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743725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觉得以下的名词解释比较重要,特别是划线部分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汽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由特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共振吸收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锐线光源:发射线比吸收线窄得多,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一致并有足够强度的光源。特征浓度: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灵敏度: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测量信号的变化程度。荧光猝灭:激发态原子和其他粒子碰撞,把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热运动及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

2、,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荧光:某些结构的分子或原子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吸收),由基态变为激发态;在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会发射出比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 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分子荧光:由基态分子受一定波长的光(紫外、可见、红外)激发而产生的,是由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的。电位分析法: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来测定离子的浓度。电导分析法:测量待测液的导电能力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库伦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被测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来确定物质含量。伏安法: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标准

3、电极电位:在25,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mol/L时的电极电位。液接点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其大小一般不超过0.03 V。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液离子活度(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离子呈Nernst响应。参比电极:在指定温度下、压力下,电位已知,并且不随待测溶液的组成改变而改变的电极。选择性系数(Ki,j):能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i与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电导率( ):即电阻率的倒数,表示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摩尔电导率( ):在相距为1米的两平行电极间放置1m

4、ol电解质的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电极极化: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包括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超电位:因极化作用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差值。可分为浓差极化电位和电化学超电位。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的差异引起的极化现象。这时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即是浓差极化超电位。色谱法: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吸附、分配、离子交换、亲和力、分子尺寸)不同,使固定相对组分的保留作用不同,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不同组分产生反复多次的差速迁移而进行分离的方法。基线: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有流动相流过检测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曲线

5、。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到出现信号最大值时的时间。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即流动相流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相对保留值:指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i)与组分(s)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组分i对组分s的相对保留值。峰高:色谱峰底最高点至峰底间的距离。峰面积:峰与峰底间的面积。峰宽:又称峰底峰宽,基底宽度是色谱峰两侧拐点处的切线在基线上截取的距离。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s)和流动相(m)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分配比k:又称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两相平衡时,固定相中组分的质量(p)与流动相

6、中组分的质量(q)的比值分离度:表示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程度。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电子强度调节剂:把浓度较大、但不干扰测定的惰性电解质溶液叫做离子强度调节剂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与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之比,用于衡量荧光猝灭的程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原理,使流经石英管的工作气体电离而产生火焰状的等离子体。内标法:以一定量的纯物质(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定的试样中再进样分析,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峰面积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1、 样品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2、 空气采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直接采样法(集

7、气法)反映现场气体各组分的瞬时浓度用于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浓缩采样法(富集采样法)反映现场气体各组分的采样期间的平均浓度当空气中被测物质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待测组分时采用。3、 样品处理的目的与原则。目的:使被测组分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去除干扰的杂质等基体物质;达到可以测定的适合形式(一般为液体)。原则:不能有待测组分的流失;不能污染或引入待测组分、干扰物质;方法简单易行、快速、实惠、安全。(无损失,无污染,方法简便)4、 干灰化法与湿消化法的优缺点。干灰化法优点:不加或加入少量的试剂,空白值低;可处理较多的样品;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答。缺点:所需时间长;

8、温度高,易造成挥发元素的损失;回收率低。湿消化法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低,损失少。缺点:产生有害气体;初期产生大量泡沫外溢;试剂量大,空白值高。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存在哪些干扰,并举例子。包括光谱干扰、电离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背景干扰。光谱干扰: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干扰物质谱线分离不完全,这类干扰主要来自光源和原子化装置。在分析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邻近线可以通过调小狭缝的方法来抑制这种干扰。空心阴极灯内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干扰元素的辐射换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干扰。灯的辐射中有连续背景辐射用较小通带或更换灯电离干扰:指高温电离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引起

