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召回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48964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制品召回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乳制品召回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乳制品召回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乳制品召回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乳制品召回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制品召回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制品召回制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财富的积累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的品种日益繁多,因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原因形成的缺陷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也日渐增多,产品安全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并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日本三菱汽车事件”到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引发的“大头娃娃事件”,从“苏丹红事件”到“雀巢奶粉事件”等一系列让人震惊的事件,让产品安全受到人们的关注,缺陷产品召回一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于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产品召回即是我国在此背景之下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迅速确立起来的一项新制度,作为产品安全和产品责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预防和

2、消除缺陷产品对消费者人身和财产的危害具有独特的功能。2008年9月发生的这场中国“奶粉911”事件再次将产品安全问题推向高潮,引发了全国制奶业的大海啸,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三鹿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它的发生似乎更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结果。无论是作为生产者的三鹿集团自身,还是作为监管者的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还是相关的法律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我国,尤其是加入WTO以来,由于我国在缺陷产品召回立法上的不足,一些国外企业如东芝、西门子、松下等公司都曾做出拒绝召回在华缺陷产品的表示,而我国企业出口国外的产品却被频频要求召回。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国家难以保护广

3、大消费者和众多民族企业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产品安全领域的立法成为最紧迫的法制建设任务。自2004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汽车行业为试点,实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这一规定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7年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相继出台、生效。进一步完善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体系,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广泛推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立法所趋,但是,移植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本土化的过程中尚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能够有效控制产品安全和保护公众利益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第二章缺陷

4、产品召回制度的一般分析第一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起源随着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产品数量、品种越来越多,各种产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广泛流通,与此同时,因设计、生产或流通原因形成的系统性产品缺陷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也日渐增多。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尝试以一种新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来调整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以主管部门事前的综合性规制行为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将系统性缺陷对公共安全带来的隐患威胁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随着汽车在美国日渐普及,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伤亡人数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给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1965年,

5、美国发生汽车交通事故1800万起,造成49000人死亡,180万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85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2%。使用者常常把事故归结于汽车制造上的缺陷,不断与制造商发生纠纷。当时传统的产品责任法具有赔偿的事后性,对于潜在的系统性缺陷不能很好地防止和救济,因而人们呼吁新制度的出现。RalphNader律师出版任何速度均不安全一书,在书中揭露了美国汽车工业一味追求利润,不顾汽车质量和安全的现象,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将美国的消费者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呼吁国会制定汽车安全法规。随后,国会迫于压力出台了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开创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历史的先河。该法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

6、公开发布汽车召回的信息,而且必须将情况通报给用户和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免费修理。随后,美国在儿童安全保护法、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等关于公共健康和产品安全的立法中增设了产品召回制度。目前,实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各国确立了适于本国国情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其程序和内容虽有差异,但实质都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阻止缺陷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第二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产品产品,是构筑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的基点,产品概念的界定是平衡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法律手段。经济学上广义的产品指的是经过加工、制作,使之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7、。最早的关于产品责任的公约是于1973年10月在海牙签订的关于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其中第2条规定:“产品一词应包括天然产品和工业产品,而不论是未加工还是加工过的,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除一切农业原产品和猎获品外的所有动产,不论独立存在或者附着于其他不动产之上,但电器产品包括在内。”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2条第2款规定:“产品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进入市场而生产的,能够作为组装整件或者作为部件、零售交付的物品,但人体组织的器官、血液组成部分除外。”英国消费者保护法第1条规定,产品是任何可以移动的有形物品,以及组装于其他物品内的部

8、件及原材料,血液和制品也为产品,甚至书籍、电脑软件之类的信息源,同时规定产品不包括农产品。关于产品责任的斯特拉斯堡公约第2条第2款规定,该法所规定的产品不仅包括人工产品,而且也包括天然产品,如正在生长的农作物;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动产,而且包括已合并到不动产中的动产,如已组合的水泥、窗户等。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固定装置,还包括添附的建筑物,如儿童游戏场的秋千和转椅,运送设备和器械等,以及通过添附而安装到土地上的装置,如油井机,住房拖车等。可见,英国对“产品”的规定十分广泛与详细。我国在1993年颁布并于200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对“产品”也给出了专门的定义,

9、其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纵观上述对于“产品”概念界定的差异,要对“产品”做出一个世界统一的定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认为,产品至少应当是通过人类劳动加工而成的能够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并具有满足人类需求的使用价值的物。二、什么是缺陷产品存在缺陷是构成产品责任的前提,同时也是启动产品召回程序的必要条件。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缺陷概念的研究,因为这是影响产品责任法的根本问题之一,并直接响到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与完善。对缺陷的定义

