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37964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3-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怀柔化学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柔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检测化 学 试 卷(满分:80分 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25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果汁 B. 牛奶 C. 蒸馏水 D. 啤酒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现象的是A.木炭 B

2、.铁丝 C.氢气 D.红磷6.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MnO2 CCO2 DH2O28.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9.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离子的是 A. H2 B. 2H C. 2H+ D. 2H210.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来源:Z|xx|k.Com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11.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

3、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2.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 B.常温下为气态 C.能支持燃烧 D.液氧为淡蓝色1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14下列物质中的“Cl”的化合价是“+1”的是A.NaCl B.HClO C.Cl2 D.KClO315.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 B.9 C.10 D.1916. 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 便于运水17

4、.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8. 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这里的碘、钙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19. 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式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CO2 BH2O2 CFe DCl220.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 用自来水洗手B. 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 用盐酸清除铁锈21.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着的酒精灯

5、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2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23.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C来源:Z*xx*k.Com除去暖瓶中的水垢向暖瓶中加入食醋D析出食盐晶体冷却热的饱和食盐溶液24. 探究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组合胶头滴管集气瓶 A水食盐B稀盐酸石灰石 C水硝酸铵D水氧化钙2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

6、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填空题(30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作答)26.(6分)碳的世界很丰富,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2)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相同 B.都属于单质 C.都是很坚硬的物质 D.燃烧产物相同(3)下列含碳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酒精(4)由于化石燃料煤、 和天然气中都含有碳元素,大量使用会引发温室效应,下列为降低大气

7、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D.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5)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碳元素,则另一种元素可能是 。27(6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来源:Z_xx_k.Com(1)对于A中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C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水分子保持不变(2)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它的检验方法是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组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3)C中净化

8、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28(7分)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原子的数目 C. 分子的种类 D. 分子的数目(2)用化学用语书写:1个铜原子 3个水分子 ;(3)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依据图示回答: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个A分子中含 个原子; 属于氧化物的是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29(6分)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项目10

9、20 30 40 50 60 70 KNO3 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2)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 g。采用一种方法使A中的固体恰好溶解,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烧杯A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 D.溶质质量可能相等30(5分)AF是由H、O、C、Ca、Cl等中的

10、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1)A和B分别由一种元素组成,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常用的灭火物质,若A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B可能是 ;(2)C和D分别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CD,则CD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E由三种元素组成,若遇F产生气体,则F的化学式为 ;若遇另一种物质又生成一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19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作答)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11、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32(6分)化学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1)若利用I、装置制取氧气: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利用、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 ,(填某一项实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3)若利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若利用“B中已充满的二氧化碳,并在A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注入稀盐酸”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操作及现象是 。(资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生成的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33(7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