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6751051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社会保证根底知识第一节 社会保证的概念与含义一、社会保证的概念1. 一般定义社会保证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举措设立的、 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 本经济生活平安的各种工程总和.2国外对社会保证定义的理解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对社会保证的界定有所不同,并且对这一概念的熟悉 本身也有一个开展过程;西欧福利国家将社会保证理解为一种公共福利方案,人人都能够享受.更多的国家那么认为社会保证是一张社会平安网, 为需要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劳动者 的生老病死及其家属提供根本生活保证.3. 我国对社会保证定义的理解社会保证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 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

2、去劳动水平或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 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根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平安制度.二、社会保证概念的含义对社会保证的概念要给予比拟全面的、 准确的、科学的概括,至少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1社会保证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补偿弱化的家庭保证功能,解决特定的社 会问题以稳定社会.2社会保证的目标是满足人的根本生活需求:一是基于人的生存权的保护,二是 受制于经济开展水平的制约;3. 社会保证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社会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证的条件,就应该无一 例外地成为社会保证的对象.4. 社会保证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法律法规: 即国家以立法或制定行政条例的形式来确定社会保证的范围、资金来源及支付

3、标准等根本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 施保证其得以实现.法和行政条例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所依据的法律有两类: 形式意义上的社会保证法规和实质意义上的社会保证法规.在具体操作时小法必须服从大法.三、社会保证的范围和对象1. 保证的一般对象按社会保证的定义,社会保证的一般对象应是全体社会成员. 但由于各国国 情不同,实现社会保证的原那么不同,从而社会保证的对象也有所不同.2. 具体的保证范围:视各国保证的原那么及国情而定. 实现普遍性原那么国家:保证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特殊性原那么国家:保证对象有选择,为局部社会成员; 我国的社会保证范围:许多工程只面向城镇的工薪阶层,农村社会保证体系尚在 建设之中

4、,由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决定. 大多数地区农民是家庭保证. 但如 果进城打工,就应该受到保证;开展趋势:随保证内容的完善而不断扩大.但何时扩大到更广的领域,要视各国 经济开展的情况、经济承受水平而定.本节重点:1、社会保证的一般概念2、社会保证的含义按?规定?标准支付的根本养老金,其根底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综合性补贴 在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由个人帐户中支付,并按企业与个人缴 费的比例分别冲抵.离、退休人员个人帐户养老金,在个人帐户储存额支付完毕时,由养老保险基金 中继续支付,至死亡时止.三、失业社会保险的产生 法国最早于1905年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但是一种非完全强制性的失业

5、保险制 度;也即是否参加取决个人意愿,但一旦参加必须接受失业保险法律规定的治理, 包括承当一切义务和享受相应的权利.4、享受待遇 根本养老社会保险:维持根本生活,与收入相关联; 根本医疗社会保险:维持根本生活,与收入不挂钩,按需要享受; 失业社会保险:维持根本生活,与收入不挂钩,表达社会公平; 工伤社会保险:维持根本生活,按伤残等级享受补助; 生育社会保险:维持根本生活,收入补偿,与自身工资不挂钩. 第一节社会福利概述一、社会福利的概念与含义1、社会福利的概念 广义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为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根本生存权利的根底上, 由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提供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性津贴、社会效劳

6、和保护性 的福利举措;狭义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专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所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效劳, 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以及残疾人福利等,一般称 社会福利效劳或社会福利事业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所提供的物质 帮助和效劳而作出的制度安排.二、社会福利与其他社会保证工程的联系与区别1、共同点都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渠道和形式,都属分配范畴.2、不同点也即社会福利的一般特征.三、社会福利的一般特征1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保证的最高层次.2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不同于社会保险资金,是 单向性3社会福利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4社会福利的享受对象是全体公民,充分表达出

7、社会福利权利的一致性. 本节重点:与其他社会保证工程相比,社会福利具有哪些特征?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一、社会福利内容与分类1 从社会福利的供体或主管部门划分 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 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效劳.2 从社会福利采取的给付形式划分 一为以货币形式给付的社会福利; 二为以实物形式给付的社会福利;三为以社会效劳形式提供的社会福利效劳.如对失业工人实行的免费就业咨询, 教育与职业练习工程如在职者的业务培训、义务教育、残疾儿教育等; 四为假期形式,如探亲假期.3 .从享受福利待遇的不同对象进行划分未成年人福利.泛指劳动年龄或学校毕业年龄以前的

8、人员福利,包括妇幼保健、 优生咨询、义务教育,以及未成年人的各种补助,等等; 老人福利.对象为属于老龄和长寿年龄的老人, 而不管是否享有退休金.包括敬 老院和托老所、老人俱乐部效劳,等等;残疾人福利.包括向残疾人供给就业练习、福利生产以及康复效劳和学校教育, 妇女福利.指专门面向妇女保护的福利待遇,如例、产假等;劳动者福利.指在业和失业者享受到的社会福利效劳, 探亲补助、交通费补贴以 及企业举办的种种集体福利事业,等等;家庭福利.是指有关机构向家庭关系不合及有纠纷户提供的咨询、帮助,帮助家庭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工程.4 .从按效劳对象的福利设施划分 可以分为以老年人为效劳对象的-养老院、敬老院

