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护理常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19695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喘证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喘证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喘证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喘证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喘证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喘证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喘证护理常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喘证护理常规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舒及久病体虚所致。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参照本病护理。一、 护理评估1 .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2 .生活自理能力。3 .心理社会状况。4 .辨证寒饮束肺证、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二、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3) 重症患者做好

2、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人量。(4)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5)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出现面赤谵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出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2 .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3 .饮食护理(1) 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过甜,过咸之品。(2) 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3) 痰热郁肺者,可食清热化痰之品。(4)

3、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5) 多汗者,注意补液,给予含钾食物,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6) 纳呆者,可少食多餐,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4 ?情志护理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5 .临症护理(1) 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 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3) 躁动不安者,遵医嘱使用镇静药。(6) .并发症护理(1) 慢性呼吸衰竭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改变,及时发现肺性脑病

4、及休克。 痰:痰量增多,黄色脓性,提示感染加重。 尿量:判断心肾功能及体液平衡情况。 及时清除痰液。清醒患者鼓励多饮水、用力咳痰。咳嗽无力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昏迷患者可机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病情重或昏迷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合理用氧,对U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2) 自发性气胸 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理。 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按胸腔

5、闭式引流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解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使其安心治疗。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 病室保持整洁,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压疮发生。 控制呼吸道感染,按医嘱给抗生素,注意用药方法和时间。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为宜,以减轻心脏负担三、辨证施护1?寒饮束肺证(1) 可配合针灸天突、列缺等穴温针灸。(2) 可用南星末或白芥子末适量加姜汁调敷足心,以温化寒痰。(3) ?痰热郁肺证(1)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廿之品?禁烟酒。(2) 汤剂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宜肺泄热,若患者出现

6、气急、紫绀时,应及时吸氧。(3) 发热者可针大椎、合谷、曲池等穴。3.痰浊壅肺证(1) 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忌辛辣、刺激之品。4.痰蒙心窍证(1) 可以配合针灸人中、合谷、十宜等穴,使其神志清醒。(2) 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5) .肺肾气虚证(1) 冬病夏治的穴位敷贴操作简单易行,副作用小。(2) 应用温补肾阳的中药,中药方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在提高免疫力、平喘止咳治疗上有很效。四、健康指导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劳逸适度。2 、慎风寒,适寒温,防感冒,防止受邪而诱发。3 、饮食有节,宜清淡富营养。戒烟酒,少食黏腻、辛热刺激之品。4 、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2030滴/分好的疗(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可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