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7438146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 群落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3节 群落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节 群落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3节 群落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3节 群落的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 群落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 群落的结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 节 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群落的物种组成1. 2019河北邢台月考 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2.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知识点二群落的种间关系3. 2019陕西榆林一中期中 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

2、)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就会使乙牛也患血孢子虫病,蜱与 牛的关系、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 ()A.互利共生、寄生B寄生、寄生C竞争、寄生D捕食、互利共生4. 从生态学角度看,表现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诗句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 将 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 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L4-3-1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判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图 L4-3-1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

3、数目肯定多于a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和b互利共生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6. 对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A. BCD7. 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 生长在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物,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

4、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 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 他植物。从群落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 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知识点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8. 研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错误的做法是 ( )A.取样时不铲除表层土壤B利用诱虫器收集小动物C. 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D不知道名称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9. 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

5、体总数如下表所示,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10. 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 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池塘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11. 图L4-3-2中表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 示营养流

6、动的方向;图(2)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图 L4-3-2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图的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12. 2019江西七校联考 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 L4-3-3 所示的结果。据此 不能推断出 ()图 L4-3-3A.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C

7、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D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将农田作为一个生命系统进行研究至关重要。回答问题:要研究农田中的群落,首先要调查。(2)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 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所以研究人员要定期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通 常采集小动物要用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分别是和。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动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

8、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的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该种肥料后,土壤板结,有机物分解能力傾强”或“弱”),导致生物大量傾“繁殖”或死亡”),影响生物的多样性。14图L4-3-4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L4-3-4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分别属于、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 从图中曲线分析,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为,其中雪兔的数量变化用字母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万只。(3) 从种间关系分析,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和。(4) 从图中任意

9、一时段可以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傾“早于”或晚于”)雪兔 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1. A 解析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为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我国沿海红树 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 度,均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 A 解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即丰富度 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逐渐降低而逐渐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 减小;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3. B 解析 蜱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

10、血液为食,蜱与牛的关系为寄生;血孢子虫生活在牛的 血液中,也以牛的血液为食,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也为寄生。4. B 解析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是寄生关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其中的 草和豆苗之间为竞争关系;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桃花始盛开”分别体现的是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5. C 解析a和b是竞争关系,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b在竞争中 获胜。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不一定生存在类似于实验培养的条件下,若食物和空间 等条件充裕,二者也可以共存,b的数目也不一定多于a。6. C 解析分层现

11、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与光照等环境因素的不同有关正确;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错误; 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正确;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不同作物对环境因素的利用程度不同进行套种,合理搭配种植作物,正确;群落分层是指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而玉米是一种生物,其合理密植与植物 的分层现象无关,与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错误。7. D 解析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种群个体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项错 误;成片的竹林中不同地段植被不同,具有水平结构,B项错误;竹林中竹笋、幼竹、成年竹等 所有

12、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种群,C项错误;竹林不同高度生物类型不同,说明其具有 垂直结构,不同地段植被不同,说明其具有水平结构,D项正确。8. C 解析 取样时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不需要铲除表层土壤。调 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9. A 解析 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深度的土层 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和个体数量不同,因此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项正确。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 分布与光照有关,B项错误。土壤中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 者,C项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的个体总数下降,种群密度下降,但丰富度可能不变,D项错 误。

13、10. A 解析优势种是群落特征的一个概念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项错误。群落都具 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项 正确。若乔木层稀疏,则透过光照较多,草本层生长较好,所以乔木层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 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11. B 解析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 食和竞争,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图(1)的中A与B是捕食关 系,当A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会增加但不能一直增加B错误;图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分别对应图(1)中的,C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

14、在 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12.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随着枯落物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光照明显影 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林窗和林下 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各不相同;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3. (1)物种丰富度(或物种组成)(2)取样器取样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后两者不要求顺序)(3) 化肥田 弱 死亡解析 (1)要研究农田中的群落,首先要调查物种丰富度。 (2)采集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两种。 (3)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 田中的土壤动

15、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种数远远大于化肥田。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 土壤板结, 使土壤有机物分解能力弱,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14. (1)种群 群落(2)捕食 A 14(3)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数量急剧减少(4) 晚于解析 (1)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变化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据图分析,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为捕食。A表示雪兔的数量变化,B 表示猞猁的数量变化。雪兔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14 万只。 (3)可食的植物增加和猞猁数 量急剧减少是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图中曲线A表示雪兔 的数量变化,其种群数量先增加且先减少B表示猞猁的种群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