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大米的变化教案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40465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大米的变化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班科学大米的变化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大米的变化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大米的变化教案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科学大米的变化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历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历。同时考虑到兴趣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活动目的】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2在探究中开展幼儿的观察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透

2、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假设干;音乐磁带一盘。【活动过程】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幼:手。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场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出示两块大小根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幼:木耳。师:这两块木耳一

3、样大吗?幼:一样。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4幼儿进展猜想,并说说为什么木耳变大了;木耳变小了;木耳大小没变化。(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大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助,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

4、机。)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展生活经历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老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老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那么翩翩起舞。(科学与音乐活动相交融,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味茶水老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菊花在杯子里渐渐开放的过程,体验美的感受。(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究的奖励,

5、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由小变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动延伸老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活动反思】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展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施行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假如按教材上进展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老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渐渐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完毕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进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