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811283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十六》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十六 (P79P81)编写意图(1)第1题和第2题是数数的练习。这里脱离了计数器和算盘的直观,让学生抽象地数。其中第1题是针对“拐弯数”的难点安排的练习。第2题则是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体会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等来帮忙。(2)第3题借助计数器呈现了999,让学生读出后在个位上再拨一个珠(添1)并读出来。可以达到3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计数的本质;二是深化学生对十进位值制的认识;三是巩固学生对1000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3)第4题通过让学生估计、数蜜蜂的只数,既培养学生估数的能力,又促使学生选用合适的计数单位数数,体会引入较大

2、计数单位的必要性。由于绘图时遵循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可能会给学生估数造成一定的障碍,应注意视情况向学生说明。教学建议(1)从直观到抽象,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是学生数数的难点,练习时应结合第13题进行突破与巩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计数的本质、掌握数数的方法。(2)注重方法的交流,培养估计能力与数感。为了有效落实培养学生估计能力和数感的理念,教材安排了第4题。在数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估,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估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估计数是要讲究方法的,如把这幅图平均分成若干份,先估出一份,再估计蜜蜂的总数;一个一个地数出一些,再以这些的数量为标准去估总数;等等。估完之后,再让学生数一

3、数,如10个10个地圈一圈,既体会了计数单位的作用,又可以根据数出的结果检验自己估计的能力,并反思和调整自己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本图有316只蜜蜂,学生估计时只要方法合理即可。编写意图(1)第5题呈现了半结构化的方格图,其中每个大方格中包含了100个小方格,共有10个大方格(1000个小方格)。通过让学生给指定数目的小方格涂上颜色,在数数中巩固学生对计数单位“百”的认识和数的组成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2)第6题借助计数器巩固读数和写数的知识。其中后两个是特殊数的读写,也是对教学难点的针对性练习。(3)第7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素材呈现了一些数据,既巩固读数和数的组成的

4、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4)第8题利用人民币和铅笔让学生数数。其中人民币是学生认数时很好的素材,“百”“十”“一”非常清楚,同时又带上了“量”。铅笔10支一捆,共12捆,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120的组成,丰富了表述数的方式。(5)第9题脱离直观模型,让学生由文字描述的数的组成抽象地写数,对有些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适当借助一下直观。教学建议(1)在读写与交流中深化对数的认识。这里以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方面的知识,完成后应注意让学生说说数的方法、读写的方法,以适时完成抽象,并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数的认识。(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

5、生活的联系,习惯用数表达和交流。结合第7题和第8题,可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较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习惯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编写意图(1)第10题巩固读数及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其中有3个数中都包含0,需让学生加以注意,体会0在算盘上用空档表示。(2)第11题要将用不同形式表示的同一个数连起来,重在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3)第12题沟通了数位上的数与相应的直观模型的关系,巩固学生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的理解,即深化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虽然都是5,但由于这三个数中“5”所在的数位不同,

6、表示的意义也不同。(4)第13题以在数轴上标数并有所发现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在数轴上确定数的位置时,应先找到整百数再精确确定该数的位置。既巩固了数序,又使学生用不同计数单位计数,还可以为近似数的教学作好准备,培养数感。(5)第15题是找规律填数,重在通过已知的数发现数数的规律,再按规律填数并继续数数,用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教学建议(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随着数目增大,学生难以直观地认识大数,对此应注意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如,第12题将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以具体而形象的直观模型呈现出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深化学生的认识。第11题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2)充分发挥练习的价值。鉴于篇幅与呈现方式的特点,教材呈现的练习往往是静态的,但教学时应加以动态利用。如在完成第10题后,可让学生继续拨珠,使学生体会“十进”思想。又如第15题,可放手让学生发现、探究数的排列规律,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完成第11题后,可继续让学生思考“你还能用什么形式表示这些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1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