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414645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唠唠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主题的提出在研究我的家乡、我的村庄时,同学们通过采访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发现自己生活的可爱的村庄在历经多年沧桑的历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村庄.于是,同学们在研究我的家乡、我的村庄时,又生成了新的活动主题:要研究家乡的变化.经过全班讨论,师生一起共同确定以“家乡变化小考察”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二、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家乡发生了哪些天翻地覆的变化.知道家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家乡变化的这个窗口,了解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3。畅想家乡的未来。(二)能力目标.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

2、上网查阅资料,形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三)情感目标通过调查、采访、考察等途径,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在困难挫折面前树立克服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一)提出问题 确定主题.师生会话师:对咱们自己生活的村庄,我们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和研究。从所搜集和整理的资料看,我们可爱的家乡从建村至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节课,同学们也都提到了这一点。对这种变化,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讨并确立一个课题,以便下一步活动的开

3、展。先说说你们打算定个什么课题?生():我想定成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我认为家乡的变化也可以.生(3):我觉得还是家乡的今昔对比更合适。生(4):大家看家乡变化小考察怎么样?生(5):我定的是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师:同学们通过开动脑筋,确立了五个课题。说实话,我觉得这五个课题都很好。但为了大家研究的方便,我想我们还应该再进行优选一下,比较合适,你们看呢?以小组为单位,商讨一下,看确定哪个课题更合适些?理由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后进行汇报)师:哪个组先来?(大家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选家乡变化小考察比较合适,理由是“小字能体现我们研究的理念, “考察”二字有活动、研究的寓意在里面。)

4、2确定主题要研究家乡的变化,你们认为应该从哪个角度研究比较好?(过去、现在和未来)应该研究哪些问题?生:自由起来汇报.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板书.师:你们能对这些问题再分分类吗?(大的方面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土特产、家乡的风民俗,家乡的经济、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交通、家乡的旅游,小的方面家庭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工厂的变化、家乡、村庄的变化)师:你们想从哪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什么?生:我想从小点的方面进行研究,因为言老师您经常教育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二)组建小组 聘请指导老师师:下面,请自由结合并坐到指定的位置去。(学生自由分组)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特长,自由组成了4个研究小

5、组,分别是:家庭的变化研究组、学校的变化研究组、工厂的变化研究组、村庄的变化研究组。每个小组都民主推选了组长,聘请了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一)制定活动方案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组已经分好了。你认为你组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或者说你打算研究哪些内容,在小组里认真商议一下,商议好以后,动手制定一个研究方案。(学生交流、讨论后动手制定方案。)(二) 组织交流师:下面,就请各个小组把你们制定好的方案介绍、展示给大家看。在别人介绍、展示时,请认真听,仔细看,如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人家汇报完之后提出。见表表1 各组活动方案组名调查、研究内 容研究方式任务分

6、工研究目的活动时间家庭变化组选择贫、中、富三种家庭,分别研究1。衣、食、住、行;2.经济状况;3.家庭装饰;4。人口数量。采访调查;2实地考察。贫穷类组长:牛士祥另带三人;中等类组长:潘越(三人);富裕类组长:钱欣(四人)了解各种家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初步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双休日(3周)学校变化组1教师的变化;2.学生的变化;3.校园的变化;4.教学设备的变化。1.采访;问卷调查.教师的变化组长:纪元元;学生的变化组长:王来之;校园的变化组长:吴娇;教学设备的变化组长:陈佳玉。通过对教师、学生、校园、教学设备变化的调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发生了哪些化。课外活动和午休时间(3

7、周)工厂变化组。工厂的规模;2.工厂的设备;3。销售情况;4。职工的收入情况;5工厂的管理秩序、产品质量等。1。上网查阅资料;2.实地考察规模的了解组长方柱(3人);设备考察组长王高淳(人);销售情况调查组长赵壮志(2人)、管理方面的研究组长闫宝(4人)了解改革开放和党的政策给各厂矿企业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双休日(周)家乡、我的村庄变化组1交通;2环境;3.习俗;4.建筑;。饮食.采访调查;.实地考察;3。上网查阅资料.交通组长葛席(3人);环境组长王讯(4人);习俗组长张玉(1人);建筑组长沈晶(3人);饮食组长刘营.通过对家乡、我的村庄的变化的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感受党的政策和改革开放给人民的

8、生活带来的变化。双休日(3周)(三)各组根据方案展开调查、研究活动师:方案制定好后,接下来就该开展活动了。在下一步开展活动时,应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安全、礼貌、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自己的特长,开始活动。(四)整理、交流调查信息.整理资料要求学生在整理资料时,要注明资料来源,并按作者、题目、期刊名、页码等要素记载。2.资料汇总各组长将小组成员的调查记载表汇总,填写本组的调查信息统计表(见表2)。表2 组调查信息统计表小组任务:类型具体任务调查所得信息信息来源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师:同学们通过三周时间的采访调查、实地考察和上网查阅资料,我相信你们

9、对我们家乡的变化已有了全新的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成果汇报。.家庭变化组生:30年前,大部分家庭的人口数量大约是在口或5口以上,吃的都是些粗粮,那时,能填饱肚子已相当不错,根本谈不上什么营养,更谈不上营养上的合理搭配;住的大都是草房,围墙大多是土墙或篱笆;穿的多数是老粗布且颜色单一,式样单调,好多家庭是一件衣服穿了好几辈人,可以说是穿了又穿,补了又补,补丁是一个落一个;外出均以步行为主,装运货物多以人力或牲畜为主,自行车、拖拉机也很少见。家中几乎无电器,照明用的均是油灯或马灯,月收入几乎为零。而现在人们穿的衣服可以说既新颖又时尚、大方;吃的丰富多样,既讲究营养,又注重色、香、味、形;住

10、的也大都是平房或楼房,室内设施一应俱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也逐渐进入各种家庭,多数家庭人均年收入近万元。2学校变化组生:以前,教室大多是四处透风的土墙草屋,室内是破旧的桌椅板凳或临时搭建的土台,教学设备简陋,教师以临时代课教师为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思想保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而现在,校园的环境几乎实现四化: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教师大都是专科生,教师的教学理念前沿,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3.工厂变化组生:过去,工厂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管理方法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导致工人工作热情不大,工厂的生产效益不是太好,工人的收入不高;

11、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大为转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空前高涨,各种现代化设备也渐已备全.家乡、我的村庄变化组生:就拿我所在的大马村来说吧,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都是参差不齐的平房、楼房,各种水泥杆如雨后春笋般的竖立在乡村的水泥路旁、村民的房前屋后,电线、电话线、电视线如蜘蛛网般地穿行其间。听奶奶说,以前,这儿到处是低矮的草屋.狭窄的土路一到雨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师:同学们不仅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灵活且爱思考的大脑,还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的汇报,让老师增长了不少知识,你们的研究热情和那股认真劲儿,让老师十分感动。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精神一直

12、发扬下去。四、总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主题的选择、立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该案例是将学生在研究我的家乡、我的村庄时发现的新问题自觉地生成为主题,既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便于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表现在让学生自主确立主题,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活动内容、表现方式等。本案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们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学生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了查阅资料的各种方法,学会了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在实践中感受、理解、畅想,学会了在实践中发现、发表、发展,所学到的都是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