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害虫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774641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害虫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物害虫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物害虫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物害虫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物害虫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害虫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害虫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害虫一 定义: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再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 一类害虫。二发生危害特点:寄主范围广,生活周期长,与土壤关系密切,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 三危害方式大体分为:长栖土中型,昼栖夜出型,成若均害型1 蛴螬类:金龟甲幼虫的通称,鞘翅目,金龟甲总科 大黑鳃金龟 生活史:种群越冬虫态有幼虫和成虫两种,幼虫越冬为主,次年春季麦田和春播作物受害重,夏秋作物受害轻。成虫越冬,次年春播作物受害轻,夏秋作物受害重,出现隔年严重的 危害现象。主要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假死性,性诱现象明显,趋光性不强,雌虫几乎无趋光性。幼虫共3 龄,子龄幼虫期最长,食量最大,为害最重。铜绿丽金

2、龟 生活史: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再土壤中越冬 主要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假死性,趋光性强。幼虫钻蛀为害,蜕皮不皱缩,从体背部裂开褪下。为害特点:食性杂,若虫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成虫喜食作物合果树等。蛴 螬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长造成地上部分幼苗枯死。2 金针虫类:叩头甲幼虫的通称,鞘翅目 狗金针虫分布:早作区中有机质缺乏, t 土质疏松的粉沙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重 生活史:幼虫或成虫在1585 厘米土层越冬,生活史幼虫期最长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雄虫不取食,性活跃,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雌虫无趋光性,偶尔取食少量麦片,没有后翅,不能飞翔,行动迟缓,只在地面麦苗上爬行 细沟

3、金针虫生活史: 2-5 年完成一代,世代重叠,多态现象明显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有强叩头反跳能力和假死性,略具趋光性,对发酵气味有极强的趋性, 成虫夜晚取食。分布:水浇地,较湿的低洼的过水地黄河沿岸的淤地,有机质较多的粘土地发生重。 危害特点 受害苗的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是丝状,幼虫咬食播下的种子,伤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地下茎,使之不能生长,还能蛀入块茎或块根, 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腐烂。3 蝼蛄类:属于直翅目,蝼蛄科 危害特点:咬食各种作物种子和幼苗,特别喜欢吃刚发芽的种子,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缺苗,在

4、土层表面窜行为害,造成 种子架空,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而死。生活史:成虫若成在土壤中越冬 习性:昼伏夜出。群集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栽培管理:轮作与间套作方式,精耕细作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主要影响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地势和土壤类型 植被:非耕地的虫口密度明显高于耕地,不同作物田地下害虫密度不同,植树造林,农田林网化。农田环境:靠近林木果园,坟墓,菜园的农田地下害虫发生重,靠近村庄的农田发生中 天敌:蛴螬,白僵菌,绿僵菌,乳状菌,苏云金杆菌,病原线虫,寄生性天敌,土蜂,寄生 蝇。5虫情调查调查方法种类和虫口密度的调查:1 挖土调查法,秋季进行,选择有代表

5、性的地块,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分别进行,蛴螬,金针虫,采用Z字型或棋盘式样法为宜。2 灯光诱测法:利用黑光灯3 食物诱集法:播小麦或玉米4 糖醋盆诱集法危害情况调查6防治技术防治策略:防治地下害虫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 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幼虫与防治成虫相结合,协调应用各项 措施,将地下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防治指标:因种类地区不同,各地报道差异较大,蝼蛄类 1200头每平方千米,蛴螬类 30000 头每平方千米,金针虫类45000 当各类害虫混合发生时 22500-30000 头每平方千米。1农业防治:1耕翻土壤,实行精耕细

