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53584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李镇西班主任有许多基本技能,“善于讲故事 ”就是其中之一。孩子喜欢听故事而不愿听说教,这是每个班主任都明白的常识。所以善于讲故事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问题在于, 许多班主任也愿意多给孩子讲故事而不是空洞地讲道理,却不会讲故事。所谓“不会 ”并非是不明白讲故事要“主题鲜明 ”、 “针对性强 ”、 “语言生动 ”等等道理,而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讲 ”。今天,我想根据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给大家谈谈我的体会。第一,把自己放进故事里。讲自己的故事肯定就“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了。所以,我一直主张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 老师给孩子们讲自己当孩子时的故事,最能引起孩子

2、们的兴趣和共鸣 每次我给孩子讲我学生时代的故事,孩子们总是最兴奋的时候。 我们的成长经历, 我们的学习经验,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学生时代的成功和教训 都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次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讲“在错误中成长 ”的话题时,我总是撩起袖子亮出胳臂,给学生们看胳臂一块伤疤,那是我初中时打架留下的“纪念 ”。学生感到很惊讶: “李老师小时候也打过架啊! ”我说,其实我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 ”“好学生 ”,但也打过架, 然而我后来战胜了自己,懂得了文明与教养。 我还给学生讲过一个我不尊敬同学的故事。那是我读高中时,班上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长得比较老相,我便恶作剧地用毛笔在他的课桌上

3、写了一行字: “某某同学,祝你安度晚年!”结果我被班主任老师公开严厉批评,让我羞愧了很久。我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学生们:“没有人不犯错误,人总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孩子们听我小时候的故事觉得特别有趣,因而我自然而然的教育也特别有效。但班主任所讲的故事并不都是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因此,所谓“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意思是说要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汇在故事之中。永远不给学生讲自己不相信的话,这是我的教育信念之一。因此,我给学生所讲故事的意蕴,一定要是我真心信服的, 否则我不会给学生讲。或者说,这故事首先是把我自己感动了,让我情不自禁地产生要给学生讲的欲望。 故事也许是别人的 是我读

4、来的或听来的,但故事的精神内涵是我自己认同的。因此,我在讲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比如,我曾经给学生讲傅雷父子的故事, 傅雷父子和我显然隔着一个时代,但他们身上的纯真、 气节、风骨、坚韧 却是我由衷敬佩的, 也是我自己的精神追求。因此我给学生讲的时候, 许多学生都热泪盈盈, 他们是被傅雷傅聪感动了,也是被我感动了。 这就是我说的“把自己放进故事里”。唯有这样,我们给学生讲故事,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诚。第二,要自然切入。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们要把教育意图尽可能隐蔽起来, 不要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被大人 “教育 ”。给孩子讲故事,就是追求一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因此,我们在给学生讲故事时

5、,最忌讳这样说: “为了让同学们明白这个道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这样一本正经的开头,一下就让故事的效果打了折扣。所以,给学生讲故事,一定要自然切入,让孩子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之中,进而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和启迪。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主题是爱与坚强。因此,每年九月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我总会走进我校初一年级的课堂,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作为爱与坚强的启蒙教育。但怎么开头呢?“同学们,为了让大家学会爱心,学会坚强,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样开头显然是最笨的。根据不同的情况, 我一般有这样几种开头其一: “刚才在开学典礼上,全校同学都齐呼了校训”同学们往往情不自禁地齐声回答: “

6、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我问。刚小学毕业的小家伙们往往争先恐后,唧唧喳喳地回答。“嗯,不错。我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例证,请大家吃一碗 面 ,等大家吃完这碗面之后,对我们的校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碗面来自日本北海亭面馆 ”其二: “今天是九月一日,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后天,也就是九月三日是什么日子呢? ”很少有人回答。我说出答案:“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接着我会说说这个日子的来历,然后我自然会说到现在许多“爱国愤青 ”对日本(而不仅仅是日本右翼军国主义者)的仇恨,这个话题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我说:“日本侵华的历史的确不能忘记,我爷爷就曾经是一

7、名抗日军人。但是今天,我要说,作为中国人,你可以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但你一定要知道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二战之后, 日本能够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是重要原因,一碗清汤荞麦面 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大家一些答案。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走向强大,就在于这个民族能够向对手学习! ”其三: “刚才我进教室前,听你们的班主任老师告诉我 (这里我举该班的例子。只要班主任善于观察与捕捉,这样的例子绝对是有的, 而且不少) 我非常感动。 开学第一天,班上就有这么好的同学, 未来三年咱们班一定会非常温馨。其实,有时候给人以温馨让人感动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更不必大张旗鼓地宣

8、扬,而往往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 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而且不露痕迹,自然而然。比如,我现在要给大家讲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只要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生活,并能够随时敏锐地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讲故事的自然切入点。第三,要善于展开。一些老师讲故事总讲得干巴巴的,总不能感染学生,这自然达不到讲故事的效果。决定故事讲得生动有许多要素,比如语言的绘声绘色,比如声调的抑扬顿挫,比如表情的眉飞色舞,比如肢体的手舞足蹈,等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要学会“展开 ”。有的老师讲故事往往只说“发生了什么 ”,于是,再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也就那么三言两语。 比如,我曾经给学生讲我初一时学习英语的经历

