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15154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a-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属于细胞内功能酶, 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 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1 .参考区间ALT1040 U/L (37C)AST1040 U/L (37 C)AST/ALT1 1.15 (37C)2 .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0 倍的正常值3 .临床意义ALT 和 AST 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 ALT 敏感反应损伤程度时, AST 较为敏感,

2、 AST/ALT 增高生理变异较小:新生儿期生理性升高;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 AST 也会升高;年龄、性别、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3.1 肝源性转氨酶升高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3.1.1. 急性肝炎感染(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化学毒物)乙醇ALTTT ,可达上百上千ASTTAST/ALT1.0m-AST/

3、 总 AST 可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急性重症肝炎二种特殊情况:ALT 非良性降低ALT 明显升高,ALT 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早期病人,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重症肝炎时的“酶胆分离”胆红素进行性明显升高, ALT 活性下降。3.1.2. 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常介于100-400u/L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反复升高,较慢迁肝明显,ALT 高于 AST,AST/ALT1.443.1.4. 原发性肝细胞癌转氨酶可轻、中度增高或正常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较差半数肝癌 m-AST 明显增高, AST/ALT3.03.1.5.

4、 胆道疾病胆道病变尤其是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阻塞性黄疸伴有胆道感染时,转氨酶可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肝外胆道梗阻,AST不超过300U/L,ALT不超过400U/L,梗阻解除1-2周恢复3.1.6. 酒精性肝病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有特异性损害,m-AST T有特异性,AST/ALT6m-AST与丫 -GT可共同反应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戒酒后AST多在3周内恢复,较 GGT早。3.1.7. 其他肝病局限性肝损伤和肝细胞坏死性疾病也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急性心梗、 多发性肌炎、 急性肾盂肾炎、传单、大叶性肺炎、肝脓肿、疟疾、血吸虫病等。3.2 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心肌损害肌肉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5、多发性肌炎肺梗塞再障、溶贫肾小球肾炎、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病?)(二)碱性磷酸酶(ALP)ALP 是临床上应用很久的酶,早期用于诊断骨骼疾病,后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也曾用于肝癌诊断 ,目前诊断价值愈来愈小。ALP 是一类特异性不高的水解酶(转移酶),故可使用多种底物来测定ALP ,但需要镁和锰离子作为激活剂。一般认为有三个基因生成三大类同工酶:小肠、胎盘和组织非特异ALP ,后者包括肝、骨、肾等。1 .参考值范围不同底物及其组成差异会影响其结果。以磷酸对硝基酚为底物 ,2-氨基 -2- 甲基丙醇为缓冲液:成年男性参考值20-115U/L ( 30 )成年女性参考值20-105U/L( 3

6、0)儿童250U/LALP 同工酶:健康人ALP2占90%,出现少量ALP3发育中儿童ALP3 占 60% 以上妊娠晚期 ALP4 占 40%-65%B 型、 O 型血者可有微量ALP52 .临床意义1 血清 ALP 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胰头癌等早期明显T ,可达参考值上限10-15倍80%完全阻塞性黄疸患者 ,ALP 超过正常上限5 倍ALP 增高,但持续342 umol/L2)根据黄疸程度判断黄疸原因完全阻塞性黄疸 不完全阻塞性黄疸 肝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水平342 umol/L 171-342 umol/L17.1-171 umol/L 60%阻塞性 20%溶血性(六)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内源性胆固醇80由肝脏合成。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合成减少,由于LCAT 的减少或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参考值范围 总胆固醇2.9 6.0mmol L胆固醇酯2.34 3. 38mmolL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3 : 1 临床意义 1 .肝细胞受损时,胆固醇的酯化障碍,胆固醇酯减少。肝细胞严重损害如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2 .胆汁淤积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 X ,同时肝合成胆固醇能力增加,血中总胆固醇增加,其中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 3 营养不良及甲状 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