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7245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刘童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在单元为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本单元中,14-17课讲授的是明朝的史实,18-21课讲授清朝的史实,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前提下,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本课主要内容是清王朝最初一百多年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表现。这一百多年间,清政府通过励精图治,使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都大大超过前代,出现盛世景象。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的阅读能力和提取基本信息的能力。同时,目前很多

2、影视剧都以清代为背景,所以学生对清代的历史比较感兴趣,这些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都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于人口快速增长问题辩证认识比较难,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问题探究引导突破难点。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据此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确定为教学重点,而辩证认识人口快速增长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环节一:盛世基业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一 盛世基业出示:清朝前期疆域图提问:1、对照地图试着说说当时中国的疆域所至

3、?2、辨认地图中圈出的地理位置,并回答清朝的统治区域能到这些地方和什么事件有关,谁能试试用一句话将史实表述出来?过渡:可以说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做出贡献为其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明末到清初,历经40多年的战乱,清初的经济状况如何呢?读地图、描述史实1、 回顾已学知识2、 构建时空观3、 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历史的能力出示材料:材料一 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皇清奏议】(学生概括大意),材料二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蓝鼎元琼州记料三 江南:“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王象之舆地纪胜卷结论:土地荒芜、人口减少,明末清初经济遭到严重破

4、坏这一结论。提问: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清朝初年的皇帝,你会怎么办呢?阅读材料概括大意回答培养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角色体验环节二 盛世繁华环节三 盛世思考小结一、 农业提问:1、我们来继续做皇帝,看看咱们班的皇帝们对于农业都会采取哪些措施呢?2、是不是这样呢?除了我们能想到的这些措施外,还有没有其他措施呢?这些措施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逐一通过史料来看看。措施一:鼓励垦荒出示图片:垦荒执照出示材料: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49万公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607万公顷,雍正二年(1724年)增至723万公顷。白寿彝中国通史提问:从数字的变化中你

5、得出什么信息?措施二:兴修水利出示图片:黄河筑堤图补充:康熙时,由于黄河多年失修,下游阻塞,不仅影响两岸的居民及农田,而且又导致运河阻塞,漕粮不能北运。康熙任用靳辅为河道总督,他在治水方面很有才干,采取疏导和筑堤的办法,他自己也对水利学和测量学都有一些研究,还多次亲赴黄河工地进行勘察,大约用了十年,通过千万民工的努力,终于治理好。提问:兴修水利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过渡:垦荒、兴修水利只是确保农业生产的方法,但是能不能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的角度想想办法呢?出示图片:双季稻补充:双季稻,就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这样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措施三:引进高产作物出

6、示图片:玉米、甘薯提问:谁能认出图片上是什么植物?补充:玉米、番薯:原产于美洲,伴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玉米甘薯也因其不太苛刻的种植条件、较高的产量而遍及世界各地。明朝中叶后传到中国,很快沿海各省及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出示材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提问:高产作物的引进会产生什么影响?措施四:发展经济作物出示图片:棉花、烟草、茶提问:1、什么是经济作物呢?2、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用呢?小结:我们纵观农业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使得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那农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二、 手工业1、 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等方面都有很大发

7、展。出示图片:两件瓷器2、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出示图片:清代纺织图提问:1、 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2、 这样的规模能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业可以完成的吗?补充:这就是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出钱开办的叫“机户”,被雇佣来干活拿工资的叫“机工”。当时有的手工工场颇具规模。比如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东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此时南京、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已超过了同一时期的苏州杭州。过渡:伴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三、商业出示图片:盛世滋生图补充:又名姑苏繁华图完成于乾隆年间,图上描绘的是当时

8、的苏州从城外到城内的景象。画中有12000多人,往来于水上的各种船只近400艘,街上可以辨认的招牌商号有230余家。出示材料:明朝初年时还仅仅是个有五六十户居民的小村落,嘉靖时称市,到清朝乾隆时则“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富商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乾隆吴江县志过渡:如果我们是苏州人,挺幸福,能去逛街,可咱们都是北京人,如果咱们生活在清朝,能去哪逛街呢?出示图片:前门街市图、新正逛厂甸提问:猜猜到这些地方都能买到哪些商品呢?过渡:在商业活动中,怎样才能增强竞争力呢?于是各地商人就按村、按户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实力最强

9、的一个是北方的晋商、一个是南方的徽商。出示图片:晋商、乔家大院、徽商补充:晋商诚信的小故事四、人口增长出示材料:材料一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北京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二 西汉末年,中国人口大约5000万。中国史纲要提问:1、出现了什么现象?2、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提问:人口迅速增长会产生哪些影响呢?第一步:大家拿出手中的资料,以“人口迅速增长之我见”为主题,我们先来研读这些史料。第二步:我们每组的每一位同学体验一个角色,分别是皇帝、大臣、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六种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挑选出你们认

10、为合适的史料,根据史料发表一条评论。第三步:将评论形成小对话,编成1至2分钟的小舞台剧。知识结构图回答阅读出来回答问题学生倾听回答问题辨认图片,回答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辨认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欣赏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欣赏图片感受北京商业的繁荣了解徽商、晋商的简单史实用本节课已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构建知识网络角色体验阅读史料、论从史出通过教师的补充丰富课本内容,学生感受黄河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补充史实,建立事件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直观感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增强学生直观感知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诚信教育提取信息、论从史出角色体验获取信息筛选有用信息构建知识网络史料阅读材料一 清朝鼓励垦荒,“可以开垦者,悉听民人垦,并严禁豪强争夺”。材料二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200年间,人均耕地面积从46亩,减少到2.93亩,大约减少了一半。材料三 19世纪比17世纪粮价上涨了约5倍,乾隆年间将米贵看作严重的社会问题。材料四 乾隆时,怀柔地主郝氏占田至“膏腴万顷”,宠臣和绅占田8000顷。材料五 乾隆五十一年,河南大灾,山西地主、商人、闻风而至,“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材料六 “从前开垦之始,沙性尚肥,民人渐见生聚,迨至耕耨既久,地方渐衰,承种地亩,均被沙碛碱废,不堪垦种,遂至黄沙白草,一望弥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