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710254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变化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人才的地区分布变化分析中国历史时期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外,文化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在老式社会里,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下往往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下有关联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文化最繁华的时期。其标志之一是:随着科举制度改革的逐渐完善、文化的日益普及、学校的昌盛发达,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多种类型的人才。其中,无疑涉及所谓“经世致用”的政治人才。宋史.选举志一说:宋代“三百余年,元臣硕辅,鸿博之儒,清强之吏,皆自此出,得人为最盛焉。”南北宋之际的叶萝得也说:“本朝以科举取士,得人为最盛。” 北宋人才的昌盛,绝不是偶尔浮现的。它的形成,有一种逐渐发展的

2、过程,也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北宋王朝政治的需要对它的增进作用。太祖赵匡胤建国后来,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军人跋扈的教训,对将帅的权力采用了种种削落和限制的政策措施,确立了文官治国的体制。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官吏,对科举取士制度逐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另一方面,是彻底打破了唐代门第的限制,把科举的大门平等地向几乎整个知识阶层敞开。由于科举取士向整个知识阶层敞开了门户,因此读书求仕的人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然后,随着北宋经济的高涨,办学之风日益昌盛,也为北宋王朝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 在北宋全盛时,文化中心在洛阳和汴京之间的轴线上。文化的中心是发明文化的人,而人又是环境的产

3、物。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必然生长出不同数量和类型的人才。宋人明确结识到了这一法则。如: 程颢:“西北东南,人才不同。” 谢采伯:“北方人物、果蔬,长大便自与江南不同。”人才的产生受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以及家族老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也与上述要素密切有关。一般而言人才分布密集的地方,文化必然发达。因此,人才的多寡是衡量某一地区文化发达限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理解各地人才地理的分布,可以揭示某一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人才涉及不同的类型:政治人才(宰相、官员)、科技人才、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等,这里就从政治人才和科技人才作一简朴分析。 有关宋代官员的地区分布,曾

4、有人做过一番记录。其记录资料如下: 地区 数时 类代开封府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两浙路江东路江西路湖南路湖北路福建路广东路广西路成都路梓州路利州路夑州路北方某地南方某地不祥地北宋前期(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文臣13193146717257311111614武臣14146574362213512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文臣234963452182840151945202142312武臣257614147211北宋后期(哲宗徽宗钦宗三朝)文臣22251621152355102614352012武臣521131011南宋前期(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文臣5614531668161926111

5、271武臣12631511111南宋后期(宁宗以降)文臣2158023257130118916武臣4131211北宋总数文臣5893110112950531003248510663140380122武臣4423137260235040001003000612南宋总数文臣5814603211483944715621301601007武臣05363181201101001010002总数文臣63101124118953742487192121112252701981129武臣4428167863416241102004010614综合10712914019672948025075931312124

6、527419917313从宋史列传人才分布来看,北宋与南宋人才分布有十分大的差别。北宋时期,为官最多的是河北,如下依次是京东,京西,开封,两浙,陕西,河东,福建,淮南,江西,成都,江东,湖北,利州,湖南等。北方五路一府总数占两者总人数的63.6%,南方十三路总数占36.4%。南宋时期的南方地区,人才最为密集的是两浙,如下依次是福建,江西,江东,成都,淮南,梓州,湖南,广东,湖北,广西,利州等。在表中,我们将宋代的官员按文臣,武臣分别记录,从而显示出各地文化类型的差别。北宋时,北方各地文臣433人,南方各地文臣371人,北方占全国总人数的53.9%,南方占46.1%,北方仍占优势。若以武臣而论,

7、北宋北方武臣有241人,占94.5%,南方14人,占5.5%。北方人才类型文武兼备,南方则比较单纯。究其因素,北方人劲勇强悍,自古以来就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磨练;南方缺少武勇之士和军事人才的客观因素在于南方习性柔弱,以及战争较少,缺少磨练。综上所述,在可比的北宋时期,北方文化整体上并不弱于南方,也不弱于东南地区,在人才数量上反而处在优势地位,在人才类型构造上也比南方合理完善。 考察宋代各地人才在不同步期的数量,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趋势,从北宋中期开始,北方人才数量开始减少,下降20个百分点。南方人才数量开始增多。如下表:(北宋各期南北官员数量分析表) 地区 数字时期北方数字及比例 南方数字及比例北

8、宋前期27884.5%5115.5%北宋中期27463.9%15536.1%北宋后期12140.3%17959.7%从以上南北方官员数量的消长所反映的状况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南方文化蓬勃发展,在北宋后期赶上并超过了北方。由于西北的衰落、领土的减少及战争等因素,北方的人才由绝对优势转向相对优势。北宋前期,北方尚保持84.5%,与唐代相差无几,到了北宋后期,南方以59.7%的多数超过了北方。老式的北方人才优势地位也不复存在。北宋宰相分布消长有同样的趋势。如下:(北方各期南北方宰相数量分析表) 地区 数字时期北方数字及比例 南方数字及比例北宋前期1990%210%北宋中期1350%1350%北宋后期1

9、042%1458%北方籍宰相在北宋前期诸多,后来日益减少;南方籍宰相在北宋前期很少,后来日益增多,到北宋中期与北方持平,在北宋后期超过了北方。有其一定的政治因素。一方面,宋初幅员在相称时间内重要是北方地区,南方人入仕入传自然少;再者,就宰相而言,宋初对南方士人有偏见,有“不用南人为相”的说法,至宋真宗朝才破除旧规,有所变化。后来的变化也与朝廷用人取舍的种种偏见有很大的关系。稍迟于陆游陈傅良亦记载里仁宗朝将相大臣多余于东南的现象:“方国家肇造之初,将相大臣多西北旧族,而东南未有闻者。既而天下平,七八十载之间,而范公起吴,杜公起越,欧阳公起庐陵,孙公起富春,盖汉一大郡之地,而二三公皆一时之望,于是

10、东南人物遂擅天下。”科技人才涉及具有天文、历算、医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她们大多好学善思,博涉群书,不仅具有某种技能,并且还著书立说,发明发明,构成特殊的文化阶层。科技人才的分布也在一定限度上反映文化发展状况。本文通过检索宋史、东都事略、宋史翼等史书,制成北宋科技人才登记表。北方前期中期 后期南方前期中期后期开封府523越州2青州1婺州3沂州1明州2应天府2温州4广济军2楚州1济州1真州1单州1无为军1河南府4蕲州1郑州11宣州1孟州12徽州122汝州1太平州1大名府2洪州沧州1吉州2博州1潭州11棣州2福州1真定府11泉州1赵州1眉州1绛州1临江军1京兆府2河中府2分阝州1毫州11寿州2小计268136520从表中可以看出,北宋前期北方的科技人才有26 人,以开封府、河南府为多;南方有6 人,北方占有绝对优势。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地区文化也不例外。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先秦时期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就一方面在黄河流域,特别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直到西晋末年此前,关中、河洛、山东、成都平原始终是中国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从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战乱不已,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大量北方文化移民进入南方,加上南方地区的经营和开发,南方文化教育地位上升。通过安史之乱、唐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