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12705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墩身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郴宁十二标二工区桥梁混凝土浇筑的安全质量技术交底一、墩台身混凝土浇注本工区所有墩身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现场, 由吊车吊至墩台顶, 再通过漏斗、溜筒灌入墩身内。为确保混凝土的供应,项目部配备6 台混凝土运输车进行混凝土运送。1、浇注混凝土前,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2、混凝土所采用的各项材料均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浇注混凝土要分层进行 (对于空心墩台要两侧对称分层浇注) ,其厚度(指捣实的厚度)应根据拌制的能力、运输条件、浇注速度、振捣能力的结构要求等条件决定,一般不超过50cm。4、混

2、凝土浇注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4、当允许间歇时间已经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留置施工缝。5、混凝土浇筑采用地泵泵送入模,通过串筒、漏斗等容器灌注,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6、浇筑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捣实,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 倍,而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6.2表面振捣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捣部分的边缘。6.3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6.4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为2030 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

3、浆为度。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离析。7、在振捣棒够不着的地方可以使用木棒、振捣铲、锤敲打模板等方法进行振捣。二、施工缝处理1、墩身及墩顶混凝土标号不同,应分两次进行浇注。墩身砼浇筑到墩顶砼交接处时应在模板上挂上水平线,保证施工缝水平。2、墩顶砼施工前除掉墩身砼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以清除。3 、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4 、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三、混凝土养护、拆模1、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

4、覆盖(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 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 此时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2、在任意养护期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3、混凝土浇筑后, 在常温条件下 12h 内应覆盖湿麻袋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 环境温度低于 5时,不得浇水,应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4、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进行拆除,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

5、5MPa。5、空心台内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混凝土强度的100%。6、拆模工作应至上而下进行,不应使混凝土受振损伤,并减少模板损伤;拆除模板时,不应影响混凝土的继续养护。四、墩(台)身施工质量标准1、内在质量:墩台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4cm。2、观感质量:墩台身混凝土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局部蜂窝麻面已修补,外形整体轮廓清晰,线角基本顺直。墩台帽与墩、台身衔接基本平顺, 表面轮廓基本清晰, 排水顺畅,基本不积水,支撑垫石方正平整, 不空鼓,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正确。3、墩台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一。表一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项目

6、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号(mm)1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20计中心线尺寸测量检查不2空心墩壁厚5少于 5处3桥墩平面扭角24表面平整度51m 靠尺检查不少于 5处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撑垫石顶面3简 支5高差混 凝每孔混凝土梁一土梁4测量检查端两支撑垫石顶面高差7支撑垫石顶面高程0,108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5五、施工注意事项1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的防治1.1 混凝土外表气泡多且密集a. 混凝土拌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 分钟;b. 坍落度不宜过大,如塌落度为57cm,下部宜按高限控制,上部按低限控制;c. 振捣棒要快插慢拔, 每一振点累计振捣时间不少于25 秒,墩台身愈往上浇筑要放慢浇筑速度,并使塌

7、落度适当减小、振捣时间适当延长;d. 混凝土振捣顺序,先从外圈开始,螺旋型振到内心,然后再从内到外,反螺旋振捣。1.2 混凝土表面有钢筋显隐外观现象:当墩台混凝土拆模后,砼保护层里显出钢筋隐形,主要是显出一道道箍筋形影。显隐出混凝土颜色浅淡, 下部比上部明显; 高墩比低墩明显;净保护层薄的比厚的明显。主要原因:a. 钢筋骨架未整体竖直或有局部变形;b. 箍筋净保护层厚度不足,如当缠绕主筋的箍筋绕的不紧;c. 模板顶端高出钢筋,钢筋骨架顶端未伸出模板,难于固定;d. 浇筑混凝土的卸料斗、串筒或导管安装,其全部或部分支附在模板上未分开;e. 高墩台的钢筋骨架自由度大,当振捣人员上下或浇筑作业碰撞钢

8、筋时,致使钢筋笼骨架振动摇晃, 被振动的塑性混凝土受挤压而溢出砂浆并附着在箍筋面上,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匀密性不良。防治措施:a. 箍筋缠绕主筋必须绕紧,不留空隙;b. 钢筋骨架力求竖直挺拔,为增强刚性,加设 20 光圆钢筋进行支撑加固;c. 加密保护层垫块 (采用塑料垫块),并使钢筋骨架顶端与模板之间有撑有拉,固定坚牢;d. 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混凝土卸料斗或泵送导管等器具必须与模板分离,而且作业过程中避免碰撞钢筋;e.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墩台身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不宜大。1.3 混凝土表面显见模板缝痕或缝口处不规则色斑、砂线外观现象:a. 模板节段拼装处上下(横向)合缝不平整、错台,呈抱箍状缝痕或深浅

9、色差;b. 模板竖向合缝处不平整、错台,有砂线砂斑或深浅色差。主要原因:模板缝口加工精度不够,难于保证拼装(上下对接或竖向合缝)质量。造成模板拼装后不平顺、有缝隙。浇筑混凝土时,如缝里渗水,但水泥未淌出则形成色斑;如有水泥淌出则形成砂线。当渗水、漏浆的严重程度不同,则色斑范围、深浅不一。防治措施;a. 提高模板加工质量,尤其缝口加工精良;b. 拼装合缝严密、平顺、不漏水、漏浆。c. 振捣砼时,振捣棒离开模板缝口20 厘米。d. 混凝土浇到顶端时,须将浮浆(含粗集料少的稀浆砼)清除干净,彻底更换。六、施工安全措施1、吊装混凝土前,首先检查吊车和吊索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起吊后吊车不得站人或通行。漏斗

10、下放,距地面 1m时,施工人员方可靠近操作。1.2吊装混凝土应设专人进行指挥。1.3高处作业时, 施工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并系紧安全带。所需工具要装在工具袋内。 传递工具不得抛掷或将工具放在平台上,更不得插在腰带上。七、环保水保措施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 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 100%。将汉宜铁路建成一条环境优美的绿色大通道。1、临时工程环保措施1.1临时工程必须按照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工程监理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

11、土地。1.2临时工程设施 (如生活与生产房屋、构件加工厂等)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 易于恢复的地方。 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1.3 合理布置施工便道, 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 并不得在便道两侧就近取土。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1.4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 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 不允许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2、废水、废碴处理措施2.1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污水处理采用

12、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污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河道。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2.2废渣、建筑垃圾等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3、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3.1工程材料存放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硬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 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3.2经常清洗工程车辆轮和车厢。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4.1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尽量远离居住区。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 不鸣喇叭。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4.2在靠近村庄和居住区较近的地方, 对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修建隔音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