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7856271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过去的十年,世界发展格局发生了持续有利于新兴国家发展的新变化。未来十年,是国家按照三步走战略目标要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实施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攻坚时期;也是我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连续实施两个五年发展规划,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完成桂林洋校区校园建设,全面提升省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新形势,积极适应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谋划十年发展大计,对于我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研究

2、型省重点大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确立发展方针,强化发展重点,规划发展蓝图。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与人才发展规划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发展环境(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需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经济全球化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并正在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置身其中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们唯有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变革这条主线,更加积极地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解全球化给高等教育提出的诸多新课题,使我国高等教育快速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成为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以

3、国际意识为指导,把高等教育置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去改革和发展,推进高等教育进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更多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来改变发展并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以改变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式为导向,尽快改变师生知识结构并树立正确的全球观;以经济全球化境况下人才竞争新趋势为指引,努力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吸引、使用、交流人才的智力支持和服务基地;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为契机,注意吸收并研究在西方各国文化产品大量传入过程中,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二)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态势,需要有一个更加现代的高等教育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

4、度明显加快,信息技术*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许多学科和技术呈现出革命性变化。积极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专业过窄和科类单一状况,教师和管理者的思维和眼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向是如何确保学校学科和思维方式及学术眼界更加综合化和全球化。高等教育要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上及时采取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快步成为更加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三)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需要有一个更具创造性的高等教育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主轴,也是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我国高等教育是否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是促进高等

5、教育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逐渐走向普及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将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经济全球化下教育转型发展的历史任务,要求积极调整高等教育和大学内部结构,在突出综合性大学社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积极参与全球化,不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坚持走自己的路,注重个性发展,打造民族、行业、地域、办学及学科专业和培养模式等特色,将是大学凸显创造性,彰显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正确选择。(四)适应

6、实施素质教育新要求,需要有一个更加先进的高等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期提出并正在探索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诸多方面,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升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在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打破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传统定向的新态势下,师范院校国际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基本确定,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是变革的主流,实施教师教育和终身教育

7、已成为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教师教育一体化,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历层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努力办好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大学,是我校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五)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实际,需要有一个更加适用的高等教育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处在开拓发展时期。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科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国际岛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开放战略,基本目标是要把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要

8、把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和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培养人才和打造科技资源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克难制胜的核心要素。从远期着眼和现实需要出发,加强研发基地、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和高等学校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建设几所高水平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已是势在必然。我校应把建设较高水平大学作为一个未来目标,不断加大科学发展力度,在追逐中发展,努力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发展状况(一)基本状况经过六十多年发展积淀,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校发展逐渐步入上升通道,截止2021年,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L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1508

9、1人,其中,本科生14565人,硕士研究生404人,留学生112人;成教生12267人。2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职工1123人,专任教师8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正高级职称教师1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2%;博士学位教师1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7%o硕士生导师10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特殊津贴专家24人,省突出贡献专家37人,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省“515人才工程”人选57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3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现有学科涵盖10大门类,省、校、院三级重点学科22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

10、10个,院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4个。4 .专业结构渐趋合理。现有本科专业46个,其中师范类本科专业20个,非师范类本科专业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5 .科研状况逐步改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09万元,其中,万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1378件,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在研项目38项,国家部委办项目36项,省级项目199项。“十一五”期间,科研项目经费达3822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42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468篇,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论

11、文144篇,获国家部委科研成果奖励1项,省级奖励44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6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总资产迈上10亿元新台阶。各类校舍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7.4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5.4万册,电子图书112.02万册,生均图书86册;校园网络光纤线路总长约70千米,信息点总数达1.5万个,各类服务器30台,基本覆盖整个校园;各类实验室104个,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7 .校区功能渐趋完善。现有龙昆南、桂林洋和灵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总计2252.2亩(150万平方米),其中,龙昆南校区占地

12、面积334.3亩(22万平方米),桂林洋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占地面积1515.45亩(101万平方米),灵山校区占地面积402.45亩(27万平方米)。龙昆南校区主要定位为学校科学研究基地和对外交流中心,桂林洋校区主要定位为普通本科生教育学习和实验基地,灵山校区纳入美兰机场用地规划范围,暂不作学校总体规划安排。8 .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学校先后与7个国家和地区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设在我校,先后接受15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400余人次,累计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及志愿者350人次。9 ,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

13、3万多人。省内88%的中学教师和90%的中学校长毕业我校,服务基础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声誉向好。10 .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培训各类基础教育师资80340人次,“国培计划”进展良好,新创培养培训“双五百工程”和周末流动学院品牌优势得到社会和国内业界认可。IL资产财务增幅较大。总资产100933万元,净资产77834万元,资产负债率22.89%;2010年度财务总收入和总支出为41310万元。(二)基本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判断:纵向看,经过60多年发展,学校已发生历史性变化,成绩显著,实力增强;横向看,与国内同类型大学发展状况及趋势相比,我校在发展质量、层次、水平和实力方面还

14、有较大差距,与国外发达国家同类型大学比较,差距更大。我校现实发展状况是:一个发展模式:基本延用建国后全国统一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主要特征是: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名称变化,空间拓展。两个发展阶段:前50年为积累发展阶段,规模小,速度慢,层次低,质量不够稳定;进入新世纪以后的10年为突破发展阶段,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优、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落户、桂林洋校区建设工程开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和省重点大学建设启动等事项成为突破性发展的显著标志。三个维度特征:规模发展迅速,结构优化不够,质量提升较慢。五个基本特征:L发展类型:实际上仍属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

15、业性教学型大学,但研究型要素在不断积累和增加;2,发展地位:在基础教育领域仍处于不可替代的龙头地位,但引领基础教育的功用有待进一步加强;3发展层次:仍属于本科教育为主体,但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发展较快且有较大发展空间;4 .发展结构:师范类本科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有待彰显,非师范类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学术水平弱于传统教学能力,教师教育特色和科研能力建设需要创新并加强;5发展质量:新世纪前10年取得一系列突破,但教学质量工程和科学研究缺乏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整体实力较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应成为学校未来工作的主要任务。(S)不利因素L思想观念不适应。开放型新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

16、有待深入学习理解,实践迫切要求尽快革除口号思维,改变迟缓行动;5 .办学条件不适应。基础设施状况虽有较大改变,但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资源配置与学校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尚未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6 .人才队伍不适应。缺乏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学科及科研团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尚须向广度和深度推进。7 .体制机制不适应。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创新速度和能力与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差距较大。8 .管理方式不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式发展与管理惯性仍然存在且累积的难题较多,改革创新动力不足。校园浓厚学术与文化氛围尚未形成,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尚需精心打造并积极培育。9 .发展质量不适应。提高教育质量,凸显办学特色的措施保障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学科优势不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