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9323100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14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十一)【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第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哺育(p)渑池(min)同侪(chi)义愤填膺(yn)B婆娑(su) 菲薄(fi) 感喟(ku) 怏怏不乐(yn)C鞭笞(ch) 自诩(x) 狙击(z) 锲而不舍(qi)D哂笑(shn) 叨陪(to) 拘泥(n) 羽扇纶巾(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烦琐抉择赦免谴词造句B天堑遴选撩绕靡靡之音C深邃精粹辉煌笈笈可危 D宫阙推诿渺小自

2、鸣得意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在近期举办的某艺博会上,笔者_后总感觉怪怪的,这是“艺博会”吗?虽然有不少画廊参加,但精品却寥寥无几;虽然有法国、意大利、乌克兰等数十个国家的展台,但怎么也看不出其应有的国际高度。偌大的展厅里,多为一些粗制滥造之作,_跳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精心布置的展位,也被_在其中。A观赏偶尔淹没 B鉴赏偶尔淹没C观赏偶然掩埋 D鉴赏偶然掩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居乐业?B夏普的经营面临困境,不得不向政府求助;松下比夏普亏得更多,

3、不得不实行更多的资产减记和重组。跟不上“智能时代”脚步的“日本制造”,渐成明日黄花。C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真乃大快人心!D在钓鱼岛的问题上,我国各大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了报道;而有些国家的个别媒体则危言危行,唯恐天下不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再也不会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再也不会像托尔斯泰那个年代那样,因一本小说而全国轰动、万众捧读将越来越少。B美国国家石油理事会预测,到2035年美国页岩油日产量至少将达到200万桶,从而带动美国石油总产量的快速上升。C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总量和结构经历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波动形式,

4、这是由于起始人口结构惯性不同造成的。D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习近平访贫传达共富信号称,能否遏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势头,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证。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邵和平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人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延续生存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

5、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儒家关于天的解说,是一种生命哲学,天的根本意义是“生”,是万物和人类生命之源。正是在充分肯定天(自然界)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和谐共处,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彰显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在自然界,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而是不同差异的统一,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统一体中,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要以自然界为“本”,不能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天地之间“人为贵”,但不能

6、以此强调人类中心论,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主宰自然界。人之所以为贵,贵就贵在人有社会性和主体性,有思虑忧患意识,而不是贵在对自然界实行为所欲为的任意宰割和索取。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要对自然界科学地开发利用,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可持续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并不是否定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而是在遵循自然界为生命之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如荀子强调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要“适时”而“有节”,决不能违背自然界的生命规律,乱砍、乱伐、乱采,无节制地、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环境保护国策,可持续发展,仍具有借鉴启迪的意义。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搞好生态文明

7、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闪烁着生态文明智慧的光芒。除儒家“天人合一”学说外,道家强调人们的行动、作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佛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表现出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因此,一些西方生态学家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

8、然生态平衡,更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实现可持续发展。(湖北省文化研究会论文精选,有删改)6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伦理形态。B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C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延续生存的文明形态,包含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哲学问题。D生态文明是蕴含

9、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古文化形态。7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仁爱之心是万物和人类生命的根源。B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C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界的生命规律,适时、有节地开发利用自然界,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D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肯定“天”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彰显人文精神。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儒家“天人合一”学说中

10、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B儒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C西方生态学家奈斯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从孔子那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重建生态智慧。D科学发展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科学开发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

11、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

12、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

13、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论:判罪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D叩以疑义 叩:询问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乃再杖七人于廷B程颐、朱熹之说也悉下诏狱,廷杖之C慎知而谨备之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D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及

14、是伺诸途,将害慎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尽斥锦衣冒滥官撼门大哭,声彻殿庭乃再杖七人于廷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AB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5分)译文:_(2)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5分)译文:_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陈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