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70776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状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状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状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状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状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状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状及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现状及分析1.1 村庄自然条件蒋家堡村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暖和较潮湿气候区,冬季多西风,夏季燥热多雨,年平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气温为68,较北京市年平均气温低57;全年无霜期155天左右。村庄地处延庆盆地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为潮土,属冲积洪积物,质地肥沃,宜耕种。依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属于地震烈度七度区。1.2 区位条件蒋家堡村位于延庆县延庆镇东北部,距延庆县城约5公里,村西距旧110国道约1公里。村庄东与双营村相邻,西与唐家堡村相连。1.3 现状人口依据2007年人口调查,蒋家堡村下辖231户,户籍人口469人。

2、其中农业人口396人,占总人口的84.4%;非农业人口73人,占15.6%。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188人,其中从事一产37人,占总劳动力的19.7%;从事二产5人,占2.7%;从事三产146人,占77.6%。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七成以上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4 村庄经济2007年,全村总收入19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6万元,占三次产业收入的18.9%;其次产业、第三产业共收入154万元,占三次产业收入的81.1%。农夫人均纯收入7945元。第一产业:果树(杏和李子)(主导产业),该村90以上的村民都以收获、销售杏和李子为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该村果农人均收入5000余元。千亩果园已成为该

3、村的主导产业。 其次产业:村庄内有北京长城众和门窗有限公司,效益不太志向,目前属于半歇业状态。第三产业:目前村内只有三家小商店,为村民所开,主要服务于本村居民。蒋家堡村民俗旅游业现状不具规模,只有在村口处有一处村民开的春长旅游农家乐园。1.5 土地1.5.1 村域现状用地全村村域面积168.52公顷,其中耕地65.67公顷,园地80.01公顷,林地5.46 。 1.5.2 村庄现状用地蒋家堡村现状建设用地12.7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271平方米。 从以上指标看出,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居住建筑用地指标都远远高于村镇规划标准的额定指标,土地奢侈现象较严峻。1.6 住宅村内房屋建筑比较整齐,17%左

4、右的房屋建于1970年以前,主要有生坯砖瓦构成;36%的房屋建于1970年-1980年;36%的房屋建于1980年-2000年,全部为砖瓦水泥结构;11%的房屋建于2000年以后,为砖瓦水泥钢筋结构,采纳铝合金门窗,房屋高大宽敞,大多数村民院落总面积在150250平方米,闲置房屋近10户。1.7 公共设施现状村内有村委会办公室近6间。村委会院内有一处篮球场地。有健身公园一处,约4000平方米。3处便民商店。卫生所一处,公厕一处。1.8 基础设施现状道路状况: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长度2000余米。村内街道全部硬化,硬化面积13500多平方米。给水:村庄现有自备井2眼,饮用井水,通过水塔蓄水

5、通入各户,自来水管道为上世纪70年头埋设。电力:电力设施基本满足需求,电线实行空架的方式。电信:电话基本已在全村普及,电视信号由室外天线接收,安装有线电视。排水及污水处理:无排水系统,污水自然排放。厕所基本为自建旱厕,2005年进行对厕所改造,现已改造成水冲式厕所近五成。卫生及垃圾处理:村内有垃圾箱1个,垃圾池2个,小型垃圾中转站一座,村内垃圾有专人收集,送到指定垃圾箱,由县里统一收集处理。生活燃料:生活燃料主要以煤,秸秆为主、煤气为辅。交通工具:村内机动车、农用车共计26辆,于自家停放。1.9 社会事业村民社会安定,村委领导管理得力以身作则,民主管理村内公共事务,村内由村民推选10名村民代表

6、参加村内事务,参政议政财务公开接受监督,在延庆农村村庄评比中名列前茅。新型合作医疗参保45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4人。1.10 村民现状需求及满足度l 村民对于便利、经济的能源如太阳能、煤气、电需求较大。l 村民对部分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不满足,例如雨水排放沟渠、污水处理等。l 村民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很迫切。村民希望建设些室内活动场所,如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等。l 对于外来投资需求较为剧烈。1.11 村庄类型依据北京延庆新城限制性具体规划以及延庆县村庄体系规划中规划蒋家堡村为引导迁建型村庄,其规划发展策略是大力发展宜农产业,提高发展质量,严格限制扩张,适度发展,重点进行环境整治和市

7、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集约利用土地,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优化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型社区。1.12 现状综合分析1.12.1 限制性因素l 人均宅基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需较长的用地整合期。l 部分基础设施陈旧、最基本的公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l 村民整体文化素养偏低。1.12.2 优势资源l 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地势平坦、交通便利。l 距离延庆新城不到5公里,可实现资源共享,现状公建设施有肯定基础,村民亦可就近在新城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l 与四周村庄之间交通便利,联系紧密,便于实现村村联合建设和资源的有效共享。l 有肯定的产业基础,人均收入在延庆县农村相对较高。

