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三首》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70448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律诗三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律诗三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律诗三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律诗三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律诗三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律诗三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律诗三首》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律诗三首教案松江二中 语文组 王健瑶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感受律诗的形式之美,初步掌握欣赏律诗的角度、措施;复习王维、杜甫、陆游的文史常识。2、 过程与措施:培养学生用细读法分析文本捕获细节来释读诗歌,同步发扬“文史互证”的优良老式来深化对主旨的把握;通过多设计开放式问题,以课堂讨论式和提问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锻炼其口语体现能力,使“能想”贯彻为“能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或隐逸或忧国的崇高情操;从把三首诗的风格与其历史背景相结合入手,体会诗风会受届时代特性的影响,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观。阐明:这三首律诗在感情色彩上可以分为两

2、类:王维终南山是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了一种隐逸出世的恬淡;而杜甫的登楼和陆游的书愤虽然时代不同,但都浓墨重彩地放眼现实,关怀国难,差别只在前者沉郁内敛而后者忧愤外显上。如果和文学史上对这三位作家的定评:王维隐逸自然、杜甫沉郁顿挫、陆游爱国豪迈参看,则均是当行本色之作,但合并在一篇课文中,不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显得无法协调统一,差别太大。如何使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呢?结合每首诗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清晰地理出一条线索:王维终南山写于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此潮流未爆发安史之乱,唐朝还处在最后的鼎盛中,写出如此隐逸自然、大气磅礴之作自然和她笃信佛教有关,但国力的强盛、生活的安逸为此提供了条件也是重要因素

3、;杜甫登楼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64年),刚结束安史之乱的唐朝元气大伤,而宦官擅权、吐蕃入侵又接踵而至,真可谓“内忧外患”,再加上杜甫曾经历过唐朝的鼎盛,目睹了如此巨变,不免嘘唏;陆游书愤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8年),此时的南宋早已与金朝议和,两国以淮河、大散关为界,不仅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为金朝占领、更对金改称“侄皇帝”,受尽屈辱,诗人作为喜论恢复的主战派却由于南宋朝廷的一心偏安而壮志难酬,放翁其痛何如!因此,虽然三首诗主旨、风格不尽相似,但到处可见时代打下的烙印,诗歌的差别固然有诗人气质的差别,却也有时代的差别,国运直接影响了诗风,在文艺中积极反映现实,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

4、小天地中,正应了白居易那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老式,值得学习。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律诗的基本常识、有关术语。难点:感受律诗的形式之美,掌握对其常用模式的鉴赏措施。阐明:这三首律诗在写作侧重上也有不同:终南山通篇纯是写景,登楼由写景转入抒情,书愤则通篇纯是抒怀写志,正体现了律诗的三种常用模式,而课文所选的三首作品又都是个中翘楚,因此最能呈现律诗形式之美和其常用模式的鉴赏要领。其中,终南山在描写景物时体现出的运用“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的绘画技巧来精选部分特性着力描写这一手法既满足了律诗形式上整饬严密的高规定也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相对于其鼻祖、由谢

5、灵运开创的南朝山水田园诗那种一览无余、不加取舍地竭力描写手法的发展、进步之处;登楼所体现出的写景颔联与抒情颈联之间的巧妙连接、铺垫;登楼、书愤所体现出的尾联二句曲折寓意、深化主题都是鉴赏律诗的要素。三、学时安排: 合计2学时。其中,第一学时用于对三位诗人的文史常识的复习,律诗基本常识、术语的摸索和解说,以及反复品读三首诗歌;第二学时用于课堂交流个人最欣赏的诗作、诗句,并规定学生用学过的术语来解释喜欢的因素,鼓励从多角度赏析,教师在此过程中合适点拨以鉴赏律诗常用角度,最后全班摸索三首律诗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对文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四、有关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而得名。律诗来

6、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经宋之问、沈佺期等人大力创作而最后完善、定型。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律。律诗一般八句,四韵或五韵,一、二两句称“首联”,三、四两句称“颔联”,五、六两句称“颈联”,七、八两句称“尾联”。律诗的对仗除中间颔、颈二联必须满足之外,尚有首联即对仗者,如老杜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有尾联亦对仗者,如老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尚有四联均对仗的,如老杜登高。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为唐朝科举考试必考内容,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乃其中最佳者。排律除首尾二联外,一律对仗,常被用作文字游戏,如红楼梦中芦

7、雪庵即景联诗。 律诗每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所谓“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应当相反(特别是双数字和句尾);所谓“粘”,就是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否则叫“失对”、“失粘”。律诗的对仗中有一类叫“流水对”的特殊对仗,即一联中的两句,字面是对仗的,意思却是相承的,上下句的意思有关相连(有承办、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也就是说这两句从意义上说是一句话,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假设关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承办关系;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是因果关系;李商隐隋

