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三要素”,开展多样的对话实践——说明议论类文本的特点及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扣“三要素”,开展多样的对话实践——说明议论类文本的特点及教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紧扣“三要素”,开展多样的对话实践说明议论类文本的特点及教学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做出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 种类、 成因、 功能、 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 特点、 来源、 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某种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议论类的文章不多, 苏教版中说明文有 神奇的克隆 火星 ;-;-; 地球的孪生兄弟 海洋 ;-;-; 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大自然的文字 只有一个地球等;议
2、论文有说勤奋 陶校长的演讲 滴水穿石的启示 谈礼貌 学与问 学会合作等。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说明文和议论文, 因为它们在生活中使用很广, 学习这些文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正是当前教育比较欠缺的。说明文和议论文是不同的文体,按理应该分开论述。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看, 这两类文本都属于应用文系列, 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展开对话教学上,有着许多共通点,所以这里合并为一类;-;-;说明议论类,来简要说明如何实施教学。说明议论类文章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第一, 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看,说明说理要有观点、有倾向。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是阐明某种问题,有着鲜明的观点, 说
3、明文说明 ; “ ; 是什么 ; ” ; ; “ ; 有什么 ; ” ; ; “ ; 干什么 ; ” ; , 议论文阐释; “ ; 什么观点 ; ” ; ; “ ; 什么依据 ; ” ; 。 说明说理,并非完全客观的,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往往很明显。第二,从文章构思和结构角度看, 说明说理有方法、 有序列。 举例子、 列数据、 打比方、做比较等是常用的方法。整体而言,说明文、议论文思维缜密,具有科学的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一部分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第三,从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说明说理有温度、有技巧。 说明文的语言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一般不允许夸大其词, 也不可以
4、浮想联翩。 但是收入小学教材的说明文大部分是一些科学小品文或者是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 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它的语言往往是形象生动的。议论文要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不能模棱两可,其语言要求准确严密, 鲜明生动, 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看来, 小学教材中的说明议论类文章语言表达既要准确, 又要形象生动,有温度,有情感,有技巧。当前说明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1. 对文体特点把握不准,把课上成了故事课、品德课。小学教材
5、中的说明说理文, 为了便于儿童理解接受, 一般会形象化地介绍或者说理,常常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 有趣的故事来说明或者论证。 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把它们当成记叙文来教, 逐字逐句品读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甚至过度挖掘文本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过分的品德教育,这就偏离了这类教学文本的主要方向。如教学谈礼貌 ,教者花了大量时间在分析牛皋、岳飞、 周总理的人物形象,而对说理方法关注极少。再如教学麋鹿 ,在分析了麋鹿生活环境、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几个方面内容后, 教师又花费大量时间探究为什么麋鹿会有如此经历,带领学生沉浸在国家落后、社会黑暗、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之中, 课堂教学演变为爱国自强的品德教
6、育, 而文本生动准确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结构却没有认真学习体会。 这些都是对文体特点把握不准,未突出文体特性的表现。2. 对语文学科特质彰显不够, 把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课。 说明文议论文因其特殊的结构和表达,应该更有利于进行概括总结、品析鉴赏、分析整理、演讲表达等训练。 然而,当下的教学常常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 忽略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方法的习得, 把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课。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时纠缠于 ; “ ;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 ; “ ; 现在到底有多少克隆生物 ; ” ; 等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上, 教学 海洋 ;-;-; 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时片面讲述海洋的作用, 并搜集大量的资料举证
7、说明。 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的性质, 导致语用学习 落空。3. 品味语言的方法 ; “ ; 公式化 ; ” ; 。 说明说理文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理清事物的特点、作者阐述的观点、文本蕴含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有的表达顺序、 文本结构以及语言运用。 不少老师似乎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 教学的组织出现了 ; “ ; 公式化 ; ” ; 现象。 课堂上常常听到教师这样提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更生动、更准确、更形象)基本上都是些 ; “ ; 套话 ; ” ; ; “ ; 空话 ; ”
