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893633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贞观之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贞观之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贞观之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贞观之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贞观之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贞观之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贞观之治》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贞观之治教案篇一: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

2、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

3、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2、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新授课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 二、 贞观之治 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具体内

4、容: 、轻徭薄赋(经济方面) (1)原因: 客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 主观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2)表现: 多次减免租税 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用人方面) (1)表现: 重视选官用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为相; 重用魏征和李靖等。 3、加强.权力(政治方面) (1)表现: 沿用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 合并州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大力精简机构,节省了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4、完善科举制度(教育思想方面) (1)表现: 唐朝科举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

5、 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四、板书设计 第2课 贞观之治 1、_年,_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_发动_政变,做了皇帝,他就是我们古代杰出的政治家_,其年号为_。 2、轻徭薄赋:唐太宗多次减免_,保证农民_,提倡_,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知人善用,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_”。他非常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任命_和_为相,人称_,他还应用敢于直言的_。 3、加强.权力:唐朝沿用隋朝的_,针对当时“_”的情况,唐太宗大力_,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4、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是(1)_和(2)_,其中(1)考试内容为_;(2

6、)考试内容为_和_,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5、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_。 五、课堂小结篇二: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

7、或电视机和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 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

8、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二、问题导入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的内容,找出答案。 (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 三、贞观之治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

9、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3)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4)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四、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学们看过大明宫词吧,在这部电视剧里,武则天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印象中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

10、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武则天主要功绩: (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破格重用有才干的人,如:姚崇、宋璟。 (3)她还使唐朝盛世局面得以继续发展。 这种电视剧与历史教材的对比,让学生能发现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 五、扩展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的隋唐历史,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广泛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

11、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 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矛盾尖锐。 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的历史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和观点。 六、课外拓展 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篇三: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 课题:第1单元第2课 贞观之治 使用

12、教材:2021人教版 班级:七年级2班课时数: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中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知识充分理解并掌握,可以客观评价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 板书设计: 贞观之治 一、唐朝建立 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李世民继位 唐太宗627年 贞观 二、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措施 吸取隋亡教训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 大兴学校 戒奢从简 任人唯贤 虚心纳谏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教学过程: 贞观之治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