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786838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工程概况.1.1.位置交通1.2.地形、地貌.1.3.地层岩性1.4.气象、水文、1.5主要技术标准.1.6.工程特点、重地震情况.-.1.-.-.1.-.-.1.-.-.2.-.-.3.-.-.3.-.2. 施工准备.2.1. 前期施工调查.-.5.-.3. 施工测量.-.7.-.3.1. 地表控制测量.-.7.-.3.2. 洞内控制测量.-.7.-.3.3. 洞内施工测量.-.7.-.4. 施工方法.-.8.-.4.1. 明洞及洞门施工.-.8.-.4.2. 开挖.-.9.-.4.2. 1.中导洞开挖.-.1.0 -正洞V级围岩段开挖-.10 4.2.3. IV级围岩开挖4.3.

2、 支护.-.1.2.-.4. 3. 1超前支护-.13 4.3.2. 中空注浆锚杆.-.1.6-4.3. 3.药卷锚杆-.1.6 -4.3.4. 砂浆锚杆-.1.7-4.3.5. 铺设钢筋网-.1.8-4.3.6. 型钢拱架-.1.8-4.3.7. 喷混凝土-.1.8-.-.1.9.-.4.4. 二次衬砌.4.4.1. 中隔墙-.1.9.-4.4.2仰拱及填充-.2.1-4.4.3矮边墙-.2.1.-4.4.4. 拱墙-.2.1.-4.5. 防排水-.2.2.-4.6. 监控量测-.2.3.-5.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5.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6.-.5.2. 确保工期的措施-.

3、2.8.-附图:1、图3-1XX隧道施工总布置示意图2、图3-2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3、中导洞IV级围岩爆破参数表中导洞IV级围岩爆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XX隧道中导洞爆破参数4、主洞IV级围岩爆破设计参数表主洞IV级围岩爆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XX隧道主洞IV级围岩爆破参数XX隧道施工技术总结1. 工程概况XX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右幅起讫里程 K128+48LK128+705隧道全长225m;左幅起讫里程为K128+482.圧ZK128+707.5隧道全 长225m。隧道内最大纵坡2.7%最小纵坡-0.5%。该隧道为直线隧道,路面横坡 为2%单向坡。设计行车速度0km/h。隧道

4、净宽(单洞:10.25m隧道建筑界限 净高5.0m;衬砌结构为“复合式”。隧道最大埋深约41m,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小角度相交岩层倾角大多03, 局部为5。洞身由泥砂岩互层构成,为W、V级围岩。隧道路线平面线型受路线控制,隧道轴线布置测量线间距.为5m属连拱 隧道。1.1. 位置交通隧址区属射洪县青堤乡所辖距进、出口分别约500、400m才有机耕道通过,交通不便。1.2. 地形、地貌隧道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区域地貌以构造剥蚀(侵蚀)枝状、羽状深丘为 主,局部为低山oXX隧道横穿一近北西向山梁隧道北西面的隧道进口以及隧道 东南面的隧道出口均为前斜坡,斜坡的平均坡度026,洞身埋深40m,斜 坡和洞身

5、上植被较发育。1.3. 地层岩性遂址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10。简述如下:3p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 di+P)。4低液限粘土:灰黄色为主,硬塑软塑状,含少量角砾,偶夹小块石,呈带 状分布于隧道进出口附近及两侧。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dl+el)4岩性主要为小块石质土该:层多被垦为旱地,土层厚度不大,一般厚为0.53.0m。主要分布于遂址区丘顶和坳沟内,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影响不大。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J (i)3p粉沙质泥岩:棕红色为主,局部灰白及灰绿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 长石次之,云母等矿物少量,粉泥质结构,泥胶质结,中厚夹薄层状结构。局部 分布于隧道进出

6、口下部缓坡处。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次为粘土矿物,云母少量,粉 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结构。1.4. 气象、水文、地震情况气象:遂址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气候明显,除具备盆地内共有 的冬暖夏热、日照少,风速小,云雾多,湿度大,降雨量较多,蒸发量较大,气 温日变化小等特征外,还由于测区界于盆地西部春夏常旱区与东部伏旱常现区之 间,受天气系统影响,使这里成为四川盆地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一般在 800900mm多年平均值为867mm且降雨高峰主要集中在?九月中,占全年降 雨总量的5065%。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6.617.8 C, 一月历史最低气温为 -3.8C,七月历

7、史均最高气温为0.8C。相对湿度0%,最大风速22.3m/s地表水:遂址区无大的地表水体存在。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埋藏浅,分布不连续,水量甚微,厚度不大,储水条件差 的特点,对隧道涌水(充水)无影响。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3p t层的构造裂隙 及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降水补给,顺地形向坡下沟谷排泄,场地内该类地下水 不发育,未见有泉水出露。据钻探,稳定地下水埋深2絢。无统一水位,水量 随季节变化明显。地震:遂址区属可度地震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或等于05g地 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35S。1.5 主要技术标准1) 公路等级:四

