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691767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悄悄的革命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静悄悄的革命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静悄悄的革命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静悄悄的革命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静悄悄的革命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悄悄的革命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悄悄的革命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悄悄的革命读后襄阳市河心小学 元相林 能读到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先生的这本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在此我要感谢教育局领导的推荐。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读完这本书后,非常之敬仰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那该是一个怎样朴实、认真、讲究实效的学者?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并精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

2、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读着这些充满睿智与思考、信心与执着的文字,就像喝一杯极品冻顶乌龙茶,甘甜隽永、回味无穷。 此外我还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所感动。 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本很有指导性、值得认真阅读的书。认真阅读这本书,会让人自觉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室、自己的课堂,从中去找存在的问题,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佐藤学先生在著作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中国的教育现状差不多,他所讲到的教室里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所以,读静悄悄的革命,并由此反思我们的教室并借鉴其中的一些方法,

3、对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的实效是有促进作用的。 静悄悄的革命里究竟讲了那些问题,又讲了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一、润泽的教室 “润泽的教室”是本书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润泽的教室呢?佐藤学先生说:“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一听这样的解释,就给人一种舒服感,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教室里缺少这样“润泽”的感觉,至少有一部份孩子,他们不能安心的、无拘无束地学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怕自己答错问题,把作业做错,害怕自己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受到老师的批评, 同学的嘲笑。在教室里,老师和学生是对立的,为了教育功利,所谓 “一切为了

4、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都不过成了冠冕堂皇的空口号。润泽,就是适合种子生长的环境。如果学生是一颗颗小种子,那么润泽的教室就是那片适合种子生长的土壤,这片土壤里所具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让大家都感到舒心自然的关系。 佐藤学先生说:“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最动人的是“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那么,老师首先就在课堂构建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营造一种轻松自如的,能让每个孩子安心学习的氛围,师

5、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信赖,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二、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有了一间润泽的教室,就够了吗?当然不是,小种子要成长,还需要营养。营养从哪里来?怎么让有“营养”知识进入到学生生命里去?佐藤学先生说:“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只有认真倾听了,你才能懂得对方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甚至是对方无声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你才能与之呼应,交流。要不然,就会一知半解,不深刻不透彻,自己表达的意思也会含混不清,不知所云。这样的话即使说上一千句一万句,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佐藤学先生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

6、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由此可见倾听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那么,倾听就只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吗? 不是的,老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佐藤学先生说:“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老师要慎重的、礼貌地倾听每一个孩子有声和无声的语言,佐藤学先生还说到了老师要做到两点,一是理解孩子言语所表达的意思,二是理解对方话语中渗入却又没有明说的想法。如果老师没有理解其话语中所暧昧地表达的意思或是言语背后所指的话,是不可能与之产生心领神会的感觉的。所以,老师更

7、要注重去体会对方语言中潜在的复杂想法。佐藤学先生说:“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这样才能做到与学生心心相印。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室里,要时时提醒自己,所面对的不是一块一团,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而是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老师应该与他们一个一个展开对话。 当老师能做到认真倾听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关于孩子们的倾听:告诉孩子们,倾听就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但并不仅仅指用耳朵,有时候我们还要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就像一只小鸟在向我们说话,我们听不明白它的叫声,如何去了解它此刻的心情呢?就要用眼睛去“听”。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

8、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学生的看法,而并不是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其实,对那些不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

9、,那么预期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由此可见,看来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要做到让学生能竖起耳朵去倾听教师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其实,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倾听,是一种理解。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做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

10、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成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三、被对的能动性应对 “被对的能动性应对”是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里一个核心的概念。作者在“序”中就说:“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里的对话,也就是应对,与物应对,与他人应对,与自己应对。 倾听就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有了倾听才有应对,才能更好地对话。佐藤学先生说:“对于学习这一能动性的活动来说,应对这种被动的应答是基础的基础。” 老师需要应对学生,佐藤学先生举了一个

