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711138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资源环境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 摘要:本文针对成都平原经济发达区大量耕地转化为花卉苗木地的情况,为了弄清对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收集温江区耕地利用现状数据,采集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分析统计,研究了该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水稻土改种苗木或草皮后对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有一定的影响;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温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词:温江区;水稻土;花卉苗木;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Effect of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

2、ation Mode o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 in Wenjiang Distric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u QianSupervisor: Professor Wang Changquan Abstract: Grounded on the situation of amoun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ormed to hort

3、icultural land in prosperous district in Chengdu Plain, and for making clea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il fertility of the cultivated land, the data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e status quo in Wenjiang district was by collected and the soil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mode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

4、nd the influe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nutrient was studied by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mode in Wenjiang district. The result indicated: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mode was transformed obviously. After the paddy soil was substituted by sward and nursery, the paddy soil was influenced.

5、The economy benefit, society benefit and ecology benefit was enhanced by transformation.Key words: Wenjiang District; Paddy Soil; Horticultural L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Nutrient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或LU/L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1。在IGBP和 IHDP两大组织的推动下,1991年联合建立了“核心项目计划委员会”(CPPC),并于1993年发表了

6、题为联合土地利用和全球土地覆盖变化的报告2。耕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性质都有一定影响3。对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宜林类用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最明显,而宜果类用地有机质含量总体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4。成都是中国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温江区作为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同时位于全国第一个联片建设的温郫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南部,近年来发展了大批满足市民节假日休闲、餐饮和娱乐等消费需求的“农家乐”, 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绿化、美化和观赏需求的苗圃。这种耕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在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是否会对土壤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对这方面

7、的问题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配合耕层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特征参数的分析测试,首次对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温江区的耕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情况开展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对于指导区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服务“三农”,建设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温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5.7,平均降雨量942.5mm,全年无霜期281天。温江地处成都平原沉降中心及东缘蒲江新津隐伏断裂之间,属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境内均为岷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

8、拔为511647.4米。土壤母质均属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水稻土,土质肥沃,宜种性强。境内河流属岷江水系,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形分布,由西北流向东南。温江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4街办,总人口32.67万5。境内盛产水稻、小麦、油菜、大蒜及各类蔬菜80余种,有川芎、泽泻、郁金和其他野生中药材近百种,树木156种,竹类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达28.9%,木本花卉的开发为区内一大优势,较大的提高了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2 研究方法1.2.1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了温江区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相关资料,农田改为苗圃后对环境质

9、量和农民经济收入影响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室内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1.2.2 采样方法2006年3月在温江区几个典型乡镇(万春、玉石、通平、镇子、寿安、和盛、涌泉等)分别按照种植方式(水旱轮作田、稻田改种草皮、稻田改种常绿苗木和稻田改种落叶苗木)和种植年限(5年以上和5年以下)进行取样。共设采样单元20个,每个采样单元采集土壤样品3个,每个采样单元代表面积10亩以上。共采集土样60个,采用多点混合法取样。表1 对照土壤取样说明样点编号轮作方式0-1稻蒜轮作水稻土壤0-2稻油轮作水稻土壤表2 常绿、落叶及草皮土壤取样说明样号主要植物年限常绿苗木1-1女贞5年以下1-25年以上2-1桂花5年以下2

10、-25年以上3-1罗汉松5年以下3-25年以上落叶苗木4-1紫荆5年以下4-25年以上5-1银杏5年以下5-25年以上6-1樱花5年以下6-25年以上7-1紫薇5年以下7-25年以上8-1红枫5年以下8-25年以上草皮9-1草皮5年以下9-25年以上1.2.3 分析方法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等采用常规分析方法6。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现有的稻蒜轮作和稻油轮作两种典型稻田耕作制度作为对照土壤,研究改种5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花卉苗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特征的变化。2 结果及分析2.1 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情况从表3中可知,温江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快, 2001年2004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1104亩

11、,年均减少10400万亩。同期花卉苗木面积大幅度增加,2004年比2001年增加了18008亩。说明耕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利用变化方式主要是由大量的农田逐年向花卉苗圃地转变。花卉苗圃地的利用形式多样,有木本和草本园林植物。草本中存在大量的花卉用地和草本绿地。木本植物中既有常绿和落叶乔木,又有高大乔木和乔灌等多种种植形式。表3 温江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情况2001年2004年增减()耕地面积(亩)22448019337613.9花卉面积(亩)528607086834.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引起耕地利用结构转变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将部分耕地利用形式转变为园地,有效地促进了市郊二、三产业的发展

12、,大大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活跃了地方经济,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耕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除部分用作建设工业园区不能复耕外,主要形式是水田改为旱地,农田改为花卉苗圃(或“农家园林”)。统计结果表明,该区花卉苗木的产值已达20亿元左右,占全区农业总产值35%以上。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该区相继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花木产业化试点县”、“四川省省级重点花木市场”、“四川省重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区”。温江区农田改为苗圃(或农家乐)后,绿地面积大量增加,到2004年全区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已达5.19平方公

13、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9.2%7。2.2 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的变化2.2.1 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图1 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因素,是耕地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耕地是否退化的主要因子,因而也是耕地保育必须重视的肥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图1),不同的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稻蒜轮作和稻油轮作两种耕种制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是25.0g/kg。改种草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628.7g/kg,与没有改变利用方式的水稻土相比,种植草皮的土壤有机质略有上升8-9;改种木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427.0 g/kg,

14、其中常绿苗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7.423.9 g/kg,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有较显著差异,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桂花下降了5.3 g/kg;落叶苗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627.0 g/kg,改种后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基本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差不多或高于水稻土(除五年以上的紫荆和红枫),但紫荆下降幅度较大,其5年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水稻土低了6.4g/kg,与水稻土呈现出显著差异。水稻土改为园地后不同种植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化大的有桂花、罗汉松、紫荆,变化小的有女贞、银杏、樱花、紫薇等。改种草皮后,5年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5年以下的高3.7g/kg,与曹志洪

15、、刘梦云,安韶山等研究结果相似1011。改种木本植物中的落叶苗木后,其5年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除樱花外)比5年以下的有略微降低;常绿苗木则相反,其5年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除桂花外)比5年以下的有所升高,特别是罗汉松升高了5.8g/kg,但桂花却下降了0.4g/kg。改种女贞、银杏、樱花、紫薇、罗汉松的与水旱轮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种植桂花、红枫、紫荆的土壤有机质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最大差值为5年以上的紫荆与水稻土的差异,达到了6.6 g/kg。2.2.2 土壤氮素的变化图2 土壤全氮含量比较从图2可以看到,耕地不同的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稻蒜轮作和稻油轮作两种耕作制度的土壤全氮含量有一定差异,稻蒜轮作的土壤全氮含量稍高于稻油轮作,其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1.38 g/kg、1.23 g/kg。改种草皮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191.45 g/kg,种植5年以上的草皮土壤全氮含量为1.45g/kg,比5年以下的高0.26g/kg ;同时与没有改变利用方式的水稻土的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5年以上的草皮全氮含量略高于稻蒜轮作和稻油轮作。改种苗木的土壤全氮含量因改种的苗木类型差异较大,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8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