8、车道高速公路(2) 道路设计行车速度:0km/h(3)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0km/h4) 隧道建筑限界见下表;主洞建筑限界项目净宽(m)净高(m)行车道(m)侧向宽度(m)检修道(m)主洞10.255.03.75X20.5+0.750.75X25)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直线段)。6)隧道内最大纵坡:+2.7%;最小纵坡:-0.5%。(7)设计荷载:公路I级。1.6. 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1.6.1 工程特点(一) 、开挖断面大本隧道开挖面大,最大开挖高度0.01m最大开挖宽度26.22m (连拱)最大开挖面积220.95n2,属特大断面隧道。(二)、埋深浅隧道最大开挖深度仅为1.36m大于

9、40米开挖深度的地段长度小于0m长, 远小于2 倍开挖最大洞跨,故属浅埋隧道。(三)、地质条件差 本隧道出入口地段上部堆残积层覆盖,基岩少量出露,自然状态稳定。但在 降雨条件下,土体力学性质降低,其仰坡、堑坡稳定性较差,浅层土体可能发生 松动、坍塌。洞身部分主要岩层为弱风化的泥质粉砂岩,属软质岩。粉砂岩中还 含有粉砂质泥岩的夹层,而土层间结合较差,强度低。(三)、施工工序多 本隧道是浅埋连拱隧道,施工时需先完成中导洞的开挖和中隔墙砼浇筑,正 洞开挖时不但要保证围岩的稳定,而且还要确保中隔墙的侧向稳定。因此,无论 是在洞身开挖或初期支护,甚至是在二次衬砌施工中均要比其他一般单洞隧道工 艺复杂,工

10、序增多。1.6.2. 主要技术措施根据XX隧道特点,结合工期要求、设备实力及连拱、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 经验及技术水平等,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连拱、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中导洞先贯通,并以此查明隧道地质情况, 为主洞施工提供参考;左右洞洞身施工时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开挖后及时支护; 左右洞工序错开,后行洞掌子面在落后先行洞掌子面后开始开挖;开挖工序 从上而下,衬砌工序从下而上。主洞开挖采用台阶法,后行洞掌子面落后先行洞 掌子面65m开挖。级、IV级围岩均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控制在40cm以内, 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维护围岩的自承能力,并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以确保施 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1、。(二)、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进行施工安排洞。口浅埋段,围岩破 碎,为了确保洞口稳定安全和顺利进洞,挂口进洞前加强洞口周围和边仰坡的锚 喷防护。洞口开挖时尽量减少边、仰坡的开挖,确保洞口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有,针对性地 采取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经济。(四)、隧道边墙及拱部二次衬砌的浇筑采用移动式液压模板台车和泵送混凝 土整体浇筑,以保证二次衬砌的密实,超挖部分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五)、配备大型和小型机械,以适应不同开挖部位和断面的需要提,高施工 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六)、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和要求及,时开展施工测量,做好

12、信息反馈, 以指导安全施工。(七)、做好地质超前预报,根据掌子面前方围岩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和 支护方案。2. 施工准备2.1. 前期施工调查隧道施工前要做好现场施工调查核,对设计文件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工法、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工程数量、人员机械安排、电 力和运输、安全、质量、环保等措施。隧道施工前应做好以下调查1)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现有结构物及管道,以便开展下一步的拆迁以 及施工方案的初步选定;2)施工便道方案的确立,对便道进行加固处理,完善临时排水设施,确 保便道畅通;3)施工场地布置及洞口弃渣场的确立及征拆工作;4)范围内建筑物、水利水电、道路、通信线路的拆

13、迁工作;5)调查及测试水源,提供供水方案,修建蓄水池,为供水方便,蓄水池一般修在洞口上边;使其具有一定的水压;6)调查可利用的电源、通讯、劳动力、生活供给等资源;7)调查当地季节性气候环境及民风民俗;8)调查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合,洞门设计是否合理;9)调查测量基准点的位置及复核测量基准点;隧道施工前要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 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 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以洞口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2)大型机械设备安装、

14、维修和存放的场地。3)钢筋堆料棚、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便道。4)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5)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键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6)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 形成网络。7)危险品临时库房应符合危险品储备安全的相关条例。8)临时变压器设置应满足施工生产及生活需求隧。道电力供应首先要确定 总用电量,以便选择合适的发电机、变压器、各类开关设备和线路,做到 安全、可靠供电,减少投资,节约开支。弃渣场的场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容量足够,且出渣运输方便,一般设计在隧道洞口;2)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3)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4)不得堵塞河道、沟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2、场地整理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整平场地,做到“三通一”平。3. 施工测量3.1. 地表控制测量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确定导线点的准确性,导线 点经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