8、 ; , 学生并没有真正沉潜到具体语境中, 站在说明说理需要的高度, 领悟到运用打比方、 列数据、 摆事实、举例子等方法的好处。三、说明议论类文本的教学选择那么,说明议论类文本到底该怎么教呢?笔者认为,可以紧扣 ; “ ;三要素 ; ” ; 展开对话实践: 既要关注内容;-;-; 说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又要关注结构;-;-; 思路是什么,逻辑是什么,还要关注语言 ;-;-; 怎么说的,表达巧妙在哪里。在具体教学中,这三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教学时需要整体设计、统筹兼顾。为了表述的方便,下面我们予以分别阐述。1. 关注主题内容, 体验角色展开对话: 站在作者立场, 讲观点表倾向。说明议论类文章
9、既然鲜明地表达着作者的观点, 那么学习首先就应该敞开心扉,以虚心的姿态倾听作者的心声,去接纳作者,理解作者,了解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 接纳理解的最好方式就是换位体验, 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去看问题,把自己化作作者,来讲述观点。怎么换位体验呢?第一步, 大胆假设, 虚心求证。 即在阅读相关文章前,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提出问题:如果我来写,应该写什么?对于这个话题, 读者最想了解什么?他们可能有什么疑惑?然后潜心阅读,一一求证: 文章有没有像自己所预想的那样来写,每一个观点是否都很清晰?文章还有哪些内容是我没有预想到的?第二步, 角色代入,分层次讲述。 即在基本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向 ;
10、 “ ; 别人 ; ” ;(学习同伴) 分层次讲述观点, 可以先简要概述, 或者是提纲式说明,再逐步详细讲述(渐渐由读转变成说和讲) 。第三步,互动对话,答疑解惑。学习同伴现场提出问题,现场答疑解惑。每一个学习者既是提问者,也是解答者,角色处在不停的转换之中。比如教学神奇的克隆 ,一开始就让学生先根据题目,提出自己大胆的设想: 文章应该写什么?学生的想法非常丰富: 什么叫克隆?克隆有什么用?什么时候开始有克隆技术的?第一个克隆成功的动物 是什么?克隆的成功率有多高?人可不可以克隆?克隆的生物与原来的; “;主人;” ;是什么关系? 克隆技术未来发展怎样…… 接着,
11、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课文, 虚心求证文章有没有讲这些问题, 是否讲述清楚了, 作者还讲了哪些自己没有预想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将这些问题基本弄明白,初步消化理解。然后,就让学生代表;“ ; 作者 ; ” ; (或者说是代表科学家)来讲述克隆的相关知识。开始, 可以是 ; “ ; 零碎 ; ” ; 地讲,也就是一个问题一讲;渐渐要求组合着讲,两个或者三个问题一讲;继而要求 ;“;艺术化 ; ” ; 地讲述,比如可以自问自答,可以故意设置悬念,就像课文第一自然段由孙大圣猴变人引入一样,多一些讲述的技巧。最后,让学生互相提问,彼此作答。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提问, 挑战自我。 学生
12、除了围绕文章中提到的知识发问, 还拓宽思路,学会了创造性发问,创造性解疑答惑。这是充分体验角色,在语言运用中内化积淀的表现。再如学会合作的教学,开始也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来谈合作,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该怎样来论证你的观点。接着,让学生仔细阅读,看看作者的观点有哪些,文章又是怎样论证这些观点的,在书中分别标注出来。我们看到作者的观点是这样的: ( 1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 2 )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 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3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 要尽力做好份内
13、的事情, 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三个; “ ; 论点 ; ” ; 一脉相承,逐步推进, 但作者并没有花同样的笔墨论证, 而是在怎么合作上充分论证, 这说明作者在本文重点谈的是怎么合作的问题。 在弄明白这些后,让学生练习 ; “ ; 演讲 ; ” ; ,换位成作者讲述,也就是从易到难、从片段到全文,从一个论证到组合论证,以 ; “ ; 讲述 ; ” ; 助 ; “ ; 理解 ; ” ; ,以 ; “; 讲述 ; ” ; 助 ; “ ; 内化 ; ” ; 。最后,还可以安排一个辩论:事事都需要合作吗?让学生学习辩证思考,拓展思维空间。2. 关注结构样式, 激活文本
14、展开对话: 进入文本世界, 谈思路说条理。说明议论类文本在说明论述的过程中是有方法和顺序的, 而每一篇又都是独特的,所采用的顺序和方法不尽相同。比如,同样是说明文,火星 ;-;-; 地球的孪生兄弟 介绍说明火星的样子以及水和生命是否存在等问题,全文采用作比较的方法,用地球和火星作比; 海洋 ;-;-; 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介绍了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未来人们怎样开发和利用海洋, 从过去写到现在再到未来, 两篇文章介绍的方法和思路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议论文, 陶校长的演讲 ; “ ; 四问; ” ; 是并列的, 每一 ; “; 问; ” ; 的结构方式都基本是一致的; 而谈礼貌选用三个小故事来谈
15、礼貌的问题,看起来好像也是并列的,但其实是有层次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激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基本的说明说理方法, 学习说明说理文的整体架构方式, 理解文本内在的逻辑结构, 并尝试模仿其结构进行说明或者说理的实践操作。比如, 教学 火星 ;-;-; 地球的孪生兄弟 时, 抓住 ; “ ; 孪生兄弟 ; ” ;一词展开提问: ; “ ; 孪生兄弟 ; ” ; 一般有哪些相似之处?(外貌、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一般怎样介绍?(从外貌到经历到性格,由表及里)介绍过程中除了讲相似处,还应该讲什么?(不同之处,这是核心,也是读者最关心的)火星和地球也是;“; 孪生兄弟 ; ” ; ,看看课文有没有按这样的顺序来介绍说明呢?通过阅读对话, 学生发现文本正是这样介绍的: 火星和地球的 ; “ ; 外貌 ; ” ; 相似 ;-;-; 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 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他们的 ; “ ; 经历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