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49366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布局优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布局优化1 / 4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及布局优化对策摘要: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城市群空间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基本理论,空间布局模式是实施区域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其布局模式,提出相应的空间结构布局优化对策,以求更好地发挥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优势,提升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原城市群 空间结构 演变 布局优化 对策Abstract: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is the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urban ag

2、glomerati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law, the space layout model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studies deeply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and layout mod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st

3、ructure layout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the whole of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c advantage, improvepetitivenes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Keywords: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evolu

4、tionlayout optimizationcountermeasure目录1选题背景及意义12 中原城市群演化进程及形成发展条件12.1中原城市群演化进程12.1.1 城市群萌芽阶段22.1.2 城市群缓慢发展阶段22.1.3 城市群自然发展阶段32.1.4 城市群组建发展阶段32.2 中原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过程43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特征73.1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呈集聚型73.2中原城市群交通指向和圈层状特征明显83.3城市群交通网络格局的形成84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优化建议84.1空间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84.2加强基础设施体系一体化建设94.3整合区域创新资源9结语91选题背景及

5、意义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X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建设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带动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宏观战略,也是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条主干途径。【1】图 1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是以某为中心,以某为副中心,某、某、某、某、某、某、济源、长葛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中国7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中原城市群也是某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

6、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某都市圈,包括某下辖的中牟以及X汴一体化区域;第二层次为以某都市圈为中心,以某、某、某、某、某、某、某、济源、巩义、某、新X、长葛、汝州等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第三层次为外围带。【2】2中原城市群演化进程及形成发展条件2.1中原城市群演化进程 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国的城市最早诞生于中原地区。当历史进入 21 世纪,经过 4000 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兴衰、荣辱的中原地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中原城市群已具雏形,它经历了城市群萌芽阶段、城市

7、群缓慢发展阶段、城市群自然发展阶段、城市群组建发展阶段等四个发展阶段。 2.1.1 城市群萌芽阶段从秦汉到北宋是中原地区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之一。秦汉的郡县制,使县城得到普遍发展,西汉时期全国的 19 个都市中该区占有 4 个,东汉末年在全省X围内基本形成由都城、郡治、县城和小城邑组成的四级城镇网络,某、某、某则是这一网络的核心城市。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某和某一带城镇的发展,某成为唐朝的东都;某自战国时期开通鸿沟水系之后就成为中原河网中心,唐朝发展成为仅次于某的国际贸易中心;唐末,某成为五代的国都和历史上全国的第二个政治、经济中心。隋唐特别是唐朝时期,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内经济的迅速

8、发展,促进了包括中原地区在内的城市的迅猛发展。某和某两个国都级城市在隋唐至北宋时期进入了全盛时期。2.1.2 城市群缓慢发展阶段 在北宋的前期,某城市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某、某为中心的城市体系渐趋成熟。但是,五代至元朝,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战乱的影响,北宋时期城市发展的成果几乎被后来的战乱消耗殆尽,中原地区城市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近代以来,由于大运河水道淤堵、水量减少、黄河泛滥等水运条件发生改变,中原河网风光不再,导致了水运地位在中原地区的下降,铁路、公路运输的地位逐渐上升并超过水路运输。随着铁路和矿山的建设,古代封闭的城市结构、发展模式被打破,形成了一些新兴的运输枢纽城市(

9、如某等)、工矿城市(如某、某等)和商业城镇(如某等)。远离铁路、公路靠水路运输兴盛起来的城镇,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则逐渐走向衰落,我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的衰落就是个例子。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区域城镇化发展缓慢。 2.1.3 城市群自然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受经济与社会发展缓慢的制约,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化发展比较缓慢。1949 年,中原城市群全区仅有某、某、某、某、某、某等 6个城市,只有某市是中等城市。建国后,随着工业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城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五”时期国家将某作为重点建设地区和“三

10、线”建设地区,工业和城市发展较快,矿业城市某和某成为省辖市。1954 年某成为省会城市,伴随着铁路枢纽和纺织工业基地的建设而发展成为大城市;随着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某逐渐发展成为中等工业城市。20 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城市布局变化比较小,城市数量基本稳定;随着一批骨干企业的投产,原有的城市规模有所扩大,某和某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由于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某省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原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中原地区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开始加速。在城市群内部城镇数量不断增多、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

