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169712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合作用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光合作用意义。知识点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条件:需要阳光和叶绿体。2.产物:产生有机物、放出氧气。3.原理:二氧化碳和水。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3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4光合作用

2、的实质:(1)物质转化方面:简单的无机物(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等),并释放氧气。(2)能量转化方面: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5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氧气的来源、能量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6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增强而减弱。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处于25-30时,光合作用较强。(3)二氧化碳: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强。(4)其他因

3、素: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例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光合作用需要水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A: B: C: D: 解析:实验中,通过对部分叶片的遮光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已知淀粉遇碘变蓝,光合作用的公式实验的结果为遮光的部分与碘呈棕色,见光的部分呈蓝色,说明见光的部分合成了淀粉,也验证了光合作用需要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答案:D变式训练一: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用式子表示为

4、:水+二氧化碳(光、叶绿素)淀粉+氧气,某样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面的探究实验:按如图所示,将两盆绿色植物分别用透明塑料膜罩住(其中B装置中还放有盛了某种溶液的烧杯).他们先将A、B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数小时后检测出:A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淀粉生成,而B装置中植物的叶片却没有淀粉生成. (1)先将A、B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其目的是_。(2)B装置中的植物在阳光下_(填“有”或“没有”)发生光合作用.(3)B装置中的烧杯里盛的溶液是_,其目的是_,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4)以上实验表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解析:(1)实验是对

5、光合作用产物的验证,而叶片中原来就含有淀粉,为证明叶片中的淀粉是刚生成的,应先把叶片中原有的耗尽.(2)B装置中没有淀粉生成故没有发生光合作用答案:(1)为把叶片中的淀粉耗尽;(2)没有;(3)氢氧化钠;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4)光、二氧化碳变式训练二: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

6、,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1)乙同学的猜想是_(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请简要说明:_(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_(写出一点).答案:(1)可能是碘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4

7、%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或用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3)为生物提供有机物(或氧气)例2:下列曲线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所给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答案:C变式训练一: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CO2,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A、B两盆天竺葵在同一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然后按图示放在阳光下5小时)

8、. 注:A盆中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在光照下会缓慢分解放出CO2,目的是保持空气中的CO2的含量.(1)天竺葵在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2)B盆中培养皿内放置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3)光照结束时,分别从两盆植物体上摘下多个叶片经过处理后,在进行淀粉检测时,通常滴_试剂来检测.(4)小林同学设计了另外一种方法:只选择其中一盆天竺葵上的2片叶(没有摘下它们),各自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在其袋子里分别合理放置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与小明的方法相比较,小林的方法优点是_,不足是_.(每空选填一个序号)样本多 样本少 变量多变量少.解析:(1)为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

9、验前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B盆中培养皿内放置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吸收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即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3)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4)小林同学设计的实验和小明的方法相比较优点是实验叶片来自同一植株,实验变量少,缺点是只用了两片叶,样本偏少,可能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答案:(1)将叶片原有的淀粉运走耗走;(2)2NaOHCO2Na2CO3H2O;(3)碘液;(4)。考点2.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条件光和叶绿体;产物淀粉和氧气。2植物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操作目的结论暗处理把银边天竺葵放到黑

10、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储存的淀粉耗尽光和叶绿素是合成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遮光在叶片绿色部位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用铝箔纸遮盖后进行光照设置有光与无光的对照实验脱去叶绿色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色或黄白色溶解叶绿素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后,用碘液染色判断是否含有淀粉冲洗用清水冲洗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例3:瓶中萌发的种子所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火苗熄灭,这是因为()A.呼吸作用,消耗氧,释放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解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11、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利用了,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答案:A例4: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 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 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变式训练一:下图中甲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两个装置,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

12、和丙都不是答案:B变式训练二:如图表示春季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6时日出、18时日落。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_作用(2)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你推测,一昼夜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位于图中的_点。答案:(1)呼吸(2)C三、优化与提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是()A: 金鱼藻数量B: 试管的体积C: 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 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答案:B2.将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在温暖黑暗的地方放置一夜,能大致反映瓶内二氧化碳

13、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B:C:D:答案:A3.隆冬时节,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了三个煤球炉.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你认为这两个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A.乙,因为晚上烧三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B.乙,因为白天烧两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呼吸作用C.甲,因为白天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甲,因为晚上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C4.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

14、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克B.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C.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c)克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答案:C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试验,并在晴天内对室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解析: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降低;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