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2791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横峰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二下玉溪期中)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1) 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0字) (2) 请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历来比较一致,大多赞成唐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

2、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

3、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

4、,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入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

5、”“自私自利”,这样的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第11期,有删改)(1) 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B . 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

6、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 . 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 .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刘兄的做法“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A .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B . 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 .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D . 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

7、把握机遇了。(3) 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 . 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 . 刘兄有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他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D . 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3. (12分) (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

8、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

9、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

10、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

11、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

12、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B . 第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C . 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D . 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2) 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从文本看,“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

13、。 (3)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 (9分) (2017高三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方式需要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次地进行选育,转基因技术则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大幅提高单产,例如美国栽种的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使

14、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产量大幅增加。(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材料二:为什么转基因争议这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大家都很关注,转基因项目投入资金不少,但科普这块儿不多,导致公众对科学认识不足,才出现这个局面。这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研发都有严格规定,中国也如此。一个转基因的作物或动物,从实验室研究开发,一直到最后上到餐桌起码要8-10年,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过程。很多人的误解来自对这些程序的了解不够,“我从官方得到的消息是,所有这些流程会更加透明,逐步

15、公开。”(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对有关“农大院长关于转基因食品是政府帮筛选更安全的食品”看法的调查)材料三:过去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实现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可见,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美国Tuskegee大学 Prakash教授发表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DNA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