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位置效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71299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列位置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系列位置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系列位置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系列位置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位置效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列位置效应摘 要:采用自由回忆法,通过记录被试对汉字自由回忆与延迟回忆的结果, 来验证系列位置效应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结果显示,立即回忆与延迟回忆均 出现了系列位置效应。关键词:双重记忆理论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影响的效 果(吴艳红,朱滢,1999),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H - Ebbinghaus,他用一 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实验发现,材料开始和最后部分易学,中间部分 较难学。系列位置效应的测量主要有系列回忆和自由回忆两种方法,默尔达克(1962 年)采用自由回忆来测量人类的记忆,发现被试对一系列学习项目中每个项

2、目的 记忆优劣,与该项目在系列中呈现的先后顺序位置有关。同时根据詹姆斯双重 记忆理论的解释:假设短时记忆为空,开头的词进入时极可能得到大量的复述而 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从开头到中间位置上的那些单词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 来的。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 加了,因为短时记忆中的单词是可以完全回忆出来的,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本实验将要通过单因素两水平被试间实验,来探究延迟时间变化是否会出现 系列位置效应。2.实验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14150201班46名同学,男生8人,女生38人,年龄范 围:18-24岁,平均数:20.818,标准差:1.330,视

3、力或矫正视力、智力均正常。2.2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延迟时间(立即回忆/延迟15s),因 变量为正确回忆的个数。实验中学号单号做立即回忆组,双号做延迟15s组。2.3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为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实验材料为彼此无关联的汉字6 组,每组词频相近,比划相同。2.4实验程序(1)被试进入实验室,听主试讲述实验原理及过程;(2)被试输入学号及密码进入电脑实验,按主试要求修改参数设置(准备 时间1000ms,汉字呈现时间800ms,间隔时间1000ms,汉字长度20,不延迟组 选择立即回忆,若延迟会议组延迟时间为15s),阅读指导语,进行实验;

4、(3)被试完成6组回忆实验,实验结束。3.结果及分析图1:两种情况下系列位置曲线经spss比较,两组被试的回忆总数并无显著差异,且图1显示,两组被试均出现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4. 讨论结果显示,立即回忆与延迟回忆均出现了系列位置效应,原因是先出现的 材料可以经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后出现的材料进入短时记忆,较易记忆;而中 间部分材料即受到先出现材料的前摄抑制,又受到后出现材料的后摄抑制,较难 记忆。由图可知,虽然立即回忆与延迟回忆均出现了系列位置效应,但其首因效 应曲线几近重合,而在近因效应时,延迟回忆的回忆率低于立即回忆,结果出现 的原因可能是在延迟回忆中,由于存在分心任务,产生了负近因效应。从整体来看,立即回忆与延迟回忆差异并不大,说明了分心任务并没有对 被试的记忆造成很大的干扰,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本实验的延迟时间为15s,被试 对最后的汉字记忆由短时记忆进入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较为明 显;还有可能被试知道会有分心任务的出现,导致被试的记忆主要是依赖线索的 联想记忆,而不是依赖痕迹的绝对记忆。5. 结论立即回忆与延迟回忆均存在系列位置效应。参考文献郭秀艳(2014),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51-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