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707021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目录一、 项目简介2二、 产业环境分析8三、 产业园区发展基础11四、 必要性分析13五、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14六、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含义16七、 中国企业信用评级系统概况17八、 财务分析的概述24九、 杜邦分析法25十、 公司概况27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8十一、 发展规划28十二、 项目风险分析36十三、 项目风险对策39十四、 法人治理结构41一、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35

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3333.00(折合约3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9106.46。其中:主体工程26428.86,仓储工程7062.2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707.37,公共工程1908.03。(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

3、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

4、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园区集聚创新要素能力,打造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一)加强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在合金铝、稀贵金属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卷烟及配套、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布局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

5、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园区存量资源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园。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0个,全省园区实现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全覆盖。(二)加速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研发设计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以揭榜制等方式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攻克制约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共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产教融合。积极落实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强

6、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到2025年,力争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领先技术。(三)加快促进产业园区创新主体集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要求,着力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和培育后备库。打造一批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入园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鼓励对科技型企业生产的首

7、台(套)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和订购。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四)加强产业园区创新人才培引实施优势产业人才集聚行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等,以高校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为平台,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精尖缺优秀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园区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园区企业挂钩合作机制,开展双向兼职,实行双导师制,设立创新岗。建立校企园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支持云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化学科结构,为园区订单式培养人才。建立园区人才需求信息库,鼓励建立人

8、才服务工作站。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流动、服务等机制,支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创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赋予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按规定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到2025年,每个重点行业至少有35名国内行业领军人才。(五)优化产业园区创新环境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探索深化股权激励改革。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建设工作,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内设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

9、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208.4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981.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13%;建设期利息237.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2%;流动资金1989.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5%。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8981.8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7779.8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56.70万元,预备费245.27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4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0366.

10、70万元,纳税总额2002.36万元,净利润3019.9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12%,财务净现值3095.0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1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3333.00约35.00亩1.1总建筑面积39106.46容积率1.681.2基底面积13766.47建筑系数59.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2.872总投资万元11208.452.1建设投资万元8981.812.1.1工程费用万元7779.84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956.702.1.3预备费万元245.272.2建设期利息万元237.452.3流动资金万元

11、1989.193资金筹措万元11208.453.1自筹资金万元6362.453.2银行贷款万元4846.004营业收入万元24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0366.706利润总额万元4026.627净利润万元3019.978所得税万元1006.659增值税万元889.03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6.6811纳税总额万元2002.3612工业增加值万元6923.5213盈亏平衡点万元9782.92产值14回收期年6.01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0.1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095.07所得税后二、 产业环境分析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我省“十三五冶时期经济社会

12、发展实现如下主要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2018年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GDP年均增长7%;到2020年GDP约11万亿元,人均GDP约10万元。经济社会整体转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轨道,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13、。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数达到97%以上,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经济特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环境,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创新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R&D支出占比高于2.8

1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技术自给率超过75%,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达到1.5万家,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经济形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综合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基本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和产业中高端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产业新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

15、%。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力争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单位GDP能耗水耗、单位GDP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形成环境友好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省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力争率先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耕地保有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5%,森林蓄积量达到6.43亿立方米。展望2030年,经过3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和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生态环境更加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