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723827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学习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KPM抗震鉴定与加固第一章 绪论1. 何为鉴定加固 鉴定包括:可靠性鉴定,抗震鉴定,危房鉴定,火灾鉴定,裂缝鉴定,工 程质量 评定,耐久性评定,地基基础鉴定。加固包括:地基基础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砌体结构加固,钢结构加固,结构 抗震加 固。2. 建筑分类和鉴定分级建筑分类:A类: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的建筑,抗震调整系数085;B类: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的建筑,抗震调整系数10;C类: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的建筑,抗震调整系数10。鉴定分级:第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级鉴定:以抗震 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A 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

2、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鉴 定要求, 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当不满足第一级鉴定的要求时, 除规范有明确规 定情况外,应由 第二级鉴定作出判断。B 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检查其抗震措施和现有抗震承载力再作出判断。当抗震 措施不满 足鉴定要求而现有抗震承载力较高时, 可以通过构造影响系数进行综合 抗震能力的评定; 当抗震措施鉴定满足要求时, 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 低于规定的 95%,次要抗 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低于规定的 90%,也可不要求 进行加固处理。第二章 PKPM 鉴定软件操作及使用具体看书,实践为主。第三章 常用加固方法的基本特点及施工要点3.1 增大截面加固法1. 特点及适用范围

3、增大截面法又称加大截面法, 是采用同种材料来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 达到 提高截 面承载能力和构件刚度的目的。 在我国,增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 优点是有长期 的使用经验,施工简单,适应性强。当柱子采用增大截面法,在提 高构件承载力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框架梁与柱的刚度和强度比, 通过对 加密区的处理可以提高构件的延 性, 从而形成对抗震有利的结构破坏形式。 缺点 是湿作业,施工期长,易形成肥梁胖 柱。适用于梁、板、柱、墙等构件及一般构 筑物的加固,特别是原截面尺寸显著偏小及轴 压比明显偏高的构件加固。2. 加固设计要点对于简支梁,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时, 一般采用于梁底部增配钢筋

4、加固; 若斜 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时, 应三面包套并加配箍筋加固。 对于连续梁, 仅支座 部位负弯矩 受弯承载力不足时, 可于顶面增配钢筋加固; 若正负受弯承载力均不 足时,应双面增配 钢筋加固; 若受剪承载力也不足时, 尚应三面或四面包套增配 箍筋加固。对于简支板受弯承载力不足但差别不大时 (W 15%),可与板面增浇高强度等 级混 凝土叠合层 (按构造配筋 )加固;若承载力相差较多时,则应于板底增配钢筋 网,采用 喷射混凝土加固,对于连续板,应双面增配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加固,支 座负筋应穿墙通过,不 得断开。对于柱, 应根据受力情况和实际构造的不同, 分别采用四面包套、 三面包套 以及主 要受

5、力方向的两面包套加固。 截面承载力不足着重增配钢筋, 轴压比超标 或混凝土强度 低,则着重增大包套面积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墙,有单面加固和双面加固,一般是对症加固,缺钢筋补钢筋,若混凝 土强度低或轴 压比超标,则着重提高加固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3. 构造措施及施工要点为保证新旧两部分混凝土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 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贯穿结合 面的剪力 筋。对于板和墙,此剪力筋可以为穿透拉结筋、化学植筋,亦可为膨胀 锚栓,但均须与新增钢 筋网片有可靠地连接。 对于单面或双面加固梁, 当新旧受 力钢筋靠近时,可直接焊接短筋 或弯筋连接;当相距较远时,可采用 U 形箍与 原箍筋或主筋焊接连接, 亦可化学

6、植入锚 筋。对于柱,封闭式箍筋为最理想的剪力筋;当柱面过大(500mm),尚应在截面中 部以植筋方法附加一定的 L 形或 U 形锚筋。新加纵向受力钢筋端部应有可靠的锚固。 对于框架柱, 下端可于基础顶面设 置钢筋 混凝土围套进行锚固, 或附加植筋方法锚固于原基础; 中间穿过各层楼板; 上端穿屋面板 后弯折环抱梁并互焊。 对于框架梁,顶部负筋可齐柱边设于现浇层, 边端可绕柱后互焊,或 设置锚固短角钢焊接。 梁底正筋,当梁柱边缘相距较大时, 可采用植筋方法锚固于柱, 或直 接穿孔加焊螺栓杆固定于边柱; 当梁柱边齐平时, 可于柱对边角部设置短角钢, 用膨胀型 锚栓固定于柱, 后将梁新增受力边筋与短

