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702429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中学下半年工作计划 以人为本和谐进展建设富有朝气活力、广有社会美誉的省五星级一般高中 在社会进展突飞猛进、训练进展日新月异、大力推动新课程的今日,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也遇到了夹缝生存中难得的机遇,瓶颈进展中难得的空间。我校近几年进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但面对新的训练形势,我们不能裹足不前,必需锐意改革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必需提倡创新为学校赢得进展机遇。为此,我们要遵循邓小平同志训练要“三个面对”和培育“四有”新人的方针,根据“面对21世纪训练振兴行动方案”和新课程理念,落实党的训练方针,全面实施素养训练,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富有朝气活力、广有

2、社会美誉的省五星级一般高中。 一、以推动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提高训练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创新学校工作,这是时代进展的要求,是学校自我突破的要求,是全面提高训练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我校要以此为契机,重新端详我们的训练理念、育人模式、学校管理等,创新学校制度,促使我校在根植于新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体制,优化机制,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乐观性,提高训练教学工作的实效。 (一)深化和改革学校德育 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打好学问的基础,而且要打好做人的基础。我校要努力构建具有省前中特色的德育体系。 1、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加强

3、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加强校训“诚”的训练,发扬“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的常州市民精神,加强法制训练,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公民。 3、构建省前中德育课程体系。结合时代进展、学生实际,分班级,分类型,分专题进行讨论,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能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制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零散德育的弱点,围绕德育内容,整合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社会活动、行为规范、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德育着落点形成合力,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4、完善德育队伍,全员参加消退盲点。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的思想,让每一

4、个教职员工都参加德育,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决、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校长室、党总支、工会、政治处、班级部、团委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依据工作不同要求,充分发挥班主任、中层干部、全体教职员工三支德育队伍的作用,形成到处有人管的局面,消退德育的盲点。同时连续加强“以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的德育网络建设。 5、以争创“周恩来班”为契机,敏捷开展德育活动。连续开展以“学伟人风采,做世纪新人”为主体的“周恩来班”争创活动,乐观开展“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训练。同时充分利用重大节日,

5、实行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训练。 6、发挥学校网络优势,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建立学校德育网站,设立德育法规、德育资源库、德育成果展现和学校德育动态等栏目,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7、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会成员的乐观性,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深化开展学生“自我训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活动,培育学生具有“学习的仆人、学校的仆人、国家的仆人、时代的仆人”意识。 8、加强德育评价,优化评价方法。围绕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案、详细措施、实施状况等,加强对学校、班级部、政治处、班级、班主任等不同层面德育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准时发觉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

6、步实行措施,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我们要优化评价方法,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素养的提高。 (二)构建敏捷、弹性、共性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基础训练的核心,是实施素养训练的核心。我校要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布满活力的一般高中课程体系,完成我校一般高中课程方案的制订和试验,探究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内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新阅历。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处和教科室的负责人、各班级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组建以本学科任课老师为核心成员的学科课程小组。 2、实施具有共性化的学生课表。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课程指导

7、委员会应准时对各学科课程小组上交的开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择的全部课程的总清单,并依据学生的选课状况排出课程方案与课程表,尔后学生依据学校课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表。 校本课程开发讨论工作小组要会同教务处、学术委员会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供学生参考。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采纳“导师制”的方式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期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方案供应指导和关心。 3、乐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

8、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包括讨论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我校将遵循“重结果,更注意过程”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状况,制定评价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赐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学分认定。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更多的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活动供应便利的条件。 4、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训练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结合课程开设的支配,我校将围绕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拓展学问面,深度讨论等几个方面乐观开发校本课程。 (1)爱好性活动课程:它包括科技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熬炼活动、各学科爱好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性课程,

