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70635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2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 导 原则旨 在 指导注 册 申请 人对过 敏 原 特异 性 IgE 抗 体 ( Allergen-specific IgE)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 Allergen-specific IgE)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 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 用,若不适用, 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 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如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增加本指 导原则不包含的研究内容,可自行补充。本

2、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文件, 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 政事项, 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 也 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 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 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 随着 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 适时进行调整。一、范围I型过敏反应性疾病相当普遍,人群总发病率高达 10%-30%是当前 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 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过敏性疾病是患者吸入、 食入或者注入含有致敏成分的物质 (称为

3、过敏原或变应原, Allergen )后触发机体的 B 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 ( Immunoglobulin E, IgE ),IgE 以其 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 的表面相应的FC RI结合,使机体处于对该过敏原的致敏状态。当相同 过敏原再次或多次进入致敏机体时,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发生特异性结合, 当过敏原与致敏细胞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 IgE结合时,发生Few RI交联,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导致 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储存在细胞浆颗粒里的炎性介质组胺, 并通过花生 四烯酸途径合成新介质白三烯、免疫反应性前列腺素和IL4 、IL5 等细

4、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或称变态反应, Allergy )的 疾病及相关症状,如过敏性哮喘、枯草热、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 结膜炎及胃肠道 I 型过敏性疾病及严重过敏反应等。上述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IgE 抗体起关键作用。 I 型过敏反应性疾病 的特征是患者体内循环血液中的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浓度较正常状况 下高,且特异性 IgE 抗体浓度越高,诊断过敏性疾病的概率越高。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检测试剂,包括总 IgE 和特 异性IgE,同时适用于不同的检测方法(原理)。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申请产品注册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二、基本要求(一)综述资料

5、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 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 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 情况介绍等内容,其中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部分应着重从主要原材料、 检出限、阳性判断值或者参考区间等方面写明拟申报产品与目前市场上已 获批准的同类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 同时应对申报的每一个过敏原具体项目进行详尽的阐述,分别阐述每个过敏原的具体特点及相关信息。综述资料的撰写应当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5 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 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公告 2014

6、年第 44 号)(以下简称 44 号公告)的相关要求。(二)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若主要原材料为申请人自己生产, 其生产工艺必须稳定; 如主要原材 料源于外购, 应提供的资料包括: 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 出厂检定报告 以及申请人对到货后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检验资料。除上述内容外,建议申请人按照以下要求提交研究资料:1. 企业内部参考品的制备、 定值过程。详细阐述参考品中过敏原特异 性IgE抗体的鉴定方法和浓度确认方法,鉴定方法应科学合理并采用国际 公认的方法、 金标准方法或临床诊断等方法综合进行确认。 浓度确认应采 用国家或国际标准品进行溯源。应分别对每一个过敏原项目进行研究。2. 质控品的制备、

7、定值过程应参照企业内部参考品的制备方法进行。3. 过敏原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 1)无论是天然提取抗原,还是基因工程重组抗原,均应对原料进 行详细分析研究,至少包括主要过敏原(致敏)蛋白的特异性、分子量、 纯度、致敏蛋白含量、反应性:生物活性,效价(抑制试验)等内容。(2)对于以上要求的指标应给出具体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实验 过程、试验数据、相关图谱等内容。(3)如为自制抗原,还需提供详细的抗原鉴定、提取、制备、生产 等的研究资料。(4)如为外购原材料,还需提供过敏原等主要原材料的出厂报告及进货检验报告(5)对于其他主要原材料,如二抗、工具酶、包被板等原材料,应 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 制

8、备及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详细研究资料及试验数 据。(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1. 主要生产工艺介绍, 可用流程图方式表示, 并简要说明主要生产工 艺的确定依据。2. 产品基本反应原理介绍。3.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的研究资料、 每一步生产工艺的确认资料及试验 数据。4. 主要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每一步反应体系的确认资料及试验数 据。(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提交在产品研制或成品验证阶段对试剂盒所有的分析性能 进行研究的资料, 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研究都应包括具体研究目的、 实验 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实验数据、统计方法等详细资料。有关分 析性能研究的背景信息也应在注册申报资料中有

9、所体现,包括研究地点 (实验室)、适用仪器、试剂规格、批号、临床样本来源等。分析性能研 究的实验方法,可以参考国内或国际有关体外诊断产品性能评估的指导原 则。对于总IgE抗体的检测,不建议进行定性检测,应采用定量及半定量 检测,所有分析性能也应根据定量或半定量检测试剂的要求进行评估。 对 于过敏原IgE抗体检测试剂,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1. 提供参考品(国家参考品、企业参考品)的验证资料。2. 最低检出限最低检出限的确定及验证应采用适当的参考品进行, 最低检出限参考 品应进行精确的浓度确认。 对于定性检测产品, 可采用每一浓度样本至少 20次的检测情况对最低检出限进行研究,选取90

10、%- 95%佥出率的浓度水平 作为最低检出限; 对于定量检测产品, 可采用每一浓度样本至少 10次的检 测情况对最低检出限进行研究,选取 CVt20),如最低检出限浓度为0.35IU/ml ,可选择0.30IU/ml浓度作为评价 样本浓度。 最低检出限浓度样本(质控品):待测物浓度应接近产品的最低检 出限(n20)。 医学决定水平(Cut-off值)浓度样本(质控品):根据产品设计 的Cut-off值确定样本(质控品)的浓度(n20)。(2)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连续检测,每天至少由2人完成不少于 2次的完整检测, 从而对批内 /批间、日内/日间以 及不同操作者之间的精密

11、度进行综合评价。 如有条件, 申请人应选择不同 的实验室进行重复实验以对室间精密度进行评价。6. 特异性(1)交叉反应 在进行交叉反应的研究过程中,对于过敏原的选择建议考虑以下内 容:生物学分类的相近性、 基因组或结构的保守性和同源性、 过敏原蛋白 AA序列以及立体结构的类同性、IgE抗体结合表位在构象/拓扑学的兼容 性。 应采用与被检过敏原蛋白在组成或结构上部分相同或者具有相近 性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样本进行交叉反应研究。 建议采用高浓度的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阳性样本进行交叉反应 研究,应明确抗体浓度。 申请人应对进行交叉反应研究的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阳性样本 的确认方法进

12、行详细阐述, 并提供详细的确认资料和数据, 如:是否经过 其他方法检测、经过金标准的确认或经过临床诊断的确认等。 亦可采用抗原电泳分析致敏蛋白的方法进行研究。 至少应对公认的可能具有交叉反应的过敏原项目进行验证, 建议对于每种过敏原至少选取23个可能产生交叉反应的过敏原进行研究。(2)干扰物质 对样本中常见的内源性干扰物质进行研究,如血红蛋白、甘油三 酯或胆固醇、胆红素、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 体(AMA等,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极限浓度。建议采用被测物阴性及最低检出限浓度对每种干扰物质的干扰影响 进行评价 对高浓度的非特异性人IgA、IgG、IgM、IgD抗体阳性样本进行评 价,建议采用被测物阴性及最低检出限浓度进行研究。 对含有高浓度总IgE抗体的特异性IgE抗体阴性或弱阳性样本进行 评价。干扰物质研究的样本可采用临床或模拟添加样本进行验证, 样本量选 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7. 钩状(HOOK效应须采用高浓度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由低浓 度至高浓度开始检测,每个梯度的稀释液重复3 5份,对钩状效应进行合 理的验证。应给出不会产生钩状效应的抗体最高浓度, 并在产品说明书上 明示对钩状效应的研究结果。8. 溯源性应提交详细的溯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