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什么还会惹祸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464979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什么还会惹祸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什么还会惹祸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什么还会惹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什么还会惹祸(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什么还会惹祸案例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标准管理,我们厂订了很多管理制度,也聘请了在正规企业工作过的人来做厂长。但我觉得企业还是很乱,文件制度一大堆,管理本钱回升,但效益反而下降,工资占销售额的比例从以前的6%上涨到了13%.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专家倡议上述问题,都是对标准化管理的错误认识造成的:1、将标准化理解成了单纯制度化,而又将制度化理解成了文件化和文字化。其实标准化管理的核心是规范化和数据化,大量的中小私企创业时,都是在不足规范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客户的要求就是唯一的规范,客户的样品就是生产中各个车间和工序的规范,既没有规范的图纸,也没有规范的物料清单,更没有规

2、范的工时和工艺,怎么做?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做错了怎么办?这些问题更多的都是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的,是车间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的结果。这种非规范化的生产其实就是作坊式生产,和一个捏泥人的艺人差不多,边捏边想。所以,标准化首先就是要将各种工作规范制定出来,要将工作的结果、工作的内容、完成工作的时间、工作的程序等等进行规范化。这和简单的制度化是不同的,因为这种规范化必须来源于客户的要求和企业的经验,而不能是某种官方意志,也不能是某种“好制度的引入。而且,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它主要是规定员工应该怎样做,这跟很多企业的制度重在规定员工不能怎样做是不同的。其次,标准化管理的核心是数据化,我们很多企业的制度

3、一大堆,之所以没有大用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文字太多,数据太少。loCaLhost没有数据,制度的内容就含糊,违反和遵守制度就没有区别。但是要用文字来写制度容易,而用数据来叙述一种标准就难了,数据所叙述的东西是明白无误的,所以以数据化为核心,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就要从工作的分拆开始,从工厂的各个环节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开始,经过较长时间的统计,才能成为一种工作的规范和要求,这与参照某些公认的“好制度来写文件有本质的不同。2、将标准化管理理解成了单纯的知识和办法、工具,而无视了在标准管理中对人的改造。其实标准化管理的难点不是文件的制定,甚至都不是数据的收集,真正的难点在于改变人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

4、大的,人们按照习惯的方式做事,自然又舒适,而违反一种习惯总是伴随着不适和痛苦。所以,人们在做“对的事情和在做“习惯的事情之间进行选择时,经常选择的是做习惯的事,这是许多企业进行标准管理失败的本源。他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但他们还是不则做,他们仍然会按习惯去做。这也是那个懂管理、并且在正规企业做过厂长不能提升这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原因,因为他可以把知识、办法、工具带进来,但他不能把“习惯带进来,他只能成为企业“习惯的奴隶或牺牲品。改变人的习惯是一个漫长和痛苦的过程,它远比制定一些文本、条例、规范、数据要困难得多,而且要从老板改起,因为企业的习惯最终都与老板有关。从习惯的改变入手来进行标准化管理才是真正能

5、改变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切实办法。3、要避免企业因标准化而走向官僚化。有的企业打着标准化的幌子,但由于不理解标准化的实质,就会把文件的制定和遵守当成头等大事。由于它不是着眼于人们习惯的改变,而制定的文件又不足实践根底,经常会遭致人们的抗拒。在这种执行与抗拒的较量中,管理的本钱必然增加,并且,极易开展成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人们会变成为标准而标准,失去了或忘记了标准的真正目的,这就是企业官僚化现象。所以企业官僚化现象并不一定发生在企业壮大之后。刚导入标准化管理时,企业就可能出现官僚化现象,这种官僚化现象一出现,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必然搁浅,企业就会在无序混乱的自由化和没有效率的官僚化之间摇摆,大多数中小私企管理水平上不去、管理模式落后的症结就在此,而不在于企业老板不懂或不愿标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