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6861816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摘 要11绪论22外貌23诸葛亮的性格23.1谨慎23.2执着33.3多疑34诸葛亮的生活特点34.1情趣雅致,为人清高34.2注重精神层次的愉悦44.3淡泊名利、宁静致远45诸葛亮的形象45.1智慧的化身45.1.1充分顺应时势、观大略45.1.2灵活机变55.1.3料事如神,超人一等55.1.4积极创新发明,保持技术领先55.1.5能言善辨、临机应变55.2道德的化身65.2.1匡世济民的价值取向65.2.2不谋私利、廉洁奉公65.2.3法治严明,治世能臣75.2.4体恤百姓,父母之心75.2.5严于律己、以身作则75.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6结语8参考文献9II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

2、的人物形象摘 要本文就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主要从诸葛亮的性格,生活特点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既是智慧的化身,还是道德的化身。他情趣雅致,为人清高,注重精神层次的愉悦。但是,诸葛亮一生谨慎、执着、多疑,导致蜀国居然后继无人,在国力匮乏的情况下,六出祁山,国都空虚,最后被魏国所灭。诸葛亮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心目中向望儒士的代表形象以及能够为国效忠、实现自已毕生抱负的良好愿望。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知识分子1绪论三国演义以东汉未年为历史背景,以当时农民运动和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为平台,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

3、子,在纷杂的政治矛盾中,展现其智慧,实现了报国治天下的宏大理想,诸葛亮身上集聚了知识分子所希望的忠孝礼义的道德理想。诸葛亮在当时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诸葛亮,也脱离不了历史的局限性。在当时文化背景下,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为阶级社会封建主服务。只能是历史封建道德的维护者,而不能是封建道德的批评者。总体来讲,诸葛亮是一位历史上知识分子塑造的完美主义的化身。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述,超阶级的阶级是不存在的。诸葛亮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分子希望的命运,摆脱不了其最后死而不已的命运宿命。这对深刻理解封建社会文化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外貌身材伟岸、儒雅、洒脱,气度轩昂。陈寿在三国志

4、中写道: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罗贯中先生笔下的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对照这两段描写,可以分析出,诸葛亮很高,身材伟岸,符合中国美男子标准的条件之一。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身披鹤氅。让诸葛亮的神人的形象更具有了依托。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这样描写诸葛亮,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诸葛亮这样的打扮,完全是古代儒雅的文人形象,也正是这样的打扮,代表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儒士的形象。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描写的不同之处在于三国志说,诸葛亮有英霸之器,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亮是眉聚江山之秀,胸藏

5、天地之机,虽然是不同的描写,都是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诸葛亮是一个气度轩昂的人物。3诸葛亮的性格3.1谨慎公元228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时,魏延曾献计进行奇袭,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仔细分析当时的形势,一是魏延兵一万众需10天陈兵长安;二是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三是主将夏侯楙必须不战而逃,长安城内文官不足以守城;四是曹魏军守将来不及坚壁清野,留下供给蜀军;五是曹魏援军集结需20天之久,而诸葛亮大军当于此时日前集结长安并部署防御。以为以上五条战争条件必须完全符合,如果一两条出现偏差,则蜀汉大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死地!最关键的是,走子午谷运

6、兵,并非魏延所认为10天可到长安,2年后,曹真西讨蜀汉,从子午道南下,走了30天还没出谷。子午谷万人运兵,保密性很差。夏侯楙真能闻风而逃,不做任何抵抗,拱手让出重要城市长安?曹魏坚壁清野,不收走粮食以待蜀汉或许有些天真,正如魏延所说,夏侯楙走了,长安还有御史、京兆太守等,或许会放火烧仓,当然,仅仅是或许,且当时陇西武都、阴平、陈仓等尚有魏国精兵,郭淮、郝昭等牵制蜀汉后方,纵使他们不复夺西京,但其袭扰蜀汉补给线应无大问题。当蜀汉占领长安后,曹魏必然京师震动,届时也必定发重兵集结于关中准备反扑,魏延万人粗安西京,怎能御敌?而诸葛亮大队人马连同粮秣辎重很难在20天内赶赴长安。从这个例子里可以清楚地看

7、到,诸葛亮是一位思考相当充分细至,并且相当谨慎用兵的人,一生从不弄险,不做没有可靠性的事情。3.2执着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执着最重要的表现,在蜀国连年征战,国力匮乏的情况下,诸葛亮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发表了万言书出师表,陈述其出师的心迹历程。表现出克复中原的执着,也表现出其对到理想的追求的完美主义风格。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与魏将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临终前推荐蒋琬、费祎作为后接。最后至8月,享年五十四岁,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的名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诸葛亮的生活中,也可以反映出,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

8、能够细心计划将来。这也反映出诸葛亮是着眼于未来规划当前的事情,是一位执着实现自己志向的人员。3.3多疑诸葛亮一生不相信人,军营生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亲自过问。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从任免一个县官,到军中打二十板子以上的惩罚都要亲自决断。诸葛亮一生,只相信为数不多的数人,但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后导致蜀国后继无人,克原中原的大志只能落到姜维一人身上,结果是无力回天,实在可悲。诸葛亮至死之前,还是不相信魏延,在死后部署清除魏延的计划。从表面上看,诸葛亮是确实尽到了尽职尽责,但是,从一个领导的角度来讲,把这么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小事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实在可惜。也暴露出其多疑的的性格。诸葛

