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775421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复习:经济生活 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所以老师今天为大家总结出了常考的答题知识点,政治大题是学生们的“黑洞”归纳,常读,常记就能跳出黑洞! 、影响价格的因素1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1) 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2)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2、价格变动的影响(热点:高物价、高房价等重点掌握)(1)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来说,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厦应程度不同: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A 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 B 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韵需求量

3、减少;反之亦然。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2) 归纳到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体现: 调节生产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l)根本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未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物价水平(物价高,消费水平低)(3) 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4、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 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1)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3) (4

4、)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产与消费5年考)( 09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人类社会赖以夺在和发展的基础。(2)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第三,消费是生产韵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6、大力发展生产力(1) 原因: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才能为巩

5、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第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础;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措施:(2)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三,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第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7、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

6、力发展不平衡、乡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其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进行兼并和强强联合、 (4) 提高经营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等也是影响公司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公司经营不善9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兼并的意义: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7、,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强强联合的意义: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先进技术的开发, 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更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破产的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 促进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及时淘汰落后企业,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劳动和就业10) 员工维权等重点掌握(热点:就业压力损害劳动者权益事件(1) 为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就业?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不畅通。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

8、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社会财富。(2) 就业的途径:一靠党和国家;二靠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3) 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党和政府: 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维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 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R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护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D 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1

9、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原因) 我国之所以实行这一制度, 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或所有制结构决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定了这一分配制度(生产力水平)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不可其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实行单的分配形式,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实行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紊分配,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12(热点: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两极分化等重点掌握)(1) 含义: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

10、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2) 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3) 如何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 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既要倡导回报社会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提倡奉献精神;落实分配政策,再分配更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和先富帮后富。注重公平。、财政的巨大作用 13年考)年、 09(

11、07 国家调控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1) 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财政是观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财政是建立和完善(2) 人民生活有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萤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物质保障。 、市场配置资源14(1) 市场调节。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无形的手”),主要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计划就是国家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必须要做封两者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要

12、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多市场配置资源优点: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A 市场可以及时、准确、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市扬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C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5重点掌握)严惩哄抬物价等(热点:房地产市场调控物价临时干预一方面,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 要保证社会原因: 丰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就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浃定的,社会主义公另一方面, 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德。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三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