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7721076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形成作者:刀承华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一、刀安仁的主要思想纵观刀安仁一生的经历、活动、业绩,以及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归纳出他的以下几方面的主要思想。(一)开拓创新的思想开拓创新是刀安仁的主要思想之一。他创作的游历记写道:“我们这一代热血的青年啊!青春理想的幼芽已在心田里萌动”,“我们奋发上进的心啊,就像日本的樱花迎着朝阳开放。我们展开求知的双翼,在知识的云天里翱翔。我故乡的兄弟姐妹们啊,我们将要实现多年的梦想。”寥寥数句,明白地道出了他不甘因循守旧,而要开拓创新的心愿。刀安仁开拓创新的思想更表现在他的一系列创新改革活动中

2、。刀安仁的创新活动之一,是在他年轻时候(1888年)组织戏班和戏剧创作组,把世代流传的阿銮相勐等傣族民间文学作品改编成傣戏搬上戏台,使历经了漫长发展过程但在当时仍处于戏剧萌芽状态的十二马、爷爷犁田奶奶送饭等那样的民间表演形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真正意义的戏剧,使傣族跃入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戏剧的少数民族之列;另外,刀安仁还组织戏剧创作组成员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大量的汉族文学作品改编成傣戏脚本,供戏班唱演。翻译移植的傣戏脚本既丰富了傣戏的剧目,又给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傣族文学具有了更为广阔的题材和内容。刀安仁的开拓创新活动之二,是他率先迈出了作家文学创作的第一步,开傣族作家创作之先河

3、,于1899年写下了充满爱国热情、号召边关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爱国长诗抗英记,于1906年在赴日本留学途中写下了洋溢着寻求知识、振兴民族和国家热切希望的游历记和旅日之歌。这三部作品的问世,使傣族结束了没有作家文学的历史,在傣族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刀安仁开拓创新活动之三,是出国考察留学。为了寻求真理、发展经济、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刀安仁于1905年到印度、缅甸考察,1906年又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变卖家产,率领十余名傣族男女青年东渡日本留学。在20世纪初期,一个荒蛮边地的少数民族封建土司用家产换取盘缠,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冲

4、破重重障碍,带领本族青年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求学,暂且不说结果如何,光这一行动本身,就足够是一件极不寻常的难能可贵的开拓创新的事迹。刀安仁和他率领的傣族男女青年在日本的洋学堂里勤学苦读,学习了知识和技能,开阔了眼界,收获而归,“为傣族社会历史增添了光彩”。刀安仁开拓创新活动之四,是大胆引进外域先进科技,开展从封建领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的改革实践。刀安仁前往日本留学途经新加坡时,购买了八千棵橡胶树苗和少量桑苗,以及少量的银华、皂果籽种,请了两个技术员,派刀卫廷负责运送回干崖安排栽种,这八千棵橡胶树苗被种植在干崖新城背后的凤皇山上,至今尚留一棵,被誉为“北纬二十五度的橡胶树”,是中国最早的橡胶树

5、。1908刀安仁怀着“发展实业,光复民族”的雄心壮志,率领跟随他到日本留学的傣族男女青年,从日本返回干崖,并请来日本农艺专家、轻工业专家、教员和十多个技工,同时运来在日本购买的部分枪支和机器。一回到干崖,刀安仁首先制定了兴建火柴厂、印刷厂、丝绸厂、养蚕厂、银器厂、机械修理厂、发电厂、橡胶制品厂,以及扩大橡胶园、桑园等宏伟计划,并开始将计划付诸实施。为了配合计划的实施,刀安仁开设了“新城银庄”,发行通用银票,并在其他繁盛市场设立分铺。刀安仁的经济改革举措,给当地各族人民见到了前所未见的新鲜事物,开阔了眼界,认识了技术革新和经济改革的意义,坚定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振兴经济、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二

6、)保家卫国的思想刀安仁生活的时代,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刀安仁生活的干崖是云南的门户,云南又是我国西南的屏障,因此西方列强对此地虎视眈眈,垂涎三尺。188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了缅甸,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但英国人并不因此而满足,还想侵占我国西南边境,多次入侵我国领地,掠杀人民,抢占土地。刀安仁曾多次率领当地傣、景颇、德昂、傈僳等各民族人民奋起抵抗。如1891年组织军队阻击入侵干崖的铁壁关英军,1893年带兵协助当地景颇族武装反抗英军入侵虎踞关盆干地区的英军,歼灭英军一千多人,1898年率领各族群众英勇抵抗再次大举入侵铁壁关、虎踞关等地的英军,击败敌人。另外,刀安仁在中英会勘中缅界务中,面

7、对英国侵略者猖狂实施扩张政策,丝毫不退缩,坚持爱国立场,忠实地坚守国土,镇守国门。面对清政府对英国侵略者的妥协和退让,发出撕裂肝胆的悲叹:“小民尚知守土,朝廷却忍辱求荣,如斯沉沦,国将不国!”更加激起了他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无能的清政府的厌恶,以及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萌生了保国护民的思想。刀安仁和父亲刀盈廷组织地方武装抗击入侵的英军长达八年,这样的爱国行动,“适应祖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完整的要求,早已走在斗争前列。”1刀安仁的保家卫国思想在他的长诗抗英记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在诗作中,作者首先把自己的家乡描写成富饶美丽、安宁平静的理想之邦:山青水秀是我们祖先的乐土,富饶土地养育着健美的民

8、族,男耕女织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充分地抒发了刀安仁对乡土的热爱。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不仅仅把感情局限于较为狭小的乡土之情,而是通过边疆与祖国的关系,抒发了革命的爱国情怀:我国的历史婉若清清江流。边关界地就像主流上的支江。我们祖国就像一颗古老的大青树,我们的家乡就像片片树叶郁郁苍苍。江河相通,水流不尽,枝杆一体,蓬勃向上。用主流与支江的关系和大青树与树叶的关系来比喻边疆和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进而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可见,刀安仁的乡土之情已经上升到了热爱国家的层面。刀安仁对祖国的热爱还表现在抗英记对入侵者的咒骂和肖像描写之上。如“狂癫的野兽”,“形如鹰嘴的勾鼻”、“形如弯担的下颏”、“贪婪的灰眼睛”。这种形象生动的描写,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显示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无比热爱。字字句句流露着保家卫国的思想和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大无畏精神。(三)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