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问答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8522800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问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 下学宫(2)特点:教育以非正式,弥散性的方式进行,性质职能专业性模糊,年龄层次差 别大。此时的高等教育是相对知识水平而非相对普通教育。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 大约 12世纪初,意大利、法国、英国有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大 学,如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即中世纪大学 特点: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学领域。在中国汉代太学为高教 从萌芽到雏形奠定基础,始于唐盛于宋的书院教育是从 。的标志3、成型阶段(培养专门人才)始于文

2、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教育在内部纵横关系的平衡上以及与其社会其他活动的平衡 上都取得了最大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特有的“赠地学院”教学科研延伸课程校外 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810 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突破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成为大学职能的 重要组成部分。1876 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定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 位。引发社会服务职能(威斯康星)1、规模化 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世界高等教育必然由精英 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然后再进入普及教育阶段。2中心化3综合化4国际化5职业化6 终生化7多元化三认识高等教育学

3、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学科。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 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教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 促使高教学的研究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教学的发展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多学科研究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 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 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3)案例分 析法: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

4、种研究方法。(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 理诊断法等。第二章 高教本质一 教育与高等教育 1、本质:对它认识取决于正确的路径,没有定论要探讨2、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1)、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观:从人的个体生命出发研究 人;重视人的潜能、创造性、好奇心与健康人格,强调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不足在 于忽视了人的社会生命;(2)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 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不断改变。考察人性必须从个体生命社会生命两方 面入手。 3、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

5、发展。 4、高等教育的概念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1)高等教育的概念 P38 在完全的中等 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高等教育基本特 征P41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 二高等教育的地位 1、高等教育的价值(1)高等教育本体价值即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 养的价值。(2)社会价值,反映了高等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a 社会化 (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b 社会选择(高等教育担负着 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择对于社会发展

6、具有重要意义) c 促 进人才的社会流动。(3)其他价值观 a 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 发展,职责 :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普通教育。 b 知识本位 价值观: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c 社会本位价值观: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 才。2、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人才库 思想库三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受社会发展制约(生产力、科技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为社会发展服务(促生产力、科技, 为社会制度、文化服务)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影响人的发展因

7、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高教引导与促进 人成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环境)第三章 高教目的1、教育方针是国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 政策的总概括。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任务目的,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2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8、展学说 是我国制定社会主 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1) 马克斯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从人类物质生产发展考察人 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出发点(2)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马克 思主义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与分工齐头并进,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们自身也随着被分成 几部分。(3)人的全面法师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b.先进的社会 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c.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2、

9、素质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 生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认知与意识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 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 全程培养学生: 1)时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处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最终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几个层次(与教师的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相结合) 两个大层次:本专科层次和研究生教育层次 四个小层次: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我国目前已本专科层

10、次的教育为主专科层次主要有师范专科和高职、高专两类 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中小学培养教师,因而注重未来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专业 知识的学习 第四章 高教结构与功能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1 、高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综合结构,可分宏 观微观结构两部。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括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区、管理体制结构 等;微观高教育结构主指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成状态,包括:学科的专业结构、课程、 教材、队伍、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2、高教基本职能:职责与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高教育基本职能的特点:稳定性、潜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改革

11、 1、国内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 科类和专业结构 (调整比重)形式结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地区结构 不平衡 有缓解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 1)层次结构调整:建立少数一流大学,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 专业综合化 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 4 地区结构调整 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三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第五章高校教师与学生 认识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的意义教学是一项相依相存的活动中,教师主动积极性的调动和 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时两个同样

12、重要的方面,不能有所偏废,否则,会影响教育质量的 提高。总之,“双主体”说整合了教育活动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关注教育的“主 -主”关 系结构,把“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转化为师生主体二者的统一体,使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能 体现出稳定、和谐与协调的特征,调动双主体的德积极性,能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的最优 化互动中,确保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双向激发过程,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 育的直接目的和内在价值,既促进学生主体性高度发展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现状a 以教师为主导的中心 直接原因:1 应试教育体制的毒害 2 师道尊严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根 深蒂固 3 某些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素

13、质,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也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 而是滥用手中的权利b 师生关系比较淡薄 2、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1)民主与平等: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二者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是主体间在民主基础上的统 一,在平等基础上的交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要抛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平等 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如此不仅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得到了发展,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2)自由与宽容:作为教师,不仅要以 宽容的胸怀鼓励学生,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还要积极创设一个心灵自由, 信息饱满,具有很强的亲和

14、力,渗透力、感染力的教学人文环境,是大学生时时处于一种 润物细无声的发展氛围之中第六章 高校教学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1 课程的定义:狭义:课程即是教学科目,这是一学科的出现为前提的。中义:课程即把 各学科总和起来。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本书以教育管理实践的角度把课程界定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一级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构成2 课程的基本要素:首先,课程是有目的的,不是自然发生的;其次他是一个有组织的体 系。有固定的结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最后,它有学科体系的意义,也有有目的的教育教 学活动体系的意义3 课程的

15、特点( 1)高校课程能更深刻更及时的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 2) 高校一直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探求高深学问为主要任务,尽管“高深学问”的内 容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经常在发生着变化,但追求新知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种 永恒的职能(3)高教是在青年人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心理、身体发展趋向成熟时期 所能接受的更高级的专业教育,是促使青年人走向更完善之境地的最有效的途径 高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遵循的原则:(1)适时原则(2)完整原则(3)发展学生个性 原则(4)宽口径原则(5)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1.课堂

16、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 验法、练习法等。2.自习与自学指导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法,辅导等。 3.现场 教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习法等。 4.科研训练的方法,包括平时科研训练、 论文与设计等。 随着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专家又创造了一些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 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 教学手段:1.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2.建立了适应新教学手段的教材体系3.建立了教 育网路系统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学科综合化趋势,教学趋向个性化, 教学管理活性化,倡导自主学习,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七章 高校 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原则: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用统一的原则3.以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