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433812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幼儿园大班幼小连接家长会发言稿 在当下社会,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的写法比较敏捷,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依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须要等状况而有所区分。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应如何写好一份发言稿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幼小连接家长会发言稿,欢迎阅读与保藏。 幼儿园大班幼小连接家长会发言稿1敬重的家长挚友们:大家上午好!特别感谢你们能抽时间来和我们共同探导幼小连接这个话题。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假如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

2、中学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连接”。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谓幼小连接,既是幼儿园教化的结束,又是小学教化的起先,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连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爱好、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特别自然、顺当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别阶段,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应有一个超前相识,提前相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改变并估计这些改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实行措施,使孩子顺当地适应小学生活。1.首先和大家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分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多方

3、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断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连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需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1 )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只有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这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2 )生活内容的改变。幼儿园教化的特点我们总是采纳“以嬉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爱好,孩子都要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

4、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嬉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4 、5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而且最终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3 )师生关系的改变。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看比较多,并参与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两个老师成天与他们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问老师哪里去了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改变,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切比幼儿园要相对削减,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

5、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4 )教学方法的改变。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嬉戏、探究和发觉、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分,比如在漫步的时候小挚友发觉小草发芽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机的带孩子在幼儿园里视察,找寻除了小草发芽了,还有哪些东西也发芽了呢柳树发芽了、杨树也发芽了,梧桐树也发芽了等等,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春天来到了。而小学以课堂教学和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学问的系统教化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需完成肯定数量的作业,这些都须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5 )行为规范的改变。通常在幼儿园被认

6、为是天经地义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大小便问题)孩子入小学后,必需学会正确地相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意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慢慢被理性和规则所限制。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听从统一要求所替代。(6 )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改变。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养分、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在学习方面对孩

7、子赐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试要95分以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打算工作,必需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育,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力求儿童入学前打算的全面性。2.心理生理打算(1 )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爱好,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打算。为了让孩子高兴奋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很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 ”使孩子产生艳羡之情。在这方面家长要特殊留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

8、,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 ”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惊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打算。(2 )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首先是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俗话说“睡眠是自然的补药”。良好的睡眠,可以消退疲惫,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加记忆力。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中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因此,小学生晚上8:30 9:00入睡才能做到早上6:30 7:00起床。睡眠足够才能使孩子上课头脑醒悟,精力充足,集中留意力学习。其次要让孩子心中有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准时睡觉,准时起床,按时上课,遵守作息时间。家长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 )为幼儿打算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9、(独立空间,分床)家长为幼儿特开拓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选择自己宠爱的台灯及其朴实好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开心的心情中酷爱学习。(4 )学会自我爱护。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的活动空间相对来说比幼儿园要大得多,老师不行能一天到晚跟在他们后面。这样孩子难免会与同学发生一些摩擦,口角或者遇到一些危急的事情。因此,家长要教化孩子学会爱护自己。3.习惯养成过程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验3个阶段:(1 )强制阶段:即须要借助他人或外在力气的提示、督促,甚至是逼迫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须要21次行为重复)(2 )认可阶段:即逐步从心里接受自己所做的事并认为这些事是好的和

10、有道理的。(3 )自觉阶段:即把某种行为完全当成了自己的须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4.习惯培育(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班老师已注意培育):自己整理书包,孩子每次完成作业后,让他自己削好铅笔,放好本子,把书装好。这一点特别重要。假如家长代劳,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照看自己的机会。提示家长: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忽视实力培育。(大班逐步起先布置肯定的家庭作业)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超前培训,起先帮助孩子包办一切本应培育孩子来做的事情。帮助孩子穿衣、吃饭;帮助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完成老师留给的小任务等等。家长们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们产生了剧烈的依靠性,缺乏做事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造成了入学后

11、的种植槐恪(自己背书包)(2 )坐得端,行得正。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阶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坐时腰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做到“三个一”(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手握笔尖一寸;胸里桌子一拳)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态:坐姿正确,做到“始终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态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 )爱清洁、讲卫生。进入小学后,孩子要轮番打扫卫生。因此家长要培育孩子的卫生意识和习惯,要让他们从简洁的事情做起。(4 )文明礼貌的培育。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往往可以从行为上得到确定

12、。俗话说:三岁看老。幼时的教化对一个人的将来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礼仪教化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化活动,从入园、离园,到与人交往,我们都要交给孩子们正确的、文明的做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5 )培育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嬉戏,看谁听得最精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用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细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育幼儿酷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一般话进行表达,看法要自然、大放、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晰,语速适中。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用心致志

13、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一般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看法要自然、大方、有礼貌。5.实力培育(1 )培育孩子的与人交往实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是孩子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伙伴交往,与老师交往是孩子入学前必需驾驭的。当自己须要帮助时,是不是能大胆的向成人和伙伴提出恳求;当自己不开心不舒适时,是不是能刚好的告知别人;当别人须要帮助和劝慰时,是不是能主动帮助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最为关切的。通过我园大班老师到小学调研的结果汇总来看,很多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在与人交往方面有明显的不适应。在幼儿园时,老师就

14、像妈妈一样会常常问候自己,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老师也能刚好发觉,并赐予帮助,伙伴们也会在嬉戏中有共同的话题。而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往往发觉小学的老师不再像幼儿园的“妈妈”那样时时刻刻和自己在一起了,同学们也由于惊慌的学习生活而沟通变少了。因此,有的孩子就会不情愿说话,变得缄默起来了。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创建各种机会试着让孩子与不同的人交往,如邻居、亲戚、服务人员、生疏人,特殊是与孩子同龄的伙伴们。激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培育孩子体谅别人,关切别人,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去帮助别人。(交往实力占85% )(2 )培育孩子的自理实力(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育相通)。培育孩子的自理实力,主要

15、是培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宠爱,总是不习惯于自己为自己服务,玩具玩完顺手一放,书、笔、本等用品更是须要父母来帮助整理,等到须要时父母会将早就整理好的物品工整的摆放在孩子面前。孩子们也很习惯于这样,形成了对父母的依靠,当须要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物品时,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会搞的一团乱。因此,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必需培育孩子的动手实力,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大小便,以及该如何整理玩具、图书及各种学习用品,以便在须要时第一时间找到。这会为孩子入学后课间为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书籍等物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当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

16、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赐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念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赐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驾驭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育孩子的自理实力应当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整理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会劳动,就会学习)(3 )培育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在幼儿园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老师们就会主动发觉,并赐予引导和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们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当然,作为家长应当教孩子学会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同时,我们更应当激励孩子遇到困难时先自己动脑筋,想方法。那么遇到问题时,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先自己想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