7、角钢焊接。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应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应小于14mm。钢筋在加固楼层范围内 应通长设置。 纵筋布置以不与梁相交为宜, 若相交则应采用植筋技术锚固 于架中, 且满足 植筋边距、 间距与深度的要求。 新增箍筋应使新旧两部分整体工 作,箍筋直径宜与原箍 筋相同,但不应小于8mm。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其间距和加密区范围应满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的相关规定。 箍筋形式可采用单一封闭箍、 U 形 箍、形箍,或者封闭箍 +U 形箍、形箍;新 增箍筋与原箍筋可焊接连接,单面焊接时 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 5d。节点部位,即纵横框架梁区域, 为减

8、小箍筋穿梁钻孔工作量和对原结构的损 伤,箍 筋可按 nAyv?fyv/s 等效换算为直径和间距较大的等代筋,等代筋的间距可 取为 200mm。 新增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柱提高一级,且不宜低于C25o 新增钢筋穿原结构梁、板、墙的孔洞应采用胶粘剂灌注锚固。 为新增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能 力, 原构件结合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凿去一切风化 酥松层、碳化锈裂层及严重油污层, 直至完全露出坚实的基层为止,并在此基础上凿毛,使表面凹凸差4mm,然后用水冲 净。浇筑混凝土前宜涂刷混凝土界面 结合剂一道,随涂随浇。对于较薄的混凝土加固层, 宜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工艺。3.2 置换混凝土法1. 特点及适用范围置换混

9、凝土法主要是针对既有混凝土结构或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结构 裂损或 混凝土存在蜂窝、孔洞、夹渣、硫松等缺陷,或混凝土强度(主要是压区混凝土强度 )偏低,而采用挖补的办法用优质的混凝土将这部分劣质混凝土置换 掉,达到 恢复结构基本功能的目的。 优点是结构加固后能恢复原貌, 不改变使用 空间。缺点是新 旧混凝土的粘结能力较差,挖凿易伤及原构件的混凝土及钢筋, 湿作业期长。置换混凝土 加固法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局部加固处理。2. 加固设计要点1)理想的置换是零应力 (或低应力 )状态下的置换,即完全卸荷置换,因此, 置 换前应对被置换的构件进行卸荷。卸荷方法有直接卸荷和支顶卸荷。2)在卸荷

10、状态下将质量低劣的混凝土或缺陷混凝土彻底剔凿干净,剔凿范围宜大不宜小,剔凿孔洞向四周坚实部分外延应分别100mm,且总宽度应250mm,孔深向坚实部位加深应10mm,且总深应40mm (板)、50mm (墙)、 60mm (柱)。孔洞边沿以凿成1:3坡度的喇叭为宜,转角应为r25mm圆角。3)对于外观质量完好的低强混凝土,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仅置换受压区混凝 土。 但为恢复或提高结构应有的耐久性, 可用高强度树脂砂浆对其余部分进行抹 面封闭处理。4)用于置换的新混凝土,流动性应大,强度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且 不小 于 C25 置换混凝土应采用膨胀混凝土或膨胀树脂混凝土;当体量较小时, 应采

11、用细石膨胀 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或环氧砂浆等。5)为增强置换混凝土与原基材混凝土的结合能力, 结合面应涂刷环氧树脂或 混凝 土界面剂一道, 并在环氧树脂或界面剂初凝前浇筑完置换混凝土。 对于要求 较高或剪应 力较大的结合面,尚应置入一定的L形或U形锚筋,其规格:板、墙为A6A8200mm,梁、柱为 A10A1230040mm3.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现场勘查一搭设安全支撑及工作平台一卸荷一剔除局 部混凝土 (原钢筋除锈或增补钢筋)-界面处理一支模一浇筑或喷射混凝土一养护 ( 非支撑模板拆 除)承重模板拆除施工质量验收(施工缺陷翻修)竣工验收。3.3预应力加固法(本节中“”为HRB335钢筋)1.