9、来培育学生的爱好爱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陶冶学生的身心,增加学生的参加意识,激发学生喜爱生活、喜爱生命、喜爱科学、喜爱体育、喜爱艺术、喜爱自然的热忱,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主体人格。 (2)拓展性课程:它是以进展学生特长为目的的课程,包括学科特 长型课程和爱好特长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问领域,开阔学生的学问视野,进展学生的特长,培育学生的讨论意识、讨论精神和讨论方法。 (3)提高性课程:它是为培育各学科的尖子人才,满意学生“冒尖成才”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如数、理、化、生、信息学、英语等学科的竞赛培训。我校学科竞赛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校要连续巩固学科竞赛的优

10、势,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培育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制造性思维,塑造具有共性特长的,对学科学、用科学具有高度热忱的学生。“领先江苏,走向世界,摘取国际奥赛金牌”是我校学科竞赛奋斗目标。我们要乐观创设条件,赐予政策扶持,适当减轻竞赛教练员的课务工作量,每年划拨肯定数量的经费;要培育一批竞赛教练员,形成一些特色学科;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竞赛实效,实行分班级、分学科的主教练负责制;要完善竞赛管理体制,制订省前中学科竞赛管理方法,提高辅导效率。 高一班级以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主。心理健康训练对学生的成长和进展有重要意义,高一学年全体学生必修校本课程心理健康训练,每周一课时,得2个学分。高一和高二学年四个学期开设由

11、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每门课程18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每学期选一门,得1个学分。 (三)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促进我校训练改革 1、建设国际部,为学生成才开拓新的途径征地40亩,融国外、民间、学校老师资金于一体,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筹建省前中国际部。 2、连续办好SAM课程,办学规模争取能扩大到每届4个班80名学生。连续加强与国外闻名高校联系,为SAM班学生制造更多申请就读的机会。 3、办好国外学生(主要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学生)中文学习班。通过对外籍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训练和中文培训扩大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4、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活的课程,从而促进我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等一

12、系列改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外籍老师的合作共事,为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建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制度 为了让新课程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必需重建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让有效的评价引导、指导老师贯彻新课标。评价的标准应当体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国家对人才培育的目标。 1、课堂教学应当体现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能围绕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施教学,强调形成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学问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堂教学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活动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的选择,对活动目的、步骤和

13、方案的确定,活动诸环节之间的调整,活动过程的掌握等,均需要学生自主性、制造性的参加。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猎取新学问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重视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力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为重点的素养训练主阵地。 3、实行多种评价渠道。1)建立由校领导、学科带头人或骨干老师及外聘专家组成的老师课堂教学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听10节课,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要接受评议小组的评议,同时也必需接受同教研组老师的评议。2)建立学生对课堂教学评议反馈制度。每班设立班级、学

14、校联系册,联系册每周上交一次,保证各班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要求和意见可以准时地反馈到学校,以了解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满足程度。3)建立学校领导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议制度。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按不同班级、不同类型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及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 4、连续实施阶段性质量评估制度。实施考试与教学分别,每学期期末考试或调研考试由非本班级任课老师出卷,确保考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地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估,对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赐予嘉奖,鼓舞老师乐观探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训练教学质量。 二、以老师队伍建设

15、为核心,促进学校可持续进展 老师是学校进展的根本,根不深则叶不茂。没有一支喜爱学生、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学生的成才、学校的进展。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没有老师的“新”,就没有“新”课程。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更新训练观念,激发老师训练教学改革的热忱,是学校进展的重中之重。 (一)强化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建设 1)师德的核心是“爱生”,广阔老师要确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训练理念,不仅要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传统的师德风尚,还要树立勇于探究、敢于创新、擅长合作、讲究效率、具有人格魅力的新时期老师形象。 2)乐观开展“形象工程”,树立人民老师的光辉形象,在广阔老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在老师中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比业务、比奉献、比实绩”的舆论氛围。 3)坚持依法治教和依德治教的有机统一,规范教学行为,增加实施素养训练的自觉性。 4)制订老师师德达标目标和考核制度,每年评比和树立一批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老师典型。制订一系列规范老师行为的规定,如“训练事故责任认定方法”等,使师德建设进一步纳入法治的轨道。 (二)确立以“学高”为目标的老师专业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