11、例子,老师就好像是和孩子们玩棒球,能否准确地接住孩子们投得标准或不标准的球,就是老师的应对能力了。如果老师准确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说什么,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或投偏了球老师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学生投来的球,就是学生有声或无声的言语表达,接住学生的“球”,才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交流中才能与之进行心灵的碰撞。 学习活动中,老师的应对如接球,那么学生的应对呢?这里就要提到佐藤学先生的以“学的课程”为中心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了。什么是“学习的三位一体论”的呢?佐藤学先生在介绍“应对”时是这样描述的:“对具体表现教学内容的教材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对主导的组织

12、课堂学习的教师的言语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对其他学生的言语的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对自己的感情、印象或思考中的犹豫的被动的能动性应对”。 在讲到学习时,佐藤学先生说:“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学习是通过认知实践、交往实践、自我的内在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由此可见,所谓“三位一体论”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被认知世界)的应对,与老师同学的应对,与自己的应对。这个过程相仿于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 在我们的教学话动中如何体现呢?让孩子先被动,老师安排切实可行,孩子可操作的学习任务,让孩子

13、课前预习,自己先去发现,去思考;做好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准备,课堂交流中师生其实都要训炼“接球”的技巧;然后孩子与新的自我对话,内化实践。 三位一体的交流对话也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对话,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只有自己去穿越,别人无法替代,并且在穿越的过程中,如果某一重对话没有落实,后面的对话就将受阻。老师在课堂上与孩子的交流应对,佐藤学生用了两个比喻“量体裁衣”和“交响乐团”,老师要做出适合每个孩子身材的衣服(因材施教),要注意乐团发音的和谐,更要注意乐团里不和谐的发音。 因此,老师要特别重视让孩子们每一步都走实。课前重布置,课中课后交流重反馈检查,不落实的要及时提出并告

14、诉孩子如何去克服困难,课后提升要注重与孩子交流谈话或认真批阅孩子们留下的作业,作业要尽可能的“量体裁衣”。重视训练孩子们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倾听、交流对话,对话提升,这样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会强一些,对成功体验也会更深刻,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是我们自己(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当然无法完成的,一定要让孩子懂得求助于老师或别的什么人,要让他们明白,解决问题是目的所在。四、课程 有了润泽的教室,孩子们能做到认真倾听,教学中体现出三位一体的教与学的策略。那么,接下来,老师还要做什么呢?老师就要考虑课程,考虑如何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以促进学科学习的综合课程? 那么,什么又是课程?佐藤学先生说:“所谓

15、课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的经验。在课程这一词的英文释义中也有履历书的意思。所以,课程是学习的轨迹,也是学习的履历。即是说,创造课程并不是制订目标或计划一览表,而是要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课程并不是在办公室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教室里一天天地慢慢创造出来的。” 由此可见,课程即是过程,是老师有方向的引领学生穿越的岁月,岁月里呈现出需要给孩子们被动的能动接受的东西,是反思是经验。课程不是内容,而是通过这些内容去穿越的一段旅程。既然是一段路,那就一定会经历平坦和坎坷,路上也一定会有欢笑和泪水。穿越这段路程,要有相信自己能达到终点的信心,这样才能具有面对困难的坚持不放弃的信念,才会有努力向前的决心和毅力。这样的旅程对于真正的行路人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佐藤学先生说:改阶梯形课程为登上型课程,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 课程中一路的风雨历程,有多少人真正觉解了自己的生命,终其一生却不知因何而活的人,生命的状态是被遮蔽的。六七岁的孩子,以前都被称为蒙童,而我们每个人的第一个老师,都被称为启蒙老师。现在细想“启蒙”之意,就是开启一扇扇生命之门,让生命的状态日渐清晰,也让生命的旅程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意思吧。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心情久久难已平静,它也许不是一本能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疑问的书,但应该是一本能引起不满足于操作化教学的教师们心中共鸣的书。书中用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