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714728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培训学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1. 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当 生成160.5 g NH4C1时,被氧化的氨水(含NH330%,密度为0.892 g/cm3)的体积为A, 508.2 mL B. 63.5 mL C. 254.1 mL D. 127.0 mL2. m g铁屑与含有n g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m : n=1 : 3,则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质量为()A. m gB.平 gC. n gD. n g4423.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

2、物质的量之比为2 : 1时,还原产物是(MCE97.24)()A. NO2B. NOC. N2OD. N24. 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被氧化的氨和未被氧化的氨的质量比是()A. 3:1B. 1:3C. 1:1D. 3:85.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A. N2OB. NOC. NO2D. N2O56. 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A. 3 : 1 B. 1 : 3 C. 1 : 2 D. 2 : 1(MCE92.12)7

3、. 在反应5NH4NO3 4 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原子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北师88.31)()A. 3:5 B. 5 :3 C. 5 :8D. 5 :48. 单质磷和浓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时,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钾(KH2PO2),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 :1 B. 5 :3 C. 3 :1 D. 1 :39. 某含氧酸的钾盐(正盐),其化学式中有a个氧原子,所含另一种+6价元素R的原子个数为饥0 0.5 mol该盐中K+的物质的量是()A. (ab) molB. (2ab) molC. (6a2b) mol D. (a3b)

4、mol10. 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A.小于 0.45 molB.等于 0.45 molC.在 0.45 mol 和 0.90 mol 之间D.大于 0.90 mol11. 24 mL 浓度为 0.05 mol / L 的 Na2SO3 溶液,恰好与 20 mL 浓度为 0.02 mol / L 的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 +6B. +3 C. +2 D. 012. 将9.60X104 mol XO4-在溶液中还原到较低价态,需用24 mL 0.100

5、 mol/L的H2O2溶 液,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A. +1B. +2C. +3D. +413. 根据3BrF3+5H2O=HBrO3+Br2+9HF+O2T反应,可推知每3 molBrF3中被水所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是()A. 1 mol B. 1.33 molC. 2 mol D. 3 mol14. 有关3BrF3+5H2O=HBrO3+Br2+9HF+O2T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 3B. HBrO3和HF是还原产物C. 生成1 mol O2,转移了 6 mol电子D. O2的氧化性比BrF3弱15. 已知 11P +60CuSO + 96H

6、O=20Cu P+24H PO +60H SO ,若有 9 mol 的 CuSO 参加442334244反应,则被硫酸铜氧化的磷有()A. 7 molB. ;0 mOl3C. mol20 190 mOl16. 白磷、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磷化亚铜、磷酸和硫酸。在此反应中,氧化剂硫酸铜和作为氧化剂的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3 :1 B. 15 :11 C. 5 :2 D. 1 :317. 对反应:CuSO +FeS +H OCoS+FeSO +HS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剂只有CuSO4B. 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的质量比为3 : 75D. 1 mo

7、l CuSO4可氧化7 mol的硫18. 在xR2+yH+O2=mR3+H2O的离子反应中,化学计量数m的值为()A. 2xB. 4 C.乏D. 2219. 下列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气态物质,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1的是()A. Cl2+HBr B. NO2+H2O C. SO +H S D. Cl +SO +H O 2222220. m g铁屑与含有n g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m : n=1 : 3,则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质量为()A.m gB.半 gC. n gD. n g44221. 单质磷和浓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时,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钾KH2PO2)

8、,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 :1 B. 5 :3 C. 3 :1 D. 1 :322.现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KNO3+cHCl=FeCl3+eKCl +fX+gH2O若b=1,d=3, X为生成物,其分子式应为()A. NH4ClB. NO2C. NO D. N223.在反应3Cl2+6KOH(浓)4 5KC1+KC1O3+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A 5 :1B 4 :1C 1:5D 1:424.已知反应3S+6KOH(浓):档=2K2S + K2SO3+3H2 O,则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A. 3 :1B. 1 :3C.

9、2:1D. 1 :225.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是A 146 : 87 B 73 : 87 C 87 : 146 D 87 : 7326. 24 mL浓度为0.05 mol / L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 / L的K2CI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SO被KCrO氧化为NaSO,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 +2 B +3 C +4 D +527.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 Fe2+; MnO4 Mn2+; Cl2 2Cl-; HNO2 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

10、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 Fe3+B MnO4C Cl2D HNO228. 在含n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Cl2,有x mol Cl2发生反应。(1) 当xW n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 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时,x与n的关 系为。(3) 当和同时被氧化时,x与n的关系为。(4) 当x=n时,反应后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29. 已知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试回答:(1)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 当转移1 mol电子时,被氧化的Cl2

11、的物质的量是;(3) 每产生1 mol O2时,被氧元素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是;(4) 反应消耗的水是()A.全部被氧化 B,全部被还原C.-被氧化 D,-被还原5530. FeP 与稀 HNO 反应生成 Fe(NO)、NO、HPO 和 H Oo333,3342(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 上述反应中,当生成1.8 mol Fe3+时,放出NO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L,消耗的HNO3是mol;(3) 上述反应中,当有21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H3PO4是mol,被还原的 HNO3 是go31. 298K时,向V L真空容器中通入n mol SO2和m mol H2So(1

12、)若n = 2,则当m = 时,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最小;(2) 若2n m,则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差 g;(3) 若5n = m,且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和为48 g,则n + m =三、计算题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发生下列反应:3Cl2+8NH3 = 6NH4Cl+N2现将4.48 L氯气通入浓氨水。实验测得反应后有0.1 mol的NH3被氧化。求逸出气体的 体积和组成(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其中不含NH3)2.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3Cl2+8NH3 = 6NH4Cl+N2 ,使11.2 L氯氮混合 气体(90% Cl2和10% N2)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的气体(除NH3后)体积为0.672 L(50% Cl2和50%N2)。问反应中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