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66479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探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具体活动时东看看,西瞧瞧,走马观花似的,未能致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无计划、无目的,比较随意。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在区角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和知道,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节者”的角色转换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研究中,我们查询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学习了他人在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时机、策略,并

2、结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策略。一、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大多是34岁儿童,他们身体稚嫩,发育旺盛,动作笨拙要趋向娴熟,身体各部位的发育成长都需要运动锻炼,尤其小肌肉群的锻炼更能促进幼儿动作灵活。心理上,小班幼儿刚 刚经历由以家庭为主要生活活动场所到以幼儿园为主要生活活动场所、由个体活动为主到以集体活动为主、由家庭中特定的一员到幼儿园中普通一员等转变,这些角 色、地位、活动方式的变化,造成他们心理的落差,哭闹、调皮捣蛋、和老师对着干等行为最为普遍常见。而同时,感知片面笼统、认识肤浅表面、概念不准确、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情绪外露冲动、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意志薄弱、持久

3、力差、富于幻想、想象夸张远离现实等特点也给教师组织小班幼儿活动带来不小的阻碍。二、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一)生活区生活区主要是指幼儿对生活现象的认识、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比如毛毛虫找身体“这个活动,通过给毛毛虫找身体培养孩子在扣扣子方面的自理能力。现在的幼儿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正好可以通过这样的区角游戏用另一种形式来让小朋友学会扣扣子。(二)阅读区阅读区只要是指在某个地方,放上几本书,供幼儿进行翻阅。比如“小小图书室”,可以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爱护书本的好习惯。找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式好动的时候,这

4、样的一个区角游戏可以培养小朋友安安静静的习惯。(三)科学区科学区只要是指幼儿对周围环境、客观现象的认识。比如“给小动物喂食”这个活动,在给小动物喂饼干的过程中,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三种形状,并学会帮他们分类。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快乐,还可以认识许多形状,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举两得。 (四)益智区益智区就是摆放些能够有益于智力发展的活动。比如“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维充分的调动起来,可以促进小朋友的身体发展。三、幼儿区角活动的特点(一)区角活动是愉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的氛围宽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整个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

5、么,自己决定怎么玩,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设计玩法,积极活动,获取经验,得到满足,尝试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因而,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是愉悦性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的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见,区角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教育性。(二)区角活动是表现性和自主性的结合区角活动有益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幼儿的表现性。因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和材料,幼

6、儿能按自己的意愿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然后进入自己选择的区域内,积极表现,大胆发挥,支配自己的行为,以活动主体的身份,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所以,区角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它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佳场所。(三)区角活动有益于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教育区角活动大多数为小组和个别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独立或结伴活动,老师与幼儿间的个别接触机会明显增多,强化了师生间的一对一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良好机会,使教师在面对全体幼儿的同时,能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成为具有自主性和

7、独立性的个体。在整个区角活动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不是被动的服从教师的要求,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进行活动,是个性得到了发展。四、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教育介入适时介入是指教师干预时机的一种把握,过早地干预会影响孩子自主性的发挥,太迟的干预会抑制孩子的兴趣桂芝教师何时介入幼儿区角活动J宁夏教育,2005(1),因此,适时地介入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1、“认知结”出现时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 张丽莉.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案例研究 N .上海托幼.这些“结”的解决可能会意

8、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有一个幼儿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这可难住了交通警察,眼看这位交通警察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时,教师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通警察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通警察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

9、后游戏活动中寻找到相应的办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水果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排序。幼儿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苹果橘子橘子苹果这两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 苹果、苹果、橘子苹果、苹

10、果、橘子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3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的去抢孩子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时,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实习中我看到有经验的老师是这么做的:在玩色角中三个幼儿正将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变成各种颜色,只见阳阳手中瓶里的水变成紫

11、色了,他在蜡笔盒里找紫色的蜡笔,找来找去找不到,他走到老师的身边:“老师!我把红色和兰色的水放在一起,变成了紫色,我要把它画下来,蜡笔盒里没有紫色的。”“没关系!我帮你忙!”说完,老师转身准备去拿水彩笔,可又转身走到阳阳身边:“我也找不到紫色的蜡笔,我们想想还有其他办法吗?”老师一边思考一边观察阳阳的动作。只见他想了一会儿又去玩别的颜色了。当他将红色和黄色调和在一起变成绿色时,老师若有所思地说:“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就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真奇妙!”阳阳问:“老师,我把红色蜡笔和兰色蜡笔放在一起涂会变紫色吗?“不清楚!你试试看!”“阳阳将两支蜡笔放在一起在纸上使尽的一划,结果涂出两条线。“咦!两种颜色