9、亮多疑的性格还有很多地方,诸葛亮在姜维投降后,把她的老母接到蜀中,表面上处理了姜维的担心,但是实质上是挟其母作为人质,姜维这样的孝子只能死心踏地地为蜀国服务了。4诸葛亮的生活特点4.1情趣雅致,为人清高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诸葛亮的清高由此可见一班。诸葛亮还是一位能工巧匠,木牛流马以及八陈图都是出于诸葛亮之手,充分反映独特的精思巧想,以及高人一等的想象力。在隆中期间,诸葛亮一边种田,一边读书,闲情怡志的形象相当突出。作为当时地区级行政长官州牧的刘备,去见一介布衣,却是多次之后方始见,这足以说明诸

10、葛亮是一个清高、孤傲、自负的人。笔者认为他如此做,是在故意卖弄、抬高身价、沽名钓誉。诸葛亮只是在寻找自己最大的买家而已。4.2注重精神层次的愉悦诸葛亮的老婆外表不扬,但是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阿丑为妻。阿丑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相当有才华,小俩口相亲相爱,切磋学问,日子过的倒也惬意。从这些细节来看,诸葛亮是希望找到一位学术上有共鸣的女子作为老婆。诸葛亮还潜心于科研工作,木牛流马、发明出能瞬间发射几百支简的弓箭,都是出自于其精思构想。4.3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诸葛亮平时好吟梁父吟,该诗说的是公孙接等三士,,死于论功而食二桃。桃所象征的是功名利禄。桃仅有二,功名利禄甚少。士却有三,是士较多。论功食桃

11、,是使士人竞相争夺功名利禄。故“二桃杀三士”者乃朝廷以功名利禄为陷阱也,亦士人以争夺功名利禄而自蹈于死道之悲剧也。三士竟因此而遭杀身之祸,固然伤悲。三士竟至死不悟杀身之由,尤为可叹。诸葛亮从梁父吟的故事细节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进退发展、荣禄名利等 等是有思考的。所以,诸葛亮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要求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从这点上来看,他对自己何去何从是有深刻认识的。5诸葛亮的形象5.1智慧的化身5.1.1充分顺应时势、观大略诸葛亮观人观大节,略小节1。诸葛亮是一个显示出其是一个长规划、观大略的人物。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堪称刘备集团的最佳发展战略。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能提出如此英明的

12、战略计划,实在令人惊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便情不自禁地赞颂道:“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诸葛亮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俯视天下,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与分析也是十分精当的。尤其是他为刘备集团制定的即行方针以及这些方针的逐步实现使人们看到了他政治智慧中高屋建瓴的一面。这个战略真正实现了穷天时地利之机,与李培的灰画集经营天下的两种方式不谋而合2。诸葛亮是一位顺应时势的政治家,由分久到必合是一既定的过渡阶段,诸葛亮不能超越时代3。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5.1.2灵活

13、机变诸葛亮心眼耍得好的原因,就在于他很会借 4。诸葛亮一出山。就一把火烧出了自己的名气,操军十万直逼备营地,诸葛亮这样安排,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5演出了一剧火烧博望坡的场面。在诸葛亮眼里,山水雷电都是其武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可以装备出雄兵百万。诸葛亮在收姜维一场

14、中,看到姜维用兵如神,最后叹到,兵不在多少,全在调配得当啊。诸葛亮眼里,长短互换、以小博大,全于将军一人的灵活用兵,灵活机变真是诸葛亮的用兵大原则。5.1.3料事如神,超人一等三国演义中孟达造反,诸葛亮精确算出孟达不知防备,必然失败。从这个例子来看,诸葛亮对司马的性格、计谋料如指掌,对对手的分析深刻入微,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对手在何时出手,甚至在何时动武。在三国演义中,这样的例子比比都是。如七星坛祭风之后,孔明赶回夏口,排兵布阵“迎接”曹操败军的到来。曹操从赤壁战场逃回,三次大笑,三次被算计,最后是死里逃生。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说陆逊大获全功乘胜追袭,误入八阵图中。八阵图为诸葛亮所设,其昔年入川之

15、时布下此阵。至此诸葛亮的军事预见能力到了不得不让人惊叹的地步。邓艾偷渡阴平时看到诸葛亮的立牌。诸葛亮知道司马多疑,在撤兵退汉中时,在准确分析对手的基础上,反其道行之。以此观之,鲁迅先生评罗贯中写诸葛亮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6也不足为过了。诸葛亮的谋略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实现其出神入化的境界。大与小、远与近、明与暗、真与假、强与弱、虚与实、进与退、刚与柔、直与曲、顺与逆,这十大谋略矛盾关系,在诸葛亮手中运用自如。5.1.4积极创新发明,保持技术领先诸葛亮是伟大的发明家,他十分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以孔明灯为例,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5.1.5能言善辨、临机应变诸葛亮能言善辨在三国演义中有比较淋漓尽致的描写,他独身到汉中嘴战群儒。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之前他应该做了很多工作,研究了即将面对的对手们,抓住不同人的心理,才有把握去逐个击破。比方说对张昭,因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