8、l 村容整齐、民风淳朴;领导得力,村民团结。1.12.3 村庄近期发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l 基础设施的改善l 公益服务设施的完善2. 规划探讨2.1 规划依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l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l 村镇规划编制方法(建村200036号文)l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l 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看法(中心1号文件,2006.2.21)l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心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l 中共中心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l 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看法l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

9、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l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l 关于印发80个试点村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6,3)l 北京村庄体系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l 北京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分类指导看法l 2006年度北京市新农村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l 延庆新城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l 延庆新城限制行具体规划(北京城市规划设计探讨院)l 延庆县村庄体系规划(清华城市规划设计探讨院)l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修正)市政府1997第12号令2.2 规划原则l 实效性原则。与村庄发展实际相结合,注意实效,量力而行。l 平安性原则。

10、坚持“先平安、后生存、再发展”的规划策略。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特别性,通过项目的平安规划消退平安隐患。l 统筹性原则。实行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批复精神,构建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l 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用地、产业集中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基础服务设施的集中配套。主动推广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l 自主性原则。敬重农夫意愿,强调公众参加,调动农夫的主动性。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农夫的主体地位与政府服务引导作用的关系。l 特色性原则。突出乡村空间、文化、产业和地方特色,提高村庄的产业竞争力。l 限制性原

11、则。引导迁建型村庄,以整治改造规划为主。2.3 规划定位及目标依据蒋家堡村的自身资源和环境条件,规划将蒋家堡村建成集现代农业、特色种植业、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一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4 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2年2.5 规划重点l 对现有产业整合,注意农村产业链延长。发呈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带动蒋家堡村的经济增长,提高农夫的兼业收入。l 有安排地起先住宅地拆改,形成合理、集约的用地格局。l 注意生态环境的爱护。l 对生活污水及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消退平安隐患,保障村民和村庄生态系统的平安。l 对村容村貌进一步整治,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2、。l 以整治改造为主,集中配备必需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安排。2.6 规划布局2.6.1 人口规模预料依据近几年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蒋家堡村规划人口:近期2012年: 482人2.6.2 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之处还在于农夫的增收,通过提高生产力为新农村注入持续的簇新血液,从而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农夫不增收,仅仅从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改善也只能解决农村的燃眉之急,并未解决农村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产业发展规划对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蒋家堡村经济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比重较大,这主要得益于村域内有肯定的产业基础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依据蒋家堡村现有的产业布

13、局,规划其产业模式为一、三产结合发展模式。2.6.2.1 第一产业:维持和升级,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更新现有劣质果树,种植优质果品,以李子、杏为主,充分挖掘现有农田潜力,保证旱田玉米稳定高产。2.6.2.2 其次产业:维持现有工业。近期对现有长城众和门窗公司加强管理进一步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和产品的效益。2.6.2.3 第三产业:适当发展生态旅游服务,开展民俗产业。与周边毗邻的村庄唐家堡、双营等村联合发展观光农业,以民俗和生态旅游为龙头,带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良好的农业基础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提,形成集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为一体的民俗旅游区,就地销售农产品,做到“旅游搭台,农贸唱戏,产业互助”的

14、良性发展模式。l 利用龙庆峡及石京龙滑雪场的知名度和游客量,适当增加旅游服务设施,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题,开展“品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乡村生活体验旅游项目,开发时必需注意环境爱护,一切经营活动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l 利用特色果品种植开拓观光采摘园;2.6.3 村域用地规划l 村庄建设用地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用地置换渐渐紧缩,节约土地资源。l 规划在村东沿路开展旅游服务。l 规划观光果园主要集中于村北。l 保留村南现代农业种植区。l 保留特色种植区。2.6.4 村庄用地规划因民宅的迁建、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建设用地的节约和紧缩势在必行,为了在规划之初为远期的发展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希

15、望通过用地的置换、政策的引导使该区居民逐步向规划村民住宅用地区域搬迁。蒋家堡村近期规划人口为422人,则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47.63平方米。2.6.5 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原则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建,在不影响交通及管网铺设的基础上,削减房屋拆建。主次路应功能明晰,主要道路应满足车行须要,次路可通车,但以满足人行需求为主,支路不激励车行。规划内容蒋家堡村的道路系统由“一横-两纵”构成,由多条次级路进行沟通。村级主路路板宽度为7米,两侧留不小于2米的绿化带。村级次路路板宽度为5米。村级支路即入户路宽为3.5米。2.6.6 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表2-1 蒋家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类型位置占地面积(平方米)规划内容建设类型管理性、公益性设施用地村委会大院中心路北1100将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及医疗站集中设置节约土地,同时有利于各种设施合理利用。村委会除行政功能外兼具培训教室、会议等功能。新建文化活动中心满足村民阅览、棋牌等功能需求,丰富农夫的业余文化生活。体育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