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序》及译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775959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大序》及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大序》及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大序》及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大序》及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大序》及译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毛诗大序及译文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关雎是赞美后妃的美得的,是风的第一首诗,是用来教化天下的老百姓、矫正夫妇之道的。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所以它既适用于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在诸侯的邦国之中。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风的意思就是讽喻、教化;用讽喻来感化人们、教化人们。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诗是人们用来表达志向的,蕴藏在内心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就会用语言来表达,若语言

2、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若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若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情感通过声音来表达,声音组成宫、商、角、徵、羽的音调,就叫做音乐。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欢乐,因为那时的政治和睦;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因为那时的政治乖戾;亡国之时的音乐哀伤而愁思,因为那时的国民困顿贫穷。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所以匡正政治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接近于实现这个目标。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前世的君王用诗歌来规范夫妻关系,养

3、成孝敬行为,敦厚纲常伦理,美化教育风气,改变不良风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所以诗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上层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层的老百姓,下层的老百姓用“风”来讽喻上层的统治者,用文雅的言辞作委婉的谏劝,劝谏的人不会获罪,被谏的人足可以得到警戒,所以叫“风”,到了王道衰微,礼义荒废,政教失和,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迥异,“变风”、“变雅”的诗就兴起了。國史

4、明乎得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国家的史官清楚政治得失的事实,悲叹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严苛,就选择吟咏性情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通达世事变化的事实而又怀念旧时的优良风俗,所以“变风”发自于内心的情感而不不超越礼义。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民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受了先王教化的恩泽。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因此,如果诗只是描述一个国家的事,或表现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不同地方的风俗,就叫做“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雅”的意思就是正,表现的是王政之所以衰微兴盛的原因。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政事有小与大的分别,所以有“小雅”,有“大雅”。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颂”是赞美君王盛德,并将他的成功告诉给神明的。是謂四始,詩之至也。这就是“四始”,它们是诗中最好的。【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