11、城镇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强,城市群的雏形基本形成。在学术界,人们已经开始关注中原地区 。2.1.4 城市群组建发展阶段 进入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构建中原地区的城市群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热点话题。在某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明确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地域X围即以某为中心,包括某、某、某、某、某、某、某、济源等 9 个省辖(管)市及其辖县在内的城市密集区。可见,从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原城市群构建中的政府行为日渐凸显,中原城市群进入组建发展阶段。中原城市群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19912004 年间中原城市群人均 GDP 增长速度为 14.94;

12、城市化进程加速,到2004 年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 36.71,高于全省平均水7.80 个百分点。现在,中原城市群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2004 年底中原城市群内部共有 23 个城市(占某市总数的 60.53),371 个镇(占某镇总数的 42.89),城镇总量占到某省总量的 43.09,城镇密度为 72.74 个/万 KM2(某当年的城镇密度为59.60 个/万 KM2)。2.2 中原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过程首先确定研究区X围内部的都市区,城市实体地域非农业人口 20 万以上的地级市视为中心城市。其次,确定中心城市的外围县,它与中心城市构某市区,最终连绵于一起的都市区构成城市群的理论空间X

13、围。根据某省及其中原城市群的实际情况,将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等八个省辖市市区作为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外围县的确定采用X荣增的指标体系,即外围县市的条件为人均 GDP 在 5000 元以上,非农产业比重在 70%以上或者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 40%以上(两条件满足其一)。分别选取 1995 年、2000 年和 2004 年的相关数据来确定中原城市群在这 3 个时间断面上的理论空间X围,并将它们与中原城市群研究的空间X围进行对比,以判断中原城市群在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具体结果见图2(1995 年)、3(2000 年)、4(2004 年)

14、。 由图2,除了8个中心城市外,有10个外围县满足条件,在中原城市群地区形成了某都市区、某都市区、某都市区和某都市区等4个都市区。其中,某都市区只有一个外围县,巩义市划入与其相邻接的某都市区,某都市区有一个外围县,满足外围县条件的济源市与某都市区相邻接并入某都市区。而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某市区等中心城市没有外围县符合条件,没有形某市区。在形成的都市区中,某都市区和某都市区是孤立的,只有某都市区和某都市区连绵在一起形成中原城市群的理论空间X围。具体而言,1995年,中原城市群理论意义上的地域空间X围包括:济源市、某市区、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温县、某市区、偃师市和巩义市等 10 个

15、基本地域单元。理论意义上的中原城市群只是位于中原城市群地区西北部的一小块区域。 图2 1995年中原城市群空间X围图 3 2000年中原城市群空间X围图4 2004年中原城市群空间X围 由1995年发展到2000年见图3,除了8个中心城市外,有20个外围县满足条件,这样,中原城市群的57个基本地域单元某有29个县域单元没有进入中原城市群的理论空间X围。在中原城市群地区形成某都市区、某都市区、某都市区、某都市区、某都市区和某都市区等 6个都市区,只有某市区和某市区等两个中心城市没有形某市区,但是某市区和某都市区相邻接可以并入某都市区。符合外围县条件的济源市并入某市都市区。在空间分布上,除某都市区

16、外,其他 5 个都市区连绵在一起形成理论意义上的中原城市群。具体而言,2000 年中原城市群理论意义上的地域空间X围包括:某市区及其 6 个辖县、某市区、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温县、济源市、某市区、新安县、偃师市、某市区、汝州市、宝丰县、某市区、某市、长葛市、某县、某市区等共 24 个基本地域单元。和 1995 年相比,中原城市群的地域空间已经扩大了很多,但是某都市区没有并入中原城市群的地域空间,某市尚没有形某市区,只有不足一半的基本地域单元形成中原城市群的理论空间X围,中原城市群地域空间的扩展还有限。 由图4,到 2004 年,除了 8 个中心城市外,有 32 个外围县满足条件,56个(郾城县撤县建区,并入某市区)基本地域单元中还有 16 个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