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考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58670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线电缆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线电缆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线电缆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线电缆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线电缆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线电缆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线电缆考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享知识分享快乐一、选择题1. 下面不完全是国际单位制( SI )中基本单位的是( C)。A、米、开尔文B、安培、秒C、欧姆、千克D、坎德拉、摩尔2. 根据安培的定义, 1 安培是指把真空中相距( B)的无限长而圆,截面可以忽略不计的平行直导线内通以此恒定电流,导线间每米长度上产生2 10-7 牛顿的力。A、10 米B、 1 米C、 0.01米D、0.1 米3.0.0234 4.303 71.07/127.5的结果是( D)。A、 0.0561259B、0.056C、 0.05613D、 0.05614.某次测量的读数为26.51 ,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数字修约后为(A)A、27B、26C、

2、26.5D、0.515. 3.2465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为( D)。A、 3.247B、 0.2465C、 3.25D、 3.2466. 4.6855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为( C)。A、 4.685B、 0.6855C、 4.686D、以上都不对7. 对于 15 100Hz 的交流电,其反应阈的通值为(B)。A、 5mAB、 0.5mAC、 5AD、 0.5A8. 直流电比交流电的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要(D)。A、不确定B、低C、相同D、高9. 当人体的皮肤比较潮湿的时候容易触电,原因是(C)。A、人体的内阻抗降低B、人体的接触电压升高C、人体的皮肤阻抗降低D、人体的皮肤阻抗升高10. 下面不属于安

3、全电压的是(B)。A、直流 100VB、交流90VC、交流 50VD、直流 24V11. 不属于直接接触防护的措施是(C)。A、带电部份的绝缘B 、遮拦或外护物C、自动切断电源D、置于伸臂范围之外12. 等电位联结的作用是( B)。A、降低接地电阻B、降低间接接触电压C、提高接地的可靠性D、减少故障电流13.电流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称为(B)。A、摆脱阈B、反应阈C、感知阈D、心室纤维性颤动阈14.关于直流电的摆脱阈的说法正确的是(A)。A、没有确定的摆脱阈B 、摆脱阈为 10mA C 、摆脱阈为 100mAD 、摆脱阈为 50mA15.如果电阻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

4、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正确的是( B)。A、 I=RUB、 U=-RIC、 I=RUD、U=RI16. 理想电容元件的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正确的是(C)。du、didudiA、 iC Bu L C、 i C D、 uLdtdtdtdt17. 理想电感元件的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正确的是(B)。du、di、dudiA、 iC Bu L Ci C D、 uLdtdtdtdt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18. 下面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A、电压源和电流源都是作为“激励”出现在电路中B、电压源的电流和电流源

5、的电压都是函数给定的,不随外电路的改变而改变C、电压源和电流源不能串联在同一条支路上D、电压源的电压和电流源的电流都是函数给定的,不随外电路的改变而改变19. 某电路由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组成,电压源的电动势为15V,内阻 2 ,电阻的阻值为4,电阻上的电压为(A)。A、10VB、15VC、5VD、4V20. 下面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点,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B、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C、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D、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所有支路的电流都等于零2

6、1.下面的电路图中,虚线表示的闭合面包含三个节点,对此闭合面 ( 广义节点 ) 采用 KCL,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C)。A、 I1+I2+I3=0B、I4+I5+I6=0C、 I1-I2+I3=0D、 I2+I4-I5=022. 测量导体电阻时应把导体电阻值换算为标准温度下的阻值,标准温度为(D)。A、0B、10C、15D、2023. 某次导体电阻试验时测得的样品导体电阻为7.39 /km ,实验室温度为18,已知 18时的导体温度系数为1.008 ,产品标准规定, 该规格 20的导体电阻值7.41 /km, 该样品的标准温度下导体电阻值为(D)。A、7.449 /km 合格B 、7.45 /

7、km 合格C 、7.449 /km 不合格D 、7.45 /km 不合格24. 采用双臂电桥测量电阻比采用单臂电桥要精确,这是因为(B)。A、双臂电桥的桥臂电阻更精确B、双臂电桥的结构消除了附加电阻的影响C、双臂电桥的标准电阻更精确D、双臂电桥的接线更简单25. 为了去除导体连接部位表面的油污和附着物,下面做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清洗B、用浓盐酸清洗C、用清水清洗D、用刀片刮除26. 测量小电阻时应使用四点法,但时应注意, ( B)的电阻应明显的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电阻。A、标准电阻和电源之间的跨线B、标准电阻和试样电阻之间的跨线C、标准电阻和桥臂电阻之间的跨线D、连接检流计的导线页眉内容共