8、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是假设关系。本课登楼之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正如此,是因果关系(从萧涤非杜甫诗选注说)。五、有关三位诗人: 王维(701?-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出名诗人、画家。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她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紧张,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拜别,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她信奉佛教,随着思想的日趋悲观,其佛教信奉也日益发展。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后来一度置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留下大量唱酬诗篇

9、。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她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唐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故后世称其为“王右丞”。王维前期写过某些边塞诗,但其最杰出的作品当属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极大地推动了由南朝谢灵运创始的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其写景诗体物精细。描绘传神,色彩丰富,节奏和谐,富于诗情画意,苏轼赞誉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其深受佛理影响,亦被尊称为“诗佛”。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

10、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有王右丞集传世。王维多才多艺,除了诗歌之外,还工书画,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称为“南宗文人画”之开山鼻祖;通音律,特别擅弹琵琶。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筑草堂于浣花溪上,友人严武推荐她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她“杜拾遗”、“杜工部”。严武死后,她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一千

11、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她的诗内容极其丰富,多方面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统治集团的腐朽,揭发了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的祸害,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赢得了“诗史”的称号。在艺术上,杜诗以丰富多采著称:风格上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时而辞藻瑰丽,时而平易质朴,尤以“沉郁顿挫”为突出特色;体裁上她众体兼备,尤擅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声律上她选字精炼,讲究格律,更开辟了“拗体诗”,为北宋黄庭坚所推崇。“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她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代表作有:望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登高、组诗“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

12、别、垂老别)。在国内文学史上有,杜甫享有“诗圣”的美誉,她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成为唐诗中对峙的两座最高峰。 陆游(25-21),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在政治上,她毕生主张坚决抗金,喜论恢复、北伐,因此而毕生为投降派所忌惮。2岁应礼部试名列第一,但为秦桧所黜被除名,秦桧死后三年方进入仕途。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因支持张浚北伐而被罢职。乾道八年(公元12年),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在闽赣浙等地转任地方官,光宗时一度入朝,又因坚持抗金并形诸文字而被罢职,晚年归老家乡近二

13、十年,最后抱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离开人间。陆游毕生创作诗歌诸多,今存九千三百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波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其中“言恢复者十之五六”,体现了她渴望恢复中原故土的强烈爱国热情和对投降派的无情揭发与挖苦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陆诗各体俱备,七律尤佳,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壮;而抒写平常生活,则多清新圆转之作。因其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被誉为“一代诗史”,又因具有鲜明浪漫主义色彩而获得“小太白”的美称,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农家叹、示儿等。陆游亦工词,传世者一百余首,其中也有不少书写爱国情怀之作。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

14、观,雄慨处似苏轼”。陆游著述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存世。六、三首律诗浅析:终南山: 题解:终南山,简称南山,秦岭的一段,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为唐朝隐居胜地,有“终南捷径”之说。王维中晚年就隐居于此。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山势高大挺拔、绵延不绝的总轮廓。出句中的“天都”者,一说即天,一说指帝都长安,皆通,然作后解,尤能突出终南山山势之高拔;对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终南山绵延东西之舒展。本联取远景,远眺终南山,开首就显得气势不凡。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用 “互文”来写近景,

15、它们交错为用,互相补充,生动地呈现了终南山的烟涛云海那种虚无缥缈、富于流动感的奇景。本句的一白一青,色泽淡雅,而“回望合”、“入看无”则犹如一幅泼墨画,画出了终南山笼罩在一层雾气中的朦胧美。 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写诗人登上峰巅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同样立足顶峰,杜甫的感慨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王维立足“中峰”,则尽收眼底变化万千、各不相似的的终南山全景:在阳光的照射下,同一时间内千岩万壑却由于地区不同、分野各异而显得千形万态。此句高度概括,虽尺幅而有万里之势,。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对本联的评论始终莫衷一是,有人觉得该联与前三联不统一,因而取否认态度;也有人觉得此联乃是用有人之境反衬了无人之境,以声响反衬沉寂,写得含蓄而有韵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除此之外,樵夫、渔者在古诗里始终是隐者的象征,古琴曲有渔樵问答、南宋陈与义词云:“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联系王维作此诗时正过着隐居生活,其中寓意不言自明,同步若追问一句:“为什么欲投人处宿?”则答案只有一种:终南山山色太美了,使作者流连忘返。此诗是典型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在描写景物上有着突出的特点。限于五律八句四十字、平仄又十分讲究的规定,不也许像前代谢灵运等的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