10、,各国产品责任法及相关国际公约不尽相同。美国统一产品示范法认为缺陷是指产品制造和产品设计上有不合理的危险性,若其危险程度超出购买该产品的普通消费者,以对该产品的特性的人所共知的常识所能够预见的程度,则具有危险性;欧洲共同市场产品责任法草案规定:“当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所期待的身体或财产上的安全时,产品有缺陷”。欧洲理事会涉及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公约第2条1款规定:考虑包括产品说明在内的所有情况,如果一件产品没有向有权期待安全的人提供安全,则该产品为有缺陷。日本制造物责任法规定,缺陷是根据产品的特性、使用形态及其他与产品有关的事项,消费者所期待的安全判断要素,指制造物欠缺通常应有的安全性,这一安

11、全性应考虑四个要素:制造物的特性;被置于流通领域的时间;通常可以预见的使用形态;其他与该制造物有关的情况。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84条规定:“制造人生产商品,将其流入市场成为交易或消费客体时,负有交易安全注意义务,应使产品具有消费者可期待的安全性,产品不具有消费者可期待的安全性,即具缺陷。”以上国际公约及各国国内法关于缺陷的定义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都将产品的缺陷界定为“不合理的危险”(Unreasonable Dangerous)或“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安全”即产品缺乏合理的安全性。各国以产品的生产及制造过程的不同,一般将产品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和发展缺陷。设计缺陷,是生产者在制

12、造产品之前由事先形成的对产品的构思、方案、计划、图样等设计事项而造成的缺陷。制造缺陷,指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警示缺陷,指在产品的警示说明上或在产品的使用指示标志上未能清楚地告知使用人应当注意的使用方法,以及应当引起警惕的注意事项,或没有作警示说明,致使产品可能导致损害发生。在缺陷产品召回中,要求产品警示具有延展性,即生产者在任何时候,包括产品在销售以后,都应当及时的将其发现的可能引起损害的产品缺陷予以警示。发展缺陷,是指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并且这种危险是根据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者所无法预见、无法避免的。三、什么是召回召回(Recall),原意是“收回”的意思。产品召回,简

13、单地说,就是收回产品的意思。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1999年第7版)对召回的解释是:“制造商对消费者提出的,返回有缺陷的产品以进行修理或更换的要求。”我国由国家科技部立项的“缺陷产品行政管理制度研究”课题的报告中对召回下的定义是:“由生产者或销售者进行的,在确定产品存在缺陷之后,根据产品缺陷的严重程度、缺陷产品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纠正缺陷的地点和纠正方式的比较成本等因素,对缺陷产品采取诸如通知或通告、修理或者修复、退换或者替换、退赔及处置等措施进行处理,以消除缺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合理危险。”我国首部有关产品召回的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5条第10款规定:“本规定所称召回,指按照本规定要求

14、的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包括进口商)选择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的过程。”我认为,缺陷产品召回应是产品的提供者,即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出租者在得知其生产、进口、销售的产品存在可能引发消费者健康、安全问题的缺陷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法从市场上和消费者手中收回缺陷产品,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产品进行免费修理、更换、回收、改进,以消除缺陷产品的危害的一项制度。召回制度是针对已经流入市场的缺陷产品而建立的,目的在于预防缺陷产品对社会公众安全的威胁,体现了产品召回具有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性质。产品召回不仅是单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实际上也在维护经营

15、者的利益,由此来最大限度降低经营者和消费者因缺陷产品而带来的风险,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增进社会的总体利益。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作为一个新的概念,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以往我们所熟知的产品“三包”等概念是不同的,下面对于缺陷产品召回与其他相关概念作一下比较:(一)缺陷产品召回不等于“三包”1995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局、财政部联合发布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在这个部门规章中规定了“三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规定:“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

16、更换或退货。”产品召回和“三包”都是为了解决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产品“三包”与产品召回制度有着本质区别:第一,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产品召回制度主要针对系统性和与安全有关的缺陷,这个缺陷必须是在同一批次产品上都存在;产品“三包”针对的是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偶然性缺陷,指产品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或者不符合产品说明表明的质量状况,是个别产品产生的个别现象,偶然性缺陷不一定都与安全相关。第二,两者责任性质不同。产品召回制度是经营者承担的一种经济责任,基于经营者对消费者和社会承担的经济法上的责任,责任形式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产品“三包”制度的法律性质是民事责任,通常是以协商、调解或民事赔偿的方式解决。第三,程序提起的人及数量不同。如果产品具有系统性缺陷需要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