8、享知识分享快乐27. 测量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因为绝缘材料成容性,所以当加上直流电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测得稳态电流, 因此在实际试验中通常采用施加电压终了时测得的电流作为稳态电流,这个时间一般为( A)。A、1 分钟B、30 分钟C、60 分钟D、90 分钟28. 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 (R) 分为体积电阻 (Rv ) 和表面电阻 (Rs) ,绝缘电阻与这两个电阻之间的关系为( B)。A、 R RvRsB 、 R RvRsC 、 R RvRsD 、 R RvRsRvRsRvRsRvRsRvRs29. 电缆的绝缘性能与( C)有关。A、仅与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B、仅与绝缘结构的形状和尺寸有关C、即与

9、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有关又与绝缘结构的形状和尺寸有关D、以上都不对30.电缆进行耐压试验时要把电缆终端浸入到充满绝缘油的油杯中,其目的是(D)。A、改善电流分布B、提高绝缘电阻C、降低绝缘的耐受电压D 、改善电极与试样接触处的电场分布,防止电极表面滑闪31.电线电缆产品交流电压试验时使用水槽的作用是(A)。A、提供第二电极B、检查电缆的防水性 C、为了使电缆与空气隔离D、以上都不对32.多芯电缆产品交流电压试验时的接线正确的是(B)。A、被试每一导体接高压端,其余线芯空置B、被试每一导体接高压端,其余线芯连接后接地C、被试每一导体接地,其余线芯与第二电极(水)连接后接高压端D、所有线芯必须同时接

10、高压端33. 对于电缆产品交流电压试验的做法正确的是(C)。A、试验电压从规定电压的40%开始,缓慢平稳地升到规定值,维持规定时间后切断电源B、试验电压从规定电压开始,维持规定时间后下降到规定值的40%然后切断电源C、试验电压从规定电压的40%开始,缓慢平稳地升到规定值,维持规定时间后下降到规定值的 40%然后切断电源D、试验电压从规定电压开始,维持规定时间后切断电源34. 各种绝缘结构中广泛出现的局部放电情况是(C)。A、B、C、D、以上都是35. 做导体电阻试验时,电桥的电源电流的选择为(C)。A、为了减小测量误差,电流越大越好B、为了降低导体发热对测量的影响,电流越小越好页眉内容共享知识

11、分享快乐C、合理选择电源电流,即保证测量误差的要求,又要降低导体发热对测量的影响D、由试验人员随意选择36.下图是测量导体电阻的夹具示意图,如果试样测量长度为 1 米,图中( D)端子之间的长度为 1 米。A、 1和 4端子之间B、2和4端子之间C、 1和 2端子之间D、 2和 3端子之间37. 测量导体夹具的示意图同上题,电流端子是(A)。A、1和 4端子B、2和4端子C、1和 2端子D、2和3端子38. 做局部放电试验时,采用全屏蔽室、进线电缆要铠装层或钢管敷设并接地、双屏蔽隔离变压器及多种滤波器等措施,其目的是(A)。A、降低来自环境、电源等外部对测量设备的电磁干扰,提高测量的精确度B、

12、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安全,减少绝缘击穿后对设备的影响C、为了提高试验人员的安全,即使出现设备故障也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D、为了降低测量时试样局部放电时对环境的电磁污染,以免影响周围其它设备的运行和对人体的伤害39.某试样的机械性能试验, 使用 1 号哑铃件, 拉断时的两标线之间距离为 100mm,其断裂伸长率为( C)。A、 200%B、300%C、 400%D、 500%40. 进行电缆绝缘的机械性能试验时,做了 5 个试样,其中 2 个试样从夹头处断裂,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B)。A、用五个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试验结果B、如果剩余的试片还足够切1 个或多个试样,并且至少有一个从中间断裂,取四个从中间断裂的有效数据计算,否则重新试验C、用从中间断裂的三个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试验结果D、用从中间断裂的三个数据和一个拉断力较大的从夹头断裂的数据计算,得出试验结果41.做电线电缆的绝缘及护套厚度试验时,试样的厚度要求 0.8 2.0mm,如果不能获得 0.8mm的厚度,允许的最小厚度是(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