.Denison)等人用在二次大战期间兴起的计量经济学和丰富的统计数据资料,对若干国家经济增长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之后,发现产出总量要比要素投入总量的增长速度快,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中,除了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贡献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增长未能解释清楚,他们将其称之为“增长剩余”(Growth Residual)。对于这种“增长剩余”的解释和争论成为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一个主要背景和起因。第二个理论基础是在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展经济学。一些发展经济

6、学家在人口普查及有关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收入的个人分配性质及收益增长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贫困问题及反贫困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个人财富和收入及其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和个人经济成功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密而有规则的联系 37 。发展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给予了重要的启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的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W.Schultz)和加里贝克尔(Garys Becker),他们分别因为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1979年和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在19

7、6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中,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界的经济增长之谜,正式宣告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舒尔茨在这篇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好多我们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等等,因为通过这些投资活动,人们的体能、知识和技能等将得到增进,并由此带来经济的增长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他认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舒尔茨的这篇论文,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首先批驳了传统经济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的观念

8、,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扩展到人力资本概念,而不应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同时又有异质性。其次,强调通过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多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会对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做出合理的反应,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结果就会使社会经济迅速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力的投资以及专门化进

9、程,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专门化和人力资本是提供高收益的重要原因。再则,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五大类,即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及就业迁移等,并进行了教育资本构成分析和计量方法论证。此外,舒尔茨还详细论述了资本的组成和它的异质性、技术是一种资本形态、人力资本的积累等理论,使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与舒尔茨一起推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另一位学者是贝克尔。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分析上。他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家庭生育行为进行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提出了生育、培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

10、市场活动的概念。在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稳定和稳定偏好等理论的指导下,贝克尔在人力资本形成、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丹尼森通过精确的分解计算,论证出1929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的份额要归于美国教育的发展。四、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前景由于近些年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升温,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等。这些新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更趋充实和完善。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入古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中,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11、从而确定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代表人物有卢卡斯(Robert Lucas)和罗默(Paul Romer)。卢卡斯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转变成为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内在化。卢卡斯的理论基于两个假设,假设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递减,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个体只能积累有限的人力资本,为了不把经济增长唯一地归因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卢卡斯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即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社会中的各个家庭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都对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有贡献,一般均衡增长轨道是每个家庭都预期到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将要达到的水平,由此作出相应的私人投资决策。假设之二是私人人力资本投资有收

12、益递增长的效应,即父母人力资本越多,孩子的人力资本收入产出率越多。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卢卡斯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正比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正比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的边际产品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罗默的研究则是直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两者除了具有递增的收益外,还能提供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罗默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式,认为知识的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将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类,一般知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知识产生递增的收益。虽然,知识的专利

13、化使其具有“部分排他性”(Partially excudable),但知识的使用是非排他的(Not-rivalry),即知识具有“溢出效应”。罗默指出,知识的再生产决定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原有的知识的积累,并且积累的知识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从罗默的模型可推导出,人均收入百分率的增长正比于社会投资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的比重,正比于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于是,一些国家投资于研究和开发的人力资本太小,而被“锁”在“低收入陷井”里15。卫生经济学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把国家投入的医疗卫生费和个人为健康保健支付的费用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的结果

14、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态存在,并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从微观上看,卫生保险的投资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提高并延长其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或者增加下一代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同时可相应地增加其经济收入。从宏观上看,增加社会对卫生保健的投资,可以提高整个国民人力资本的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教育经济学是把教育支出作为对人的长期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收益的学科。一般认为,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双方面的。其一,通过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适应性并挖掘其专业潜能,直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质量,这称为“知识效应”。其二,教育对人有感化作用,从而通过提高劳动者对工作

15、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非知识效应”。人力资源会计学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弗拉姆零尔茨(Flamholts)。1974年,他发表了人力资源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学是美国会计师联合会给人力资源会计学下的定义为:确定并具体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和数据,并把此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的过程。也就是利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出于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目的,全面评价和计量组织中有关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17。人力资本理论由舒尔茨等人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凸显,然而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却方兴未艾。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16、,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教育支出、卫生保健支出以及教育子女的支出都被看作是生产性支出,都决定着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或者说,决定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没有这些投资,人力资源质量无法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在这个层次上,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体现为投资产出比。其次,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人力资本的价值如何实现和计量是研究的一大难题。人力资本只有投入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并且产生效益,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然而如何测度它的价值量都无定论。第三,人力资本本身无法单独形成生产力,它必须同非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同时,在社会生产中,还必须将不同的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因此,人们很难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这些“集体产品”中分离出来,更不要说评价单个人力资本对这些“集体产品”的贡献。第四,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它的载体是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社会交往和个体经验的个人。人力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