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声现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44600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固练习(声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巩固练习(声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巩固练习(声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巩固练习(声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练习(声现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上学期物理巩固练习一一、选择题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 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

2、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1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5、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6、关于声现

3、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

4、的音色不同9、如图所示,小明按a、b姿势站立时,请同伴用铅笔分别以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衣架听声音。小明设计这个实验是主要是用来探究( )A决定响度的因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0、“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和

5、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11、如图1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2、“MH370”航班自2014年3月8日凌晨失联,直至2015年1月29日确定航班失事,期间各国对“黑匣子”都进行了追寻,“黑匣子”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语音对话和两小时的飞行高度、速度、耗油量等众多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需要时把所记录的内容解码,供飞行实验

6、、事故分析之用,则对于黑匣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匣子的声音通过解码后发出时不需要任何物体振动 B黑匣子中的信号即使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C沉入海底的黑匣子不好找寻是因为海水不能传播声音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二、实验,探究题13、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音调高低”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格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格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 ;改变格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在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

7、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现象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且音量越大,烛焰跳得越欢。此现象说明 。14、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

8、细线。(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验证问题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写出你的设计。_15、如图14所示,是某班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探究声现象的一些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说明 ;(2)乙图用塑料袋把闹钟套好,然后放入水中,把水管伸入水中,可以听到闹铃发出的声音,说明 ;(3)丙图中当不断地抽气时,手机的播放的音乐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4)丁图中,将一个矿泉水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

9、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 。16、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一次性喝水用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 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上图(右)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

10、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即琴弦 (选填符号a、b、c 或d)。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1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_(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 _ (3)

11、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 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填序号)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18、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

12、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右表中的数据:(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三特性及其各自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考查对声音产生条件的理解和掌握,对声音三特性及其各自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对控制噪声途径的理解和应用,对常见声音利用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一般【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故B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B 超”是利用了超声能够传递信息的特性,故D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方法技巧】熟知各物理量、各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且知道影响因素与物理量的具体关系,这是解决这类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