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34256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检测word(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选择题观察

2、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

3、“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

4、,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 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

5、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北方人口的南迁C 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3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A 江南的开发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民族关系的发展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 蜀、东晋、隋 B 蜀、东晋、元C 东汉、东晋、北宋 D 蜀、西夏、元5如图表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6、的哪一原因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例表。朝代北方南方西汉80%20%南宋37%63%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6某中学历史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不能入选该主题的是A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 国家的统一 D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 )自然条件优越 北人南迁 社会相对安定 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A B C D 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A 江南自然条件

7、优越,利于发展农业B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C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 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99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南方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B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 南方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D 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11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是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巨作,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

8、。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A 战役发生在4世纪后期B 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 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D 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我国东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 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 B 祖逖北伐C 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D 北方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313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 魏晋南北朝

9、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14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分别是A 蜀 东晋 前秦 B 西楚 东晋 前秦C 蜀 东晋 梁 D 蜀 南晋 张楚15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果你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民,你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是A 水稻实行育秧移栽 B 普遍实行麦稻间作 C 普遍种植双季稻 D 推广和改进犁耕二、非选择题16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

10、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两宋之时,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已南移于东南,即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1)材料中的“大运河”开凿于哪一朝代?(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7中国是以

11、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

12、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请写出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的内容?其中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是什么?(3)材料三中谈到了一条重要的“商路”,哪位历史人物为这条商路的开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商路的开通在中外交往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什么重要的变化?参考答案1-15BDAAC CCDCB BDCCC16(1)隋朝(2)观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南方经

13、济逐渐发展,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共同发展;安史之乱到五代之际,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而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结论:可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自魏晋到南宋时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基本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必然。17(1)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或: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商鞅变法);鼓励耕织。或: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3)张骞;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写,正确即可)(4)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