9、原子吸收信号下降的现象。被测元素浓度越大,电离干扰越小。消除办法:加入消电离剂。化学干扰:是指在液相或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原子在火焰中与共存元素及火焰成分发生化学作用及电离而产生的干扰。 直接影响分析元素的原子化率,是主要干扰之一。干扰的消除尽量提高火焰温度和有效利用火焰气氛;加入保护剂,使待测元素避免与干扰元素结合;加入释放剂,使被测元素释放出来;溶剂萃取分离(萃取待测元素或萃取干扰元素);加入基体改良剂,改良基体。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物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采用标准加入法或稀释法来排除物理干扰。背景吸收:来自样品组分在原子化过

10、程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和微粒对特征辐射光的散射。背景校正的方法:1、邻近非共振线校正法;2、氘灯扣除背景法;3、Zeeman 效应扣除背景法6、 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与朗伯比尔定律的条件一起记)。 物理性因素,即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 化学性因素。 定律的条件:入射光为单色光+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即稀溶液)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基础及其条件。分析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由峰值处测得的吸收值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条件:发射线必须比吸收线窄得多,发射线的中心频率(或波长)与吸收线一致,且有足够的强度。8、 荧光光谱的特征。 荧光波长比激发波长长荧光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不同而改变;

11、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大致成镜像关系。9、 盐桥的作用 构成原电池的通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消除液体接界电位10、 塔板理论的四个假设。 1.即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相等的水平塔板组成(塔板上部为流动相占据,下部为固定相占据),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H表示,称为理论塔板高度。2载气是间歇式(脉冲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V3在色谱柱的每一“塔板”内,组分在两相间瞬间达到分配平衡。分配系数在各塔板内是常数4样品全部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11、 塔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塔板理论的贡献:(1)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 (2)提出了评价柱效能指标n和H塔板理

12、论的不足:(1)不能解释载气流速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 (2)不能回答色谱峰为什么发生变形 (3)不能说明塔板高度受什么因素影响12、 速率理论的表达式,各项的意义,如何影响峰的扩展。速率理论(Van Deemter 方程):H=A+B/u+Cu涡流扩散项A:产生原因:随载气一起流动的组分由于固定相的阻碍而改变运动方向,形成“涡流”,导致不同的组分分子在柱中走过的路程长短不一致,引起峰形的扩张。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产生原因: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内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度差而形成浓度梯度,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传质阻力项Cu13、

13、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1)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与样品中的组分完全分离; (2)内标物质与待测组分的结构和性质相近(色谱峰位于被测组分色谱峰附近,并完全分离。)(3)内标物质为纯物质或含量已知(4)内标物与样品互溶,不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14、 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区别。定义固定相流动相分析对象出峰顺序洗脱难洗脱物质的流动相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键合极性基团(氰基、氨基、二醇基)低极性有机溶剂较强极性的有机物(溶于有机溶剂)极性弱的物质先出峰增加流动相的极性(增加乙醇等的含量)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键合羟基硅烷(烷基、苯基、苯甲基)水为主体+有机溶剂弱极性及中等极性的有机物极性强的物

14、质先出峰减少流动相的极性(增加有机相)以下是比较容易忽视的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2.空心阴极灯的构成: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3.石墨原子化器的4步骤:干燥、灰化、原子化、高温净化4.紫外区波长范围:200-400nm;可见光区:400-760nm5.紫外可见光读书范围的选择:T%在15-65或者A在0.2-0.8范围内,误差最小。6.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能量依次减小)7.荧光产生的条件 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紫外光的特定结构

15、(*和n*);分子在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能之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8.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消除方法:使用盐桥9.选择性系数的定义和意义选择性系数 ( Ki,j):能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i与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 表示共存离子j 对响应离子i 干扰程度 Kij 越小,电极对待测离子的选择性越高;实用意义:可用于判断电极对测量体系的适应性;可作为选择适当的离子强度调节剂的参考;可作为试样预处理时选用试剂的参考10.电导分析法的定量基础欧姆定律 库伦分析法的定量基础法拉第公式11.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液相色谱的)简答题:(貌似5个)1: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拓展一下吧)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存在哪些干扰,并举例子(师兄说了保护剂神马的):包括光谱干扰、电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