6、作 2合理轮作倒茬3合理施肥4适时灌水5精选种子, 适时早播2 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的天敌种类虽然很多,但目前实际可利用生产的是乳状菌合白僵菌。3物理防治:1 灯光诱杀,根据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杀2人工捕杀,结合犁地,随犁拾虫, 结合夏锄抠窝毁卵,防治蝼蛄,利用金龟甲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夜晚取食时,振动树干, 将伪死坠地的成虫捡拾杀死。4 化学防治:1 种子处理 2 土壤处理 3 毒饵诱杀 4 药液灌根 5 堆草诱杀 6 药剂诱杀金龟甲 7喷雾法5 植物检疫:稻水复甲。葡萄根瘤蚜,根螨,美国白蛾迁飞型害虫一小地老虎,俗称地老虎,属于鳞翅目1 为害特点:以第一代幼虫的危害最大,12龄幼虫取食作物嫩叶,3

7、龄以上的幼虫咬断 作物茎叶柄,严重时造成幼苗断垄,甚至毁钟重播2生活史:无滞育显现。条件事宜时可终年繁殖,分为主要越冬区,次要越冬区,零越冬 区,非越冬区3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强烈的趋光性,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趋化性。幼虫。初孵幼虫有吞噬卵壳的习性,假死性,思想残杀,耐饥饿能力强,幼虫老熟后,长迁移到田埂,田边, 杂草根际。二粘虫:东方粘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技虫1 危害:食性较杂,幼虫取食叶片,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要再三龄以前控制害虫2生活史:无滞育现象,条件事宜时可终年繁殖,维度越高的地方世代越少,粘虫耐寒能 力较差,以幼虫和蛹在稻粧,稻草堆,田埂及田边等地的杂草中越冬。3习性:成虫昼伏夜出

8、,补充营养,趋化性,趋光性,产卵习性,在田间的粘虫喜欢选择 水稻,小麦等密植作物或杂草上的玉米,高粱田产卵,尤其喜欢在地势低,湿度大,生 长茂密的田块产卵,幼虫6龄,再条件事宜时,有增加蜕皮次数的现象,取食卵壳2夜 晚活动3 隐蔽栖居4潜土5 假死性6 迁移危害,幼虫老熟时停止取食,排尽粪便后钻入 寄主体内4迁飞规律:具有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标记回收试验,每年有4次大范围的迁飞活动,有2钟迁飞方式5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气候:温度,湿度,降雨和风影响较大,既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喜欢温暖环境 食物:迁飞地密源植物种类的多少及其开花情况决定蜜源的丰盈,直接影响发生程度,幼虫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生

9、长发育状况也不同栽培管理:丰产栽培有利于粘虫的发生,作物密度高,灌溉条件好,施肥充足的高产田块受 害较轻,农业结构的整体布局与粘虫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喜欢取食禾本科植物 天敌:中国曲胫步甲,赤背步甲等6虫情调查方法诱测成虫:糖醋诱蛾,黑光灯诱蛾卵量调查:当雌蛾卵巢发育达到3 级开始查卵,直至见不到卵为止幼虫调查:发育进度调查,发生成都调查,残虫数量调查天敌调查:寄生性天敌,再粘虫卵盛期和5龄幼虫盛期各进行一次,捕食性天敌可结合幼虫 调查进行,预测预报。发生预测,发生程度预测。7 防治技术:防治策略:考虑到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各发生区之间存在互为虫源的关系,在控制 本地区粘虫为还时还应注意尽

10、量压低种群数量,以减少下一代虫源基数。防治粘虫必须 把幼虫控制再3 龄以前,在控制麦田第一代粘虫危害时,为了保护有益昆虫及天敌应尽 量使用生物药剂,此外要综合考虑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上其他病害。耕作防治:在越冬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大量压缩麦田面积,通 过冬季铲除杂草,清除水稻根茬,减少越冬虫源,在非越冬区,通过合理密植,加强田 间肥水管理,控制田间小气候。诱杀防治:再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杨树枝把或谷草把,防治糖醋盆,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毒,地残留,或与环境相容性的药剂。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使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三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

11、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玉米 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潜蝇1 玉米螟: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 危害:只要以幼虫钻蛀为害。低龄幼虫先蛀食嫩头,进而逐渐蛀入主茎,大龄幼虫则多蛀害 青铃,引起棉铃,腐烂落铃,影响产量和品质。生活史:兖州玉米螟年发生代数以各地气候而异,一般随维度合海拔升高而世代减少。以末 代老熟幼虫再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茎中越冬习性:成虫昼伏夜出,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交尾产卵。幼虫有趋糖,趋触,合趋光性, 群集与扩散,再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再心叶内为害,页面呈现半透明斑点。发生与环境关系:气候:玉米螟喜欢中温高湿,高温干燥不利于其发生。水分:湿度