9、; 以儿童为效劳对象的-儿童福利院等; 以残疾人为效劳对象的-精神病院等.5. 从社会福利的层次上划分国家福利.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是福利的最高层次;社区福利.是指在一定地域以该地区的居民为对象的福利业; 职工福利.是指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范围内以职工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 也可叫做集体福利或单位福利.6、从福利效劳内容上划分那么包括医疗卫生、文教、劳动住宅、犯罪矫正、感化心理、便民、地方、 职工等多种效劳.二、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福利种类(1) 社会津贴,又叫社会补贴.如副食补贴、物价补贴、交通费、洗礼费、快 报费、取暖费等等,这是一种明帖;还有一种暗帖

10、,如住房、粮食、食油及疏菜 等方面由国家直接给予的补贴.(2) 职工福利.一是以货币形式的补贴,包括生活困难、夏季防暑、托儿、独 生子女、取暖等等;二是为职工生活方便而提供的公共设施.(3) 社会福利效劳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托老所等等.(4) 社会效劳.主要是指社区提供的福利性效劳.第四节其他社会福利一、职工福利1、职工福利的概念职工福利是国家和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补贴制度等, 为职工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减轻职工经济负担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一种保证制 度,它是消费基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2、职工福利与其他福利层次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区别:主体和享受对象不同.职工福利举办的主体是企

11、业和机关、 事业单位, 国家和地方福利那么是由国家、社会以及地方政府举办的;职工福利的享受对象是 本单位职工及其家属,而国家和地方福利的享受对象那么是该区域范围内的全体成 员和社会上某些特殊成员.主要联系:当某些单位的福利设施对社会开放时, 就成为国家和地方福利的一部 分.3、职工福利的内容与构成1集体生活福利设施.目的在于减轻职工生活负担,并为职工提供方便生活 的种种集体设施.这个大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诸如,企业举办的饮食价格较低的 职工食堂,这是最主要的,它由企业财务给予资助;企业用自有资金为改善职工 居住条件的兴建的低房租住房,以及为职工举办的免费和低费的托儿所、幼儿园. 哺乳室等,这些都

12、是集体生活福利.2文化福利事业.企业用自用资金为职工兴建和的诸如文化室、俱乐部、图 书室、体育场、游泳池、阅览室、电影院、电视室等,免费或低费向职工提供服 务,以提升职工的科学文化素养,统称为职工文化福利事业.3福利补贴.企业用有资金为职工谋取生活福利而提供的种种现金补贴,诸 如探亲假期工资、科委取暖补贴、交通费补贴以及生活补助.5、建立职工福利制度的意义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适应方案经济开展的要求建立和开展起来的,在方案经济时期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开展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其作用包括:1增强单位职工的凝聚力;2提升职工觉悟,促进其努力工作;3有利于提升精神文明;4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职工福利也是一种

13、投资而且能长远地取得效益.二、住房保证制度传统的住房保证制度无疑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1、我国传统住房保证制度的特点1福利性.我国的住房是国家投资兴建后以极低的房租分配给职工使用.因 此我国住房分配实际上带有福利性的特点.2供给性.在房改之前,我国城镇职工绝大局部的住房是国家分配的,职工根本无法根据自己的经济力量和实际需要确定自己的住房面积.完全取决于国家能分配给自己多少住房,因此我国的公房分配具有供给制的特点.3非商品性.我国的住房产业虽然是最重要的民用产业之一,但它不实行商 品化经营,它只有投资,没有资金的回收.因此住房产品与住房产业具有非商品 性的特点.4产权模糊性.经济体制改革

14、以前,我国城镇住宅几乎全部为国家所有.2、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动因福利性实物分配的体制更是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表达在:(1)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抑制了城镇居民有支付水平的住房要求的开展, 不利于住房市场的健康开展,抑 制了房地产业的开展;(2) 不利于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的原那么,难以解决住房分配不公,苦 乐不均问题;(3) 以实物形式直接把住房分配给职工使用,缺少约束机制和调节手段,不利 于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容易出现以房谋私等不正之风;(4) 限制了职工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加速解决职工住房问题.3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19

15、94 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1998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 知?.三、社区效劳1 社区与社区效劳的概念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具体地说,社区是在一定地 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社 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标准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效劳: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 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组建完整的、系统效劳网络,开展互助活动,为人们 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效劳.社区效劳与一般的社会效劳的区别:(1) 从效劳目的上看,社区效劳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以保本微利向社区成员 提供低费或免费效劳,而一般社会效劳都以经济效益为目的;(2) 从效劳对象和效劳范围看,社区效劳的重点是有生活困难有群体,而一般 的社会效劳面向社会全体成员;(3) 从组织机构上看,社区效劳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 而一般的社会效劳那么是在一定的经济组织经营下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