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467538465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小说叙述人称、视角叙述人称、视角及其作用及其作用叙述人称种类01第一人称叙述中,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中的角色,如“我”、“我们”等,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叙述者与角色第一人称叙述只能描述叙述者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内容,限制了故事的范围和深度。叙述限制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情感表达直接对话第二人称叙述可以直接与读者进行对话,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代入感。第二人称叙述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叙述者知道所有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自由地在角色之间切换,提供全面的视角。全知叙述叙述者只能了解部分角色的想法和感受,提供有限的视角。有限叙述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是一种叙述方式,叙述

2、者不介入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只描述角色的行为和外部世界,提供客观的视角。客观叙述010203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02第一人称叙述使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读者更容易代入角色,感受到故角色,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信度。增强故事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可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深入揭示角色以深入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使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读者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情角色的动机和情感变化。感变化。揭示人物内心塑造角色形象01010202第二人称叙述的作用03第二人称叙述使读第二人称叙述使读者感到自己就是与者感到自己就是与故事人物对话,从故事人物对话,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故而拉近了

3、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了事的距离,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阅读的沉浸感。拉近读者距离第二人称叙述使读第二人称叙述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读者会不自觉因为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和地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代入到故事中,经历代入到故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和情感。事主题和情感。引发共鸣第二人称叙述使读第二人称叙述使读者感到自己参与到者感到自己参与到故事中,增强了读故事中,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使阅者的参与感,使阅读过程更加有趣和读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生动。增强参与感第二人称叙述的作用第三人称叙述的作用04全面展现故事第三人称叙述可以全面展现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内心

4、活动,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故事。01保持客观性第三人称叙述可以保持客观性,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故事,避免主观偏见。02笔触自由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更灵活的叙述方式。03不同叙述人称、视角的转换05情节发展需要在情节发展需要转换叙述视角时,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01人物性格展现通过转换叙述视角,可以更深入地展现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02增强故事张力在关键时刻转换叙述视角,可以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03叙述视角转换的时机叙述人称、视角与故事主题的关系06故事主题对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全知叙述在讲述个人经历或内心感受的故事中,

5、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在讲述复杂情节或展现多个角色视角的故事中,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更灵活的叙述方式。在全知叙述中,叙述者知道所有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自由地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增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叙述视角与主题的契合叙述视角的选择需要叙述视角的选择需要与故事主题相契合,与故事主题相契合,以更好地表达故事的以更好地表达故事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叙述视角的创新叙述视角的创新可叙述视角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故事体以带来新的故事体验,使故事主题更验,使故事主题更加新颖和独特。加新颖和独特。叙述视角的选择叙述视角的选择会影响叙述视角的选择会影响故事主题的表达,故事主题

6、的表达,不同不同的叙述视角可以带来不的叙述视角可以带来不同的故事效果。同的故事效果。叙述视角与故事主题的相互作用儿童视角 举例:举例:呼兰河传(节选)呼兰河传(节选)萧萧 红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

7、朵火黄的黄花。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

8、惧的心理。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根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

9、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给蒙住了。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常见叙述视角的一般特点07儿童视角的主要特点归纳:儿童儿童纯洁的心灵纯洁的心灵和和简单的阅历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客观真实

10、;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平易亲切;儿童儿童好奇心、好奇心、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和和懵懂无知懵懂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陌生化化”新奇有趣;新奇有趣;儿童的儿童的生性生性顽皮好动嘴馋或可爱乖巧,使小说更有顽皮好动嘴馋或可爱乖巧,使小说更有童趣童趣和生活气息;和生活气息;用儿童用儿童天真善良天真善良的天性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凸显主题,直扣人心。直扣人心。.女性视角一般特点以女性以女性敏锐敏锐的观察力,的观察力,在取材小,通过在取材小,通过细节细节

11、使情感和文笔相对更加使情感和文笔相对更加细细腻腻,引人入胜;,引人入胜;以其以其母性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抒发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抒发怜悯怜悯的的情怀情怀,或,或温暖温暖爱爱意。意。以女性的以女性的柔弱身躯柔弱身躯,表达,表达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意志;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动物视角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新颖情新颖情趣;趣;动物非人类,以动物视角来动物非人类,以动物视角来观照审视人类生活观照审视人类生活,更,更客观冷静客观冷静真实,真实,所言人之所不能。所言人之所不能。老人视角一般特点以老人视角叙事多为以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怀旧情怀旧情怀;老人多是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深沉思考意味,饱含对自身、对民族、对国家命运意味,饱含对自身、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的思考;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沧桑感和厚重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