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774722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语文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格教育 岳阳市十四中学彭磊作为我们语文工作者,在教改下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实现人格教育呢?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和人格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者,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学生使之有 意无意地改变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这种影响力是教师作为教育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造成的,部分是由教师自身的知识才能,人格特征造成的。教师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施予的教育影响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如何发生反应,因而与教学效果有密切关系。 但教师的教育者地位只为其成功教学提供了可能,若要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产生更稳定,持久的教育影响,教师应明确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

2、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教师只有克服了单一的教育者的定位,才能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灵活的教育机智,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特征是构成教师影响力的主观因素,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一个学生更确信知识丰富、能力卓越的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科学知识的门类在不断分化和发展,同时也出现大规模的融合、交叉现象

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叉、渗透,使原有的两大壁垒的鸿沟正在填平。教师不仅要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认真钻研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法,同时也应有较广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的唯物辨证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教师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后,还要善于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与教师影响力关系密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人格是特质的一种组织,它存在于己而区别于人。我国古代的一句老话“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可以作为人格的最好概括。人格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全体和整合,表现一个人过去和现在的特性,也预示他今

4、后可能的行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质才有利于形成、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呢?(一)教师要具有正确、高尚的动机。(二)教师要具备广阔而浓厚的兴趣。(三)教师要具备热烈的情感。(四)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五)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性格。二、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 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这里的主体性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现状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省、自挖、自控、自觉、自为的特性,自己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为了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参与未来的社会生活、同理想前途、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适当的认知障碍,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在此过程中,智力活动会达到最佳状态。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与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原有学习动机的好途径。(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反馈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许多实验研究证明,来自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常常具有激励的作用。(四)适

6、当的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与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外部强化方式,从而激发和巩固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五)正确开展竞赛。适当地开展竞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需要会更加强烈。(六)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行为结果所做出的原因归究,以寻求理解等。三、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

7、爱国主义教育。当然,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觉意识,正确的认识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让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长时间以来,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学习成绩,而语文学习成绩又几乎总是读写的成绩,人的情感态度,人的审美意识,人的个性发展往往被忽略。这都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所必须纠正的。(一)依据教材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人格目标。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反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它经过多次修改并审定,是比较全面、系统的。这些课文都是我们正面进行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应该包括对学生进行是非、美丑、爱憎与荣

8、辱等教育,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人格目标。我们可以随着教学进程,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发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身。这些内容往往也是课文的重点,并不增加教学负担,只是需要教师相机渗透即可。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应该包括对学生进行是非、美丑、爱憎与荣辱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人格目标。是非教育,是指应当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从而坚守高尚的人应持有的是,摒弃高尚人不应有的非。教师的职责是通过与学生共同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认清低劣人物的丑恶本质,从而明确诚实为是,虚伪为

9、非;助人为是,冷漠为非;磊落为是,暗昧为非;大度为是,偏狭为非;进取为是,懈怠为非;孝敬为是,不孝为非学生学会了明辨是非,就可以明大义,识大理,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展现自己良好的人格。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丑教育,是指应当让学生学会撷取生活中人与物的闪光点,养成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习惯与能力,从而远离低俗与丑恶。比如教师在教授五人墓碑记时,应着意挖掘明代这五位烈士为大义谈笑而死,慷慨就义的正气美,从而让学生了悟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也。又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象魏忠贤那样的奸贼的辱人贱行是应当

10、受到千古唾骂的。还可以结合李登辉的逆行倒施给中华民族的统一带来的阻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如朱镕基曾在答记者问中所说的那样,从小就要立下为祖国献身的壮志,不惜以青春为祖国慷慨赴死,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美。反之,则是丑的。又比如当今一些粗俗低劣的小说,其内容、基调是极玩世、极没有正气的,学生们只有具备了分辨美丑的能力,才能取美去丑,坚持正确的鉴赏标准,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充盈正气,充盈美好。应当使学生知道,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满腹经纶,又有了一怀正气,那才是真正的美好人生,那才真正拥有了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无竭的精神财富。 爱憎教育,是指应当让学生学会爱,懂得憎。语文教材中这样的教育内容有很多。

11、比如屈原,是何等深切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为了他深爱的楚国,他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怀瑾握瑜,不肯与世推移,他宁赴常流,以此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这种美而又坚的挚爱,是我们千秋万代应当仿效的。闻一多、朱自清,在黑暗势力面前,在敌人的重压面前,他们以不惜一死的勇气,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灭的勇气和良心;他们满怀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乔尔丹诺 布鲁诺坚持真理、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他对真理的无限热爱,对迷信的无比憎恨。上述这些人类杰出人物的鲜明爱憎,是他们伟大人格的体现。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深刻痛恨,对光明的热

12、烈赞颂,他心中的大爱大憎,多少年来强烈地感染着热爱正义的人们,指引着无数热爱正义与光明的人的追求方向。 荣辱教育,是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比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这种傲骨傲气,表现了他们在权贵面前不甘受辱,追求心中理想的反抗精神。蔺相如在廉颇口出恶言之时,却能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则是他为国家利益忍个人之辱的高尚人格的体现。古代先贤们主张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中国人特别崇尚的气节,也应当是当今青年应有的人格。(二)通过文学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领悟人生要义,培养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的赏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即人学,对

13、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当然,这需要我们纠正过去单纯从政治社会层面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克服把文学形象政治标签化的弊病,进入到人学的层面,使文学形象还原为血肉丰满的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他们从或恶或善,或奸或忠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受到灵魂的激荡,情感的洗礼。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领会应该怎样,培养向善之心;在鞭挞丑类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树立去恶之志。 在这方面,笔者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加强对一些人格有缺陷的悲剧人物的分析,找出其人格缺陷以及这些缺

14、陷与其命运的关系,对中学生来说,尤其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现在的中学生一事当前,往往只看到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而很少意识到自身应负的责任。启发性是指,这种分析往往更能触动他们,从而促使其反躬自省。如对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过去往往只注重其不争的社会根源的分析,对其不争也只从封建思想的毒害等社会因素来解释,而很少涉及不争的另一涵义-不争气。后来在此类作品的教学中,我在充分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让他们理解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根源固然是在于社会时代,但同其自身缺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等人格缺陷也不无关系。这种分析最好结合比较教学的方法进行。学生讨论分析

15、的过程无疑是一次自我教育过程。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去思考,反省自身。(三)针对新时期特点,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校园,这一切必然对学校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我们却无法要求教材变化跟上社会变化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运用演讲会、讨论会、作文、写影视评论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扩大视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各种不良倾向侵害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亲和力和参与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引进现实生活中诸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和中国入世等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祖国灿烂的优秀文化,以及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立志报效祖国,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生命。 正因为如此,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关系到当前劳动者整体素质优化的重要过程。青少年自身的人格品质、认知水平将是他们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总之,人格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具有真正高素质之根本,每一位为人师者,都应当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以此为己任,不懈怠地为培养学业有精、人格有成、内外兼美的人才而勉力,再勉力! 那才真正拥有了精神财富取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