12、没有放在一起呀!”老师问道,阳阳又想了想,他先将红色涂在纸上,再在红色线条上涂兰色,紫色的线条终于出现了。阳阳高兴的举起双手大叫:“我会变紫色蜡笔啦!”老师也在旁拍手祝贺。在这个事件中,老师本可以直接将紫色水笔给阳阳的,可老师接住了幼儿抛过来的球,又将难题抛向幼儿,让他自己寻求答案,在幼儿想不出答案时,不急于告知。而是借住实验结果点击幼儿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让幼儿在一次又一次操作中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所获得的经验是他一生难忘的。 4当幼儿矛盾激烈时 一天,在区角活动时,只听见“哗!”的一声,结构角的积木倒下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走过去,兔兔哭着对豪豪说:“都是你!都是你!”,豪豪不买帐的说:

13、“不是我!不是我!”兔兔见豪豪不承认,更生气了,拿器积木就朝豪豪扔去,豪豪也拿起积木准备扔,于是老师马上走过去,“咦!是谁把积木宝宝扔在地上?”豪豪马上住手,老师蹲下来询问兔兔和豪豪。在这一案例中,如教师不及时阻止,幼儿的矛盾是很难解决的,有可能发生危险。而且,小班幼儿不具备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教师的及时介入是很有必要的。(二)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在明确自己角色定位后,也把握了适时介入的尺度,那么教师灵活掌握介入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多次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初步提炼了区角活动中教师介入的几种方法。1材料介入法如:科探角正进行“让泡泡鼓起来”的活动,老师置放了一些气球,面粉、调羹

14、、筷子。让幼儿想办法将面粉放入气球中。观察中发现,幼儿很难将调羹、筷子将面粉放入气球。一天,多多和毛毛来到科探角,她们先是自己管自己玩,可就是很难,毛毛主动对多多说:“多多,我拉着气球的口,你用调羹将面粉放入气球!”(多多和毛毛是两个意志力较强的幼儿),她们互相协作,玩了很长时间才放了一半。时间已到了。第二天,多多和毛毛没有到科探角去,以后的几天里,没有幼儿光顾这一角落。星期一,我当着幼儿面把一根细和一根粗的麦管放入科探角,多多和毛毛两个机灵鬼马上来到了科探角,只见多多拿了一根细的麦管,毛毛拿了一根粗的麦管,玩了一会儿,多多看见毛毛的气球比自己大,马上用粗的麦管。不一会儿,她们两拿着鼓起来的气

15、球走到我身边:“老师,我们的气球鼓起来了!”“你们用什么盛面粉的,这么快!”“我们发现粗的麦管装面粉再放入气球时不会漏出来,这样就快了。”过几天,科探角的幼儿多起来了。星期二,多多一早进来直往科探角冲,我远远的看着她,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个小漏斗,把尖尖的一端放入气球中,左手紧紧握住气球口,右手再用调羹将面粉放入气球,一会儿,她举着鼓起来的气球大叫起来:“我的漏斗比徐老师的麦管装的快!”她得意的样子让每个幼儿投去羡慕的目光。我也忍不住的说:“多多的办法真的很好!希望你们都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教师适时的材料介入,不仅引起了幼儿玩的兴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他们在老师材料介入中

16、生成自己找材料的想法,如老师事先将所有的材料放入角落,幼儿可能在比较中找出哪种工具操作方便,但不会主动寻找更方便的工具。(就不会有漏斗的出现)过早的看到结果,就不会珍惜成功,经过失败后获得的成功令人难忘,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因此,材料的适时介入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2设疑介入法设疑介入法就是当教师发现幼儿玩了一个角落活动后,没有新的发展趋势,只是简单的重复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引起幼儿继续探索。桂芝教师何时介入幼儿区角活动J宁夏教育,2005(1)案例:幼儿在科探角玩用吸管将乒乓球从一个瓶子放入另一个瓶子。孩子们在开始的一周内很感兴趣,渐渐的他们掌握了吸的技巧后,就不感兴趣了,有的纯粹是满足吸的动作。讨论交流时,教师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都能用吸管将乒乓球移位子,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用吸管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