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9192690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填空题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 创造社 和 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 年成立于 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 人性论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 国防文学 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之争。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 新月派 、 论语派 、 自由人 、 第三种人 等。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 “民族主义文学” ,其代表作有 国门之战 、 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

2、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2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3、“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4、京派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5、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

3、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6、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三、简答题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4、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

5、现出的文学本体观。四、论述题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

6、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

7、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3试析左联的成就。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同

8、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4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现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文学和革命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左翼作家强

9、调了“齿轮和螺丝钉”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要不断拣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就在于未能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地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也还比较严重。第十四章 小说(二)一、填空题1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题

10、材长篇小说 死水微澜 、 暴风雨前 和 大波 ,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动乱的社会图景。2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被郭沫若称为 “小说的近代史” 。3新感觉派小说主要受到 弗洛伊德 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 和 法国都市主义文学 小说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代派手法。4施蛰存早期的短篇集上元灯已表现出擅长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青年初恋心理的特点。5梅雨之夕的作者是 施蛰存 。6善女人行品和小珍集表现出施蛰存自 心理分析小说 向 现实主义 小说的归位。7 穆时英 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8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的作者是 穆时英 。9刘呐鸥的代表作是 都市风景线 。10少年漂

11、泊者的主人公是 汪中 。11蒋光慈的 短裤党 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小说,描写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12取材于南方农民运动的长篇 田野的风 是蒋光慈最后也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13萧涧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 知识分子 形象。14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控诉了 “典妻” 制度下妇女的凄惨遭遇。15艾芜的 南行记 是一部流浪者的手记,带有若干自传的成分。16云普叔是叶紫小说 丰收 中的人物。17萧军的成名作是 八月的乡村 ,这部小说曾受鲁迅的称赞。18萧红的成名作是 生死场 ,被鲁迅称为是“力透纸背的,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19萧红的 呼兰河传记 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二、名

12、词解释1、“革命小说”派 “革命小说”派是指崛起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蒋光慈为代表的一个急进的现代小说流派。主要成员都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钱杏邨。2、新感觉派小说20世纪30年代,反映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特点是:(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半殖民地大都市畸形、病态的生活和人物。(2)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和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3)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写人物的潜意识、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如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梅雨之夕等。3、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亦称“东北流亡者作家群。指“九一

13、八”事变以后,陆续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怀着对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创作了不少反映东北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等。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5、海派文学海派指20-30年代,上海文坛出现的集中反映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文学流派。张资平、叶灵凤等属第一代海派作家。新感觉派作家是第二代海派作家。三、简答题1简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施蛰存是30年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擅于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对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分析,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甚至性

14、变态心理,独创了一种新颖的小说样式。如在将军底头中运用现代心理分析方法去重新诠释古代的高僧、名将、公主与草莽英雄,用被压抑的性意识去重新诠释、破解人物行为的动机,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现代版”的古人。而梅雨之夕则运用精神分析学极生动地揭示了现代“都市男女”的心理变异,对人物在喧嚣的都市挤压下产生的浮躁、不安、惊惧、疑虑等病态心绪,表现出一丝淡淡的哀愁。2简析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2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他擅长于以直觉、多变的画面和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及其不安、狂乱的心态。他嗜写“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在“快乐面具”底下无法排

15、解的孤独感和跌落的悲哀,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在技巧上,他大量使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描写,外部行为与不统一的潜意识的并行标示,蒙太奇的组接方式,搭配奇特的变异修辞,来对描写对象进行有多重主观感觉“契人的”、立体的、亦幻亦真的呈示,从而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合于一体的新艺术。3分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点。蒋光慈是我国早期的革命作家,从起步的作品新梦到最后的小说田野的风,记录着他在中国革命文学土地上辛勤开垦的成就。新梦热情讴歌了十月革命和列宁,为中国新诗界投进了一线新异的光芒,情感炽烈。他的早期诗歌充满了对于黑暗社会的激烈反抗,对于革命光明前景的热切追求。不足之处在于形式上过于直白,缺少一种深厚的情味与韵致。少年漂泊者反映了20年代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斗争,成为我国现代史上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艺术写真。小说情感充沛但存在着议论过多的毛病。短裤党以诗人的敏感反映了刚刚发生的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这样直接表现重大社会事件,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