12、合雨水对其发生的影响是 多方面的,越冬幼虫复苏后,必须直接饮水才能正常化蛹栽培管理,一个地区的耕作制度或作物布局可直接影响玉米螟种群消长合作物布局。变春播 为夏播,变一熟为两熟天敌:寄生性,寄生于卵,赤眼蜂科,寄生于幼虫和蛹,小蜂科,全小蜂科,捕食性瓢虫,步行虫等寄生植物:种类,长势,生育阶段以及品种。四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1 稻负泥虫 危害:幼虫合成虫危害时沿叶脉食害叶肉,受叶脉限制造成白色纵痕条斑,严重是秧叶焦枯,甚至会株亡 生活史: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再稻田附近背风向阳的山坡田埂越冬。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气候:低温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生,地

13、理环境,山区,半山区发生重。天敌,全小蜂,步甲等 习性:成虫喜欢阳光,卵多产于页面,通常排成两行,幼虫清晨浓露时活跃,晴天中午隐蔽,4 龄幼虫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提早插秧,培育壮秧,药剂防治,防治成虫,再产卵 前进行,防治幼虫,人工防治。五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 水稻潜叶蝇:双翅目 分布:朝鲜,日本,国内各稻区均可发生,危害苗期,幼虫潜叶危害。 症状:叶子尖端往下形成一条斑弯曲,越来越粗,白色,斑上有一黑色不服不受叶脉限制 生活史: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45 代,从成虫和蛹再杂草上越冬,每以代幼虫为危害水稻的 主要世代 习性:成虫白天活动趋糖蜜,耐低温,

14、产卵于近水面的叶片上,幼虫潜叶危害,并有转叶为 害习性,多再叶内化蛹。与环境关系:其他寄主: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是其24 代寄主,气候:低温多雨有利于其 发生,栽培管理:深灌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培育壮秧,浅灌水,清除田间杂草,药剂防:,带药插秧,防成虫, 再成虫盛发期,防幼虫,在幼虫孵化初期。六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1 蚜虫类:俗称腻虫同翅目蚜科 直接危害:以吸收式口器从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植物营养损失,发育受阻,出现畸形生长,甚至死亡间接危害:蚜虫排泄的蜜露覆盖再植物表面,直接形象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合蒸腾作 用,同时,蜜

15、露是众多植物病原菌的培养基,容易导致植物病害的流行。蚜虫是多种植 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由它传播的病毒带来的危害甚至超过蚜虫本身的危害2的一般的生物学特性多型多态现象:蚜虫多型多态是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每个种类至少有两个型,有翅孤雌型和 无翅孤雌型,有些种类具有多型。蚜虫有翅型产生的原因 蚜虫再生活环境那个良好的条件下一般产生无翅型,有翅型的产生是内外作用的结果。外因:不良的环境条件是蚜虫产生有翅型的外因和条件。内因:翅原组织是蚜虫产生有翅型的 物质基础,胚胎上的翅原组织。蚜虫的生活周期:不全周期: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叫不全周期。 全周期:在1-2年内,一般在一年内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发生。根据寄主情况分:同寄主全周期,异寄主全周期 根据生活史分为:留守式,越夏式,乔迁式,复迁式。 A 留守式: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植物的寄主植物,在其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 替,发生世代一般很多。B 越夏式:同寄主型,发生世代较少,夏迁发生形态异常的第一龄越夏型,不食不动 4 5 个月之久,再秋天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C 乔迁式:异寄主型,原寄主两性生殖,次生寄主,雌生殖。D 复迁式:异寄主型,原寄主两性生殖,次生寄主,世代交替复杂。4 蚜虫的生态学: 分布:蚜虫主要分布再北温带。发生和消长的外界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