9、,如果让不会讲故事的老师来讲,可能就是这么几句话:“我最初的英语成绩不好,后来发奋努力,一学期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这样 “简洁精炼 ”,当然不能感染学生。我给学生讲这段经历显然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只说“发生了什么 ”,我还着重讲了“怎么发生的 ”。我讲了我初一时语文、数学等各科成绩如何优秀 有我保存至今的初中成绩单为证,但就是英语成绩不好,讲到这里,我还讲了当时班主任老师对着我“38分”的英语考试成绩叹息: “李镇西, 你其他科的成绩都那么好,为什么英语学不好呢?”我又讲了当时我受到刺激,讲我决定奋起直追的心理活动。我还详细讲了我努力的行动,包括一些细节:放学路上、 上学路上、晚上躺在床上入睡

10、之前,等等时候,我随时都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记英语单词; 连学校开大会,我坐在下面,脑子里都在默记单词;我还把常用单词的卡片贴在家里的墙上、饭桌桌面上、蚊帐上方等处,还有我的手背上也常常写着英语单词,这样我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英语单词 最后我讲了期末我83 分的英语成绩,让我和老师都有点不相信。讲到这里,全班同学都惊叹了。“从此以后,英语成了我的强项学科。一直到后来考上大学,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包括四十多岁读博士,我在学英语。 博士毕业后,其他学习资料都扔了,但上千张手写的英语卡片我至今保留。”讲到这里,孩子们再次惊叹不已。我还给学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那是 1975 年,我在离家几百里的一

11、所乡村中学读高一。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为学校养猪场割猪草,还规定了任务,每个学生上交10 斤猪草。那是严冬时节,我的手长满了冻疮,肿得像个馒头,而且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也不认识什么叫猪草,所以,尽管对其他农村同学来说,割 10 斤猪草是很容易完成的任务,但对我来说,却比登天还难。但我还是不得不拿着一个竹兜和镰刀走出学校来到田野上,四处游逛。我听说猪要吃油菜叶,于是只好在油菜地里摘一些发黄的油菜叶往竹兜里扔,但离10 斤的任务还远得很!手越来越痛,我实在受不了了,便灵机一动,捡了两块砖头,放在竹兜下面,再将油菜叶覆盖在砖头上,这样,我的任务便“完成 ”了!回到学校,把我割的猪草拿去过称,居然蒙混

12、过了关!可我只高兴了几个小时我的作弊便败露了。养猪的大伯在切猪草时发现了我的砖头。一时间,我的行为被作为笑话传遍了全校:“那个城里来的娃儿居然连猪草都不认识!”“他以为猪要吃砖头呀! ”不仅仅是被人取笑,更让我难受的是, 我遭到了班主任严厉批评:“看上去你很听话,原来你会搞欺骗!”校长专门找到我,同样给我严厉的批评。校长是我父亲的同学,也是我父亲的入党介绍人,记得他当时说了一句在我看来很重的话:“李镇西,做人第一! 我不指望你将来长大后成为多么有出息的人,只希望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几十年过去了,校长这句话到现在都还一直在我耳边响着,时时激励着我。讲故事就要这样 “展开 ”。写作中有 “叙述

13、 ”和 “描写 ”两种手法。 “叙述 ”是简单的交代,“描写 ”是形象的刻画。比如 “太阳出来了 ”,这是叙述;而 “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则是描写。我说的 “要善于展开 ”,就是指讲故事要善于描写。第四,要有曲折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 ”。讲故事其实就是口头作文,同样“不喜平 ”。如果故事平铺直叙,自然味同嚼蜡;或者老师说了第一句,学生就知道接下来的第二句,这故事同样索然无味。对于会讲故事的老师来说,情节平凡的故事也能摇曳多姿;而对于不会讲故事的老师来说,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也会被讲得一马平川。说到 “曲折波澜 ”,总会想到扣人心弦的“悬念 ”和出人意料的 “包袱 ”。问题是,有的故事并没

14、有什么 “悬念 ”,也没有什么 “包袱 ”,怎么办呢?倒叙是产生悬念的方式之一。因此,有时候我们将故事的顺序变一变,曲折波澜便出现了。对此我就不举例了。关于“包袱 ”,其实有时候只需叙事角度变换一下,故事就会产生令人捧腹的 “包袱 ”。有一年,我在给我校班主任做技能培训时,说到讲故事的技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眼睛近视得厉害的读书人,一天他去买东西,到了店铺却发现大门紧闭,一个人也没有。 他模模糊糊地看见门板上方贴着一张告示,却看不清写的什么。 于是他吃力地爬上柜台欠起身,几乎全身都贴着门板了,终于看清告示上面的一行字:店铺装修,注意油漆未干。 ”讲到最后一句,全场爆笑。我说,其实这故事本身并没有“包袱 ”,最后的抖出来的“包袱 ”是由我的叙事角度产生的,这个角度就是读书人的角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换成掌柜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