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34823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高中政治影响 新课改之前,相对于其他必考科目来说,学校与老师对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高中政治老师不能很好的把握课程的内容和要点,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完全理解与学习政治知识。新课改要求高中政治在进展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细化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从而更好的引导与促进高中政治教育的开展。一、新课改后高中政治的特点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中,课堂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在进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的时候,大多都是通过单一的方式,将政治知识单向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承受,不能对知识的内容进展自主的学习与讨论。新课标改革以后要求,高中在进展教学活动的时,需要转变原有传统的教学

2、理念,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课堂交给学生,进步学生动手、考虑以及团结协作的才能,自己只充当引导的作用。并且老师在讲授政治知识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进步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全面的对政治知识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使政治知识变得系统化。新课标改革要求政治老师在确立教学目的的时,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要以培养综合开展型政治人才这一角度出发,实现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换而言之,老师在对高中生进展高中政治教学的时候,要以高中生的综合开展程度作为教学目的,帮助高中生确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有关政治知识目的、政治才

3、能目的等一些特定的目的,在新课标的改革文件中已经明确的规定好了,但是还有一些有关高中生的道德教育、情感观念教育方面的目的却没有明确说明出来。所以,政治老师在制定这方面目的的时候,要结合政治教学大纲以及社会道德现状,制定出一套符合高中生开展的教学目的,从而在传授高中政治知识的同时,提升高中生的道德素养。上面我们提到了,新课改首要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老师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想实现这个要求,就必须增强教学活动的兴趣性与参与性,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老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与考虑,对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从而让学生在交流

4、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学习知识。高中生相比初中生而言,已经具备了考虑与判断的才能,所以老师可以改变原有灌输教学的方法,将核心的知识留在课上共同考虑与学习,将其他知识留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会总结的同时,找到自身的缺乏,从而可以大大提升高中生的思维才能与自主学习才能。二、新课改后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老师在教授高中政治内容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政治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和详细的理解高中政治知识。高中生学习兴趣的产生第一是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与铭刻政治知识,除去了本来死记硬背的过程,进步了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效率。科技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现代

5、化的教学设备,类似于电脑、投影仪等新型多媒体仪器。政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的兴趣性,将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图表、音频、动画的形式生动详细的呈现出来,进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很多政治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展示出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3.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新课改主张因材施教,并且更加看重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的才能。高中政治老师在进展教学的时候,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分成不同的阶段层,对于不同阶段层的学生,老师要布置与他们掌握知识情况相符的任务与作业。并且在上课进展分组讨论的时候,要合理安排组内的成员,每个组的成员既要有学习才能较强的学生也要有学习才能较差的学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在弥补自身缺乏的同时,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三、总结总而言之,新课改影响着高中政治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老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详细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长期开展的教学目的,从进步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程度以及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双方面出发,更好的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的开展。 石正团 单位:甘肃宕昌县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