12、特点及适用范围预应力加固法又称体外预应力法, 是采用预应力钢拉杆或预应力型钢撑杆对 结构构 件或总体进行加固的方法。 优点是后加部分拉杆或撑杆与原结构的应力应 变滞后现象得以 完全消除, 原结构杆件内力可相应降低, 原结构变形有一定减小, 原结构裂缝有一定程 度闭合。缺点是裸露预应力钢件需要有效防腐防火措施。预应力拉杆加固主要用于大跨度梁、长板、框架、桁架、钢架、网架及大偏 心受压构 件。 预应力撑杆加固主要用于轴心受压柱、 小偏心受压柱, 以及混凝土 强度偏低或受压 钢筋配筋量不足的弯矩不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受压侧加固。2. 加固设计要点预应力拉杆的布置应与结构的受力相应, 即预应力所产生的结

13、构内力与外荷 载产生 的内力应相反、相互抵消。对于简支梁、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时,应 采用水平拉杆, 布置于梁板底面; 若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也不足时, 应采用下撑式 (又称折线式 )拉 杄。对于连续梁 (板)、框架梁、框架柱、门式框架、三铰拱钢架 等,拉杆的布置一般 是与外荷载弯矩图相应, 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均可得到提高。 对 于桁架、 网架等空间杆件结构, 拉杆一般是顺拉力最 大的杆件或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受拉 杆件方向布置。预应力撑杆的布置, 对于轴心受压柱、 小偏心受压柱, 以及轴压比超标的框 架 柱,应双面双向布置; 对于弯矩不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受压侧加固, 则可以单

14、 面布置于 受压侧。拉杆预应力的建立,当拉杆为普通热轧钢筋,规格为212225时,可采用橫向张拉及竖向张拉等方法, 拉杆与锚板可焊接连接; 当构件跨度较大, 钢筋 大于 225时,为便于拉杆的绷直和就位,拉杆与锚板不宜直接焊接,应采用螺栓连接;张拉 工艺可为横向张拉、竖向张拉、电热张拉及机械张拉。热轧钢筋用 作预应力拉杆时,应先 经张拉,冷拉应力为 0.850.9fStk 。对于大跨结构,当采用 钢绞线、高强钢筋或高强钢丝 时, 应采用千斤顶机械张拉, 并用锚夹具对拉杆进 行锚固。撑杆预应力的建立有两种方 法,一是锲顶法,二是横向张拉法。预应力 拉杆、预应力撑杆的张拉控制应力应满足相关 标准规

15、定。3. 构造措施预应力拉杆及撑杆端部应有可靠的锚固, 锚固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拉杆或撑 杆本身 的承载力。 对于拉杄与锚板采用焊接或栓接情况, 锚板是采用 “后锚固技 术”后设;亦 可利用原有预埋件作锚板,但位置要合适,锚固承载力应足够。锚 板的形式应于构件锚固 区情况相适应;对于一般梁、板及桁架,有钢靴、钢套及 钢板箍等做法;对于框架梁,可 采用型钢套箍或穿孔螺栓 +垫板等做法。对于采 用预应力锚夹具锚固及机械张拉情况, 应后设张拉锚固块; 锚固块设于构件顶端 时,一般用一根短型钢横梁即可;设于端侧时, 则应做成钢牛腿形式。预应力撑 杆主要是传递压力,端部构造较为简单; 压力是通过承压 角钢

16、传给框架梁柱节点;承压角钢规格不得小于L 100X 75x 12,在大肢上,应保证梁根部 混凝土不产生 局压破坏;承压角钢采用结构胶及锚栓粘接锚固于梁柱相交角部。折线形拉杆的转折点, 即支承节点, 其构造做法与拉杆类别及数量有关。 对 于每 侧一根的热轧钢筋拉杆,支承节点由钢垫板和钢筋棒组成,构造较为简单。 对于钢绞线、 高强钢筋及高强钢丝拉杆,支承节点由弧形短管和 U 型钢垫板组 成。拉杆以弧形短管为支 承,曲率半径不宜太小,不能转死弯。弧形管焊于U型钢垫板侧面。 U 型钢垫板用结构胶和锚栓锚固于构件底面和侧面4.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粘贴锚固钢板f焊接拉杆粗钢筋f安装张拉装置f预张拉f张拉f防护处